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雅
数学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更加强调系统性,小学数学教材编排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发展特征等,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存在联系的学习内容合理设置在了不同学习阶段,同时将其安排在不同单元,学习难度逐渐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独立课时教授的方式,因此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过于零散,无法建立整体的知识架构。近年来,在中小学教学中开始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如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方式是依据教材编排形成的单元开展教学,而新的教学模式则主要建立在核心概念基础上,将相关的知识加以整合而形成“大单元”。单元整体教学因为意味着从“大单元”的角度出发,对课本知识加以整合,不再受到自然单元的限制。分析其中的核心概念,并以此为中心研究相关问题,从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出发点对课程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架构,提升教学效果[1]。
核心概念主要是基于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科本质,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架构,能够整合相关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概念表现了一定规律,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数学观念,并影响着数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核心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核心概念能够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并加以分析整合,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并获得学习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本质,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教育目标。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基于核心概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成为主要发展趋势。
单元教学首先在欧美国家提出,相关学者认为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应该从整体性角度出发,而常规的采用碎片化学习方法,难以保证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德克勒利提出单元设计理念,他指出应对零散的知识分析整合,并重新组合成整个单元。我国在单元整体教学方面研究相对较晚,单元整体教学主要是基于系统论,强调知识体系的搭建,并对教学内容整合并设计,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全面落实,更多学者对单元教学开展了相关研究,教育领域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数学教学中开始更多地引入这种教学模式,推动了课堂转型。当前,教学目标已更多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开始引入单元整体教学,因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2]。
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加强调知识的联系性,需要学生注重整体性理解。所以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首先了解数学单元内容,能够提炼出其中的重难点内容,同时对于存在明显关联的知识应加以整合,体现出数学教学的联系。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生情况确定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以真实情境展现给学生,并基于此提出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提升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架构,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相关内容时,学生之前一直学习整数的内容,对其印象比较深刻,因此教学中的重难点就体现在学生如何认知分数整个改变,需要使其意识到分数是一个数,也能够像整数一样代表事物的数量。教师可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例如“好朋友分享日”活动,把整数的物品改变为分数表示,之前是四块饼干、两杯果汁等,可以修改为一个面包分给两个人、一瓶牛奶三个人喝,以及整个比萨分给6 个人等,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分配物品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组织这种分物活动,学生可以掌握“平均分配”的方法,认识到了一些物品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对分数形成大致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在分物品活动中能够了解分数相关概念,并掌握其基本的使用方法,并对分配完成的物品用分数表示。从学生的角度,他们在学习分数知识时,需要建立不同的印象,包括实物—图形符号—数字。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和基本认知,分析真实情境下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学生形成持续学习的思想,有利于增强学生数感[3]。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由于更加强调知识的联系性,而不同知识层次的难度也存在差异,为了提升单元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攻克一些重难点知识,保证学生知识的连贯性,通过设置直观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具体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也能更好地联系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对于其中存在密切关联的知识,应将其串联起来,在课堂中整体性教授给学生,并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应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并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使其思考相关知识与具体问题,学会分析整合知识,并应用其解决各种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针对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在组织操作活动时,应合理设置活动内容,同时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并对学生观点总结概括。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后主动总结概括,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班级同学一起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这部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分物活动,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或者将一杯水分给三个人,让学生讨论分配方法,并让学生将分配结果画出来,完成后说明自己的想法。或者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分不同数量饼干,将一定数量的饼干分别分配给3人、5 人、8 人等,学生需要完成从数量到数再到关系的转变,且饼干数量不再满足倍数关系时,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分配方式,各小组讨论并确定分配方案,之后每组派出代表展示分配结果,对比分配方案的优势与劣势,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组织多样化活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数概念,掌握分数的应用方法,完成不同知识的转化,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其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4]。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分数的认识与再认识是重难点内容,且这两部分知识存在密切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这部分知识脉络了解不够清晰,无法很好地实现知识衔接,甚至没有厘清重难点模块,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应树立单元整体框架意识,并找出其中的核心概念,以此为中心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知识间的关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还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应对单元知识综合考虑,将其当作整体,分析其中的知识内容,将其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框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满足整体教学要求,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无法保证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应从单元整体出发,改变课时安排,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于一些存在密切联系的知识应将其安排在连续课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在学生对知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展开针对性的指导,解答学生问题,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可通过设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与再认识时,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教学角度出发,结合学生情况制定两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在第一阶段,教师应组织各种分物活动,让学生在“分一分”中了解分数含义,并将各种物品利用分数表达出来;在第二阶段,让学生学习分多个物体,如一袋饼干、一袋食盐、三瓶饮料,分给多个对象等,让学生从数量和关系两个方面理解掌握分数的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抽象与具象思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本质。
此外教师可设置针对性的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如“把8 张饼平均分给4 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以及“把7 张饼平均分给4 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针对后一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绘画方式分析解决,之后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时间。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并引导学生反馈交流。对于第一题,大部分学生得到的答案相同,即8÷4 =2(张),而第二题学生给出的答案存在差异,主要是表现形式上,包括7÷4 =1.75(张)、7/4 张、7/28 张等,同时教师可将学生绘画的结果采用投影方式展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在第二题中学生给出了不同答案,询问学生认为哪些答案是正确的,部分学生认为把7 张饼分给4 人,先分为每人1 张,之后分剩下的3 张,这样每个人就又得到了3/4张,所以最后每个人得到的饼为7/4张。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将剩下的3 张平均分为12 份,4 个人中每人可以拿到3 份,因此最后每人获得了1 又3/12 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概括总结并说明正确答案,第二个学生提到的3/12表示的是“关系”,而不是“数量”,两种概念是明显不同的,所以答案应是7/4 张。通过这种讨论交流,学生更加明确了分数的本质与意义,同时联系了之前所学分数知识,让学生展开探究与分析,能够处理各种问题,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评价方式,制定与单元整体教学相适应的评价策略,结合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方式,保证良好的单元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应逐渐提升单元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评价内容与方式,引入评价机制检验目标的完成情况,制定评价方案,从多个维度展开,确保评价合理性,具体包括思维能力、知识学习以及课堂参与度等[5]。
例如,在学习分数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区分“量”和“率”,教师可设置两个分数,分别是2/5m 和2/5,联系之前所学内容,学生能够意识到两者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对其理解较为浅显,教师可以绘制线段,长度表示为2m,之后学生在该线段上分别表示出上述分数。演示后可让学生自主尝试,学生完成后可让其分别上台展示并说明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踊跃表达,对于表达明确的学生应给予口头表扬,或者课堂及时反馈评价,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在交流反馈环节,教师应概括总结学生给出的答案,根据学生的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否给出了正确答案,分析2/5m 和2/5 的区别,并根据该问题设置作业,收集学生答案,让同桌或小组成员互相批改,引导学生互评,便于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汲取经验,在后续学习中做出改进。课堂评价和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相较于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6]。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并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