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源 促美术学习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3-12-10 13:55顾宇旸
小学生 2023年28期
关键词:经验生活化美术

☉顾宇旸

生活化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将生活经验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向学生明确“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活之中”的重要哲理。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基本绘画能力和手工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艺术创造力、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等要素,实现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教师必须关注生活化教学在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上的重要作用,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重要媒介,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突出学生在生活化美术课堂上的自主性

(一)结合学生日常活动设计美术授课内容

小学生始终是美术教学课堂的重要主体,教师在构建生活化美术课堂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立足学生日常活动和生活经验,达到以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经验入手,结合教材内容寻找构建生活化美术课堂的切入点;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活动创设等手段帮助学生创造新的活动经历,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活化美术课堂,实现课堂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美术素养不断发展。

以《下雨啦》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色彩表现雨中美景,特别是关注水粉、蜡笔等工具的运用,考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兴趣。一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绘画教学,在绘画技巧等方面缺乏积累,但是在生活中经常经历下雨的情景,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这一实际,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授课。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张下雨天的照片,唤起学生对下雨天的记忆,鼓励学生对相关情景进行分享和交流,形成关于雨中美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熟悉素材,明确雨景虽然建立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但却可以运用多种色彩来表现不同风格的美景或不同心情,初步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绘画技巧。最后,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美术创作,实现知识教学与生活经验调动的有机融合,构建高效生活化美术课堂。

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引起小学生对自身生活经验的重视,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高生活化美术课堂的有效性。

(二)运用生活化美术内容设计翻转课堂

为进一步突出小学生在生活化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相关经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生活故事、建立美术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深化对美术教学生活性的认识,树立运用生活经验进行绘画和创作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以《美丽的印纹》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印纹的美感和美术价值,关注印纹在不同物体上的不同表现形式,初步形成关于美术设计和构图的认识。虽然小学一年级学生经常在生活中接触带有印纹的物品,但是对背后的美术理念缺乏认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结合学生这一生活经验,鼓励学生选择一项带有印纹的物品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评价印纹在物品上的分布、颜色、大小、结构等要素,形成关于印纹运用于生活之中的初步认识。在学生分享和讲解完毕以后,教师要结合学生提供的案例进行进一步美术分析,指出物品印纹体现出来的艺术理念和美术价值,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生活物品,进行印纹的自主设计,以绘画或手工粘贴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完成课堂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印纹之美的认识和理解,构建高效生活化教学课堂[1]。

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的过程中,不仅要突出学生主体意识,还要将自身的引导和塑造作用落到实处,与学生围绕生活中的美术进行互动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创作思维。

二、运用生活化问题拓展学生美术思维

(一)将生活化问题引入课堂导入环节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学习习惯等都处在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往往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授课上,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设计,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到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上,教师可以将生活化问题转化为课堂导入的重要媒介,以学生生活经验为指引,拓展学生美术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以《我做的“文具”》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小学生能够运用彩泥等素材进行简单手工操作,初步感受手工模仿的乐趣,运用彩泥制作出简单的文具模型,对接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文具是小学生接触较多的学习工具,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运用文具的生活经验,提出如下生活化问题:“同学们经常使用文具完成学习任务,那你们最喜欢的文具是什么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展示一些自制的文具图片或实物,向学生明确文具的外观是可以进行创新设计的,激发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熟悉教材之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动画片中见过其他喜欢的文具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相互衔接的生活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美术创作思维,构建内容丰富的生活化美术课堂。

教师在运用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立足小学生美术兴趣和能力实际,保障生活化美术课堂的科学性和全面性[2]。

(二)将生活化问题运用在小组合作环节

生活化问题不仅可以运用在知识导入环节,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某一理念的认识。具体到生活化美术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立足美术教学的实践性为学生小组设计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美术探究课题,在深化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强化美术教学效果。

