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2023-12-10 02:41张晓莉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9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教育教学必须切实强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提升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语文课堂的信息化建设,改变语文课堂原有的单调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具沉浸式体验的语文课堂。因此,本文从这一角度讨论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培育策略,以期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引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教学理念,使用信息技术,积极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营造优秀的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质量,实現信息技术、语文学科以及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融合,为学生打造更加现代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以及教学信息化的意义与价值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各一线教师应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为核心标准,改进课堂教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构建与合理应用、语文思维的发展、文学鉴赏能力、文字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几大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真正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学会品味语文,创造具有美学价值的文本艺术,使学生能够从个人角度真正理解文化,体会语文的人文精神,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初中语文教学信息化的价值

在信息时代,教师应及时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认真分析信息技术能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优势,积极将更为先进且前沿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学科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具备极高的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的特征,使教师需要具备整体性视野,梳理语文学科的知识,整理相对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其整体化、系统化、框架化,而信息技术的数据整合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恰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基础的初中语文课堂,能够借助智能设备、多媒体设备与现代通信技术,将传统语文课堂的弊端一一解决,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于教师备课工作,也利于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快速步入教学情境之中,理解课文的知识点及抽象的文学意境,降低学生学习复杂语文知识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学习相关。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核心需求。当前,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并提出了各中小学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序融合的要求。学校需要建设科学有效的线上教育平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将各类难以呈现的抽象知识具象化呈现于课堂之中。

最后,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满足语文学科的育人需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优渥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整合方式

(一)信息交流平台与线上学习平台

学校可以构建校内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线上学习平台,便于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打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与学生联系,通过高效的即时沟通,全面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

此外,教师可以在媒体或社交软件中创建与语文学习相关的聊天群,鼓励学生在群中互相帮助、互相进步。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颁布实践类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及时上传实践作业的进展,有利于推动语文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在线上学习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望大幅提高,也能够培养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意愿与独立思考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抽象的文学意境,或在语文课堂中设立教学情境,完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共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改变语文课堂的传统模式。当前,各种PPT课件、微课课件、慕课开始流行起来。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被进一步凸显。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语文课堂的改革,还能够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的整体表现形式,将各类课外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信息技术背景下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丰富教学形式,改变课堂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原有的课堂结构,为学生设计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或使用多媒体设备优化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沟通,积极讨论积极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真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应用文中的知识点参加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并在备课时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在适当的时机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抓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之上,跟随教师的讲课节奏,慢慢深入文本中心,从而领会本课的重要精神,突破教学的困境与瓶颈。

以《“飞天”凌空——跳水姑娘》一课的教学为例,新闻特写类文章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教师要提前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新闻特写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新闻特写这类文体并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格式,以读写结合的模式为本课教学画上句号。考虑到初中生对新闻的兴趣度较低,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混剪视频。视频内容以近些年来我国知名运动健将勇夺金牌的精彩片段为主,其中包括冬季奥运会谷爱凌夺冠、东京奥运会全红婵的跳水集锦等。

通过此类紧张刺激且激烈的比赛片段以及夺冠的精彩瞬间,激发学生的热情与爱国情怀,让学生从心底升起浓浓的自豪感。借助视频的视觉冲击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导入本课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为学生讲述新闻特写题材,并带领学生阅读全文后,教师需要让学生认真思考此类文学体裁的特征以及特殊的寫作格式。

随后,带领学生重新观看课前导入的视频片段,并要求学生扮演“现场播报员”,利用文字或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视频中的画面。在本课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开展了课堂中的角色扮演类活动,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二)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兴趣

语文学科是语言艺术的体现,其中富含丰富的美育元素,文学作者在创作个人作品时,会融入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因此,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半含有极其深厚的文学底蕴,而此类精神与底蕴通常较为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尤其是教材中大量的古诗词、文言文,我国古人的表达形式更为含蓄,且有诸多引经据典的内容,这都是教学难点。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分析文字的表层含义与背后的情感内核,才能真正带领学生走入深度阅读状态,便于学生了解文中的真实含义,掌握文章的核心主旨。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以具象化的方式将原本相对抽象的文学意境和思想价值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使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走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引导学生在情境之中思考语文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沁园春·雪》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备课环节为学生制作微课课件以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中对学生展现一幅北国的壮丽风景。《沁园春·雪》意境优美且文笔极为细腻,在写作时,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从北国风光写到心中的豪情壮志,呈现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师可提前准备两套视频课件,其一为北方的美景,包含长城、高原、群山等壮丽景象,配以沉稳大气的背景音乐,带领学生走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之中。

教师以此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情景,正式开启本次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欣赏北国风光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沁园春·雪》的朗诵。此时,教师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另一个课件,课件的背景音乐相对昂扬、充满斗志,画面则以水墨形式为主。教师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朗诵了这首词,以抑扬顿挫且慷慨激昂的朗诵,展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脊梁,带领学生领略我国大好河山的魅力,也在学生心中激发起爱国主义情怀,将诗词中传达出的精神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又在情景之中带领学生感受诗词的力量感,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拓展教学资源,培养文化意识

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可以从多个渠道,寻找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用于完善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为学生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日后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涉及多个领域,知识点相对分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以丰富教材之外的课外知识。或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本课知识的精神或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开发独特的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完成语文学科素养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教育。

如《木兰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感受其他乐府诗的特征,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与花木兰有关的历史故事、改编的影视剧片段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过去的生活中听说过的花木兰的故事,在课堂上形成互动效果。

随后,教师还可以从诗词的内容着手,拓展其背后的文化知识。木兰诗中提到“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在讲解这一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有同学知道机杼声是什么声音吗?大家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这样的工具,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会自行通过上下文的语句关系进行推理,最终得出机杼声是女儿家在房间中织布的声音。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合理引入课外教学资源,在媒体设备中展示古代纺织用的织机,并让学生猜测织机应如何使用。

在当今社会,手工织布机几乎已经很少见。因此,教师还可以引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为学生展示当今依然在使用织机手工织布的工艺,如简阳棉花手工织布、浙江土布纺织技艺、博兴老粗布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我国的文化传承精神,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意识到我国还存有诸多精妙绝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五、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改变语文课堂原有的教学结构,打造信息化语文课堂,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改变课堂结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拓教学资源,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出发,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作者单位:张晓莉甘肃省庆阳市黄官寨实验学校

参  考  文  献

[1]陈新云.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J].亚太教育,2022(20):51-53.

[2]林文.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J].读写算,2022(20):22-24.

[3]何志民.核心素养视域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34):101-102.

[4]白兴虎.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实践[J].中小学电教,2021(03):65-66.

[5]汤巧华.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7):51-52.

张晓莉(1978.03-),女,汉族,甘肃庆阳,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