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路径

2023-12-10 04:39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祁芬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全员三全育人育人

文/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祁芬

高职院校面向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三全育人”联动机制是新时代党和政府的使命召唤,更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治理现代化改革的客观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三全育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厘清问题与成因,探索建设路径。

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基于对江苏南通若干样本学校的信息收集、个别访谈、综合调查及数据统计,通过分析研判,将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联动机制建设问题与成因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三全育人”目标任务宏观粗线、执行难度偏大。高职院校校级层面“三全育人”机制的育人总目标比较宏观,不具体,操作性不强,落实难度偏大。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样本高职院校在育人目标的设计上不清晰或者不准确,严重影响了“三全育人”的顺利开展。在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知晓度方面,85%的师生表示知道总体目标,12%不太清楚;而在问及本校的具体育人目标时,83%的人都知道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但不清楚各个阶段、不同层次的育人目标的比例。原因在于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三全育人”目标设计的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去观察思考。具体而言,存在两个层面的原因:1.纵向上没有对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宏观目标进行剖析解构,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合理构建子系统目标群;横向上没有根据各子系统的职能分工和岗位特质进行功能目标分解,育人环节、育人内容衔接错位甚至倒挂。这导致在实施“三全育人”目标任务中缺乏宏观规范和微观标准,操作过程不够流畅,执行困难,同时不易检验,造成工作条理紊乱。2.内部没有精准解析育人项目功能和渠道资源要素,外部缺乏对政策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准确关联分析。这导致在实施“三全育人”目标任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子系统目标关联的工作资源、实现渠道不够准确,相互关系难以理顺,实际结果跟预期目标差距甚远,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1]。

(二)“三全育人”主体协同联动僵化、协作效能不高。高职院校育人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力量凝聚,育人合力不强,最主要的表现是联动僵化、协作效能不高。课题组认为成因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校各职能体系或部门之间未建立起便于横向联动、动态协作的交流机制,部门之间缺少前置性合作谋划,出现政策“碎片化”、举措“无序化”等现象;在“三全育人”政策执行层面,“管、教、研、学”之间协作意识不足,单干思维依然存在,二级部门之间缺乏共趋性横向交流,导致分工合作的措施存在不足或交叉重复。2.教师个体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全员协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仍然是当前思政工作机制运行的主要渠道,其他教师没有真正融入其中,专业课教师往往只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没有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后勤服务人员往往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如何树立育人意识不知如何下手。3.校内外育人主体协作成效不高,家、校、社联络和信息共享的渠道和平台有待整合。如何引导家庭参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强化校企合作单位配合学校完成对实习(实践)学生的德育工作等难点有待破解,这些限制了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的发挥。4.学生自身也属于全员范畴,是接受主体。能否科学设置学生自主发展的序列项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从“他育”到“自育”的升华。目前,高职院校出于工作方便,设置了一些学生自主发展的序列项目,但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这导致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良性局面的缓慢发展。

(三)“三全育人”资源载体形式单一、共建共享不足。目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资源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是内容体系构建不全,育人项目资源形式单一,交互渗透不畅;二是缺乏符合时代特征的创新性育人资源联动传播的渠道载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三全育人”联动机制作用的发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育人资源的“源流”交融不足。“三全育人”资源的“源流”交融是同一项育人项目中的共性资源与个性资源、应用资源与拓展资源之间进行主动、及时地交流协作。在高职院校的实践中,没有分清源头、支流之间对应关系,不能保证育人项目资源的交互渗透。例如,在管理育人中,直接的管理部门或者人员牵头的项目,是“立德”内容资源的源头,其育人资源不够丰富,需要借助教学、行政等部门或者人员主体进行资源帮扶,而实际情况是源头资源与帮扶资源无法耦合,无法形成相对完整而动态增值的项目资源体系。2.育人载体搭建不力,缺乏育人资源联动传播的渠道、阵地。一是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第一课堂,没有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充分结合;二是实践性主体活动匮乏,没有利用第二课堂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衔接。例如,不能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设计不同专业的竞赛活动等。三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主动性不够。“三全育人”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承载体,还包含所有支撑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性价值性要素。社会性价值性要素的体现要求充分重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而实际情况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新媒体结合,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拓展立德树人的新方法来发挥网络育人功能。3.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资源内容模块构建不全。一般来说素质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是思想道德素质模块;二是人文身心素养模块;三是职业技能素质模块;四是实践创新素质模块,以上四个模块缺一不可。近些年高职院校陆续开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素质模块得到加强,职业技能素质模块原本就很充分,主要薄弱点是人文身心素养模块和实践创新素质模块。这些薄弱的资源模块明显限制了“三全育人”机制联动育人实效的发挥。4.文化环境资源建设存在短板。良好的校风、学风是带领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资源。高职院校有没有着眼于人文熏陶环境的构建?有没有充分挖掘校内红色文化资源?有没有系统性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有没有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和持续化发展?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短板,制约了“三全育人”实效最大化的空间效应。