以《繁忙的大街》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调动观察马路、汽车及周边景物的经验,在观察和学习中,采用绘画等形式大胆表现大街上繁忙的交通场景,体现“繁忙”的艺术主题。本课的学习对象较为简单,但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美术小组的重要作用。首先,结合班级学生的美术学情,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我眼中的繁忙马路”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见过的最繁忙的马路,运用生活问题活跃班级美术学习氛围。其次,让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总结繁忙马路上车和行人的特点,形成关于画面重点的认识。最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绘画作品,呈现繁忙马路的全貌,在合作学习中建立起生活实际与美术绘画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实际能力为基础,保障分组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生活化工具加深知识理解

(一)将生活化教具运用在审美教学上

小学美术教学不仅包括绘画和手工教育,还包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文化价值理念和艺术鉴赏习惯。由于小学生在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上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美术工具的运用入手,结合小学生知识结构和审美能力差异设计审美教学课程,让学生在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下调动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和评价,提高生活化美术课堂的实际效果[3]。

以《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掌握象形文字演化的特点,明确象形文字的基础是对部分物体的形状进行模仿,体现出一定美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上发挥重要作用。低年级段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含义有简单了解,但对其中的美术要素缺乏认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立足学生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对太阳、火、水等对象进行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简单临摹,并与课本上提供的象形字素材进行对比,在生活化工具的运用过程中加深对其艺术价值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生活化工具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美术兴趣,立足课时教学目标,保证生活化美术课堂的构建取得实效。

(二)将生活化工具运用在作业设计上

作业设计是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关键途径,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也更加趋于多元化,为生活理念的融入提供更多切入点。具体到美术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上来,教师可以立足教学目标和教材学习内容,为学生布置预设性美术学习任务。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生活化手工制作,做好后续学习内容的前期准备;一方面,关注课后生活化学习任务的布置,鼓励学生将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活动中,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同步发展。以《对折剪纸》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剪纸工艺的特点,熟悉生活中常见的对折剪纸作品和剪纸方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剪纸作品设计,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小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处在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在实践性或探究类学习任务上的兴趣,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美术作业。首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熟悉与对折剪纸相关的美术知识,夯实完成作业的知识技能基础。然后,鼓励学生将彩纸等手工用品带回家,在家长帮助下完成一件对折剪纸的窗花作品,贴在窗户上,体会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之中的乐趣。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设计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必须关注生活化元素的融入,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降低作业难度。

四、运用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美术情景

信息技术是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重要媒介,在生活化美术课堂的创设上也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美术学习氛围的要求较高,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必须注重学习氛围和情景的创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深度。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多媒体音视频软件作为构建相应生活化情景的重要工具,为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创造良好环境。

以《做一道拿手“菜”》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结合彩泥的运用方式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家长做菜的情景进行创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为进一步提高生活化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厨房做饭相关的动画片或影视片段,鼓励小学生在浓厚生活氛围中对食物的外观进行描述、总结不同种类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调动观察他人做饭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彩泥作品的精确度和创作质量。

教师要发挥自身在浓厚学习氛围中的引导作用,积极与小学生进行深度互动,引导学生对生活场景进行想象和联想,提高生活化美术课堂的实际效果。

(二)运用课堂活动模拟生活化美术情景

课堂活动是创设生活化美术情景的另一重要途径,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构建生活化美术课堂时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表现力强等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美术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以《各式各样的鞋》的教学为例,本课为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鞋,引导学生关注鞋的大小、纹样、形状等要素,关注通过鞋子表现出的文化因素和艺术理念。小学生对鞋子的分类较为熟悉,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抓住这一实际,为学生设计一个美术游戏,将穿不同类型鞋子的学生分为一组,对相应鞋子的外观、功能等进行描述,描述最为全面和准确的小组获得游戏胜利。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美术学习和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构建氛围活跃的生活化美术课堂。

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要突出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导向作用,使美术课堂兼具趣味性与生活韵味。

五、结束语

小学生正处在积累美术知识、培养美术兴趣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构建生活化美术课堂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兴趣,建立起生活和美术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在美术生活化课堂上的自主性,突出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作用,关注生活化美术工具的创新运用,发挥信息技术和课堂学习活动在美术情景创设上的作用,从多个角度入手构建高效生活化美术课堂,促进学生美术学习能力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经验生活化美术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