(四)“三全育人”过程体系衔接断档、规划统筹不够。“全过程育人”涵盖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三全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阶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任务,协同实施理念、实施环节、实施内容和实施模式[2]。目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过程体系衔接并不充分,不能兼顾各教育环节,不能协同学校内部子系统各要素,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纵向断层。其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规律统筹认识不足,缺乏统一、全方位的协同实施理念。在“三全育人”纵向贯通过程中,整体性与层次性、政治性与教育性、管理性与服务性、外显性与内隐性等层面统一指导意识不足。2.缺乏有效的、总体的和细节的规划与串联。没有根据学生入学到毕业各个阶段的特点设定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全过程的连贯性和阶段性重点。育人环节缺乏衔接,育人内容存在脱节或重复,实践的岗位功能缺乏整合,育人模式和方法单一。3.关键点位育人内涵缺乏必要的拓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与选择过程中,没有根据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与实际,形成拓展性的效果。例如,由于毕业季的繁忙,就业部门把重心放在学生离校手续上,忽视了利用毕业教育环节这个关键点来开展职业生涯指导。

可见,在育人过程体系建设中,全过程的主题仍然没有被完全理解和应用,虽然高职院校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有序开展“全程育人”工作,但是在“中间层”和“关键点”却出现了阻碍,导致“三全育人”机制建设出发点不够准、落脚点不明确、支撑点不够稳、衔接点不够顺[3]。

(五)“三全育人”保障机制支持缺位、驱动力度不强。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育人质量保障制度体系中主要存在支持缺位、驱动力度不强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参与制度层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对育人主体责任和义务的约束,尤其是行政管理主体的参与,缺乏相关的制度激励。缺乏引导管理领域和服务领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制度内涵,这使得高职院校管理、服务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责任、权利等没有被明确,不能与教学系统中的思政育人有效衔接。2.协调制度层面,育人主体之间虽然存在明确的制度分工和保障方案,但却没有有效的驱动机制将各条块的保障制度方案进行科学的链接,各自为政的履责过程显然不利于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合力。3.考核制度层面,高职院校在育人绩效考核和激励方面的制度创新不够。如何秉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科学严谨的量化细则、高效动态的诊断监督,对育人实效性进行分析与评价,这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一个难点。

二、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机制建设的指向与路径

(一)核心指向——促进联动。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是孤立的,不能简单地以“1+1+1=3”来解决问题,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必须互相呼应、相互补充。通过对第三部分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三全育人”联动机制建设中不同层次、类别的问题,都指向共同的逻辑结点,那就是“联动失效”。

基于此,课题组创新贯通联动“三全育人”机制的核心指向为促进联动。以全员育人为主体维度,以全程育人为时间维度,以全方位育人为空间维度,以全员育人实现全程育人,以全程育人构建全方位育人,以全方位育人给全员育人明确定位,树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观,发挥全员育人的能动作用,将三者有机链接,形成立体联动的三维空间,实现协同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

(二)基本路径。1.以全员育人实现全程育人。全程育人犹如一条时间线,全员育人犹如线上的点,点可以动成线,亦可丰富线的宽度和广度。全程育人要求在时间上对学生进行全天候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做好常规育人,也要做好特定环节育人。常规育人是指日常思政教育、日常班主任谈心谈话、专业课思想引领、党校培训及团课等;特定环节育人包括入学教育、假期社会实践教育、毕业择业就业教育等。常规育人是全程育人的可持续基础,特定环节育人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的关键节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常规教育还是特定环节教育,全体教育主体都应各司其职,实现每一个点在线上的能动作用,发挥好每个点育人职责。全员育人的有的放矢使全程育人不存在空档和薄弱的时间点,促进二者完美匹配,相得益彰[4]。2.以全程育人构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是时间上的育人,全方位育人是空间上的育人,哲学上时间无尽永前,空间无界永在,脱离时间而存在的空间是不可能的,育人亦是如此。全方位育人要求无死角做好育人,全面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所能涉及的各个方面。要想真正实现以全程育人构建全方位育人,要有完整体系的机制保障,自上而下,细致安排,将每一方面的育人与常规育人和特定环节育人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大一、大二、大三等不同阶段制定侧重点不同的育人举措,长效落实好不同方面的不同制度,以每一层面的全程育人构建起立体的全方位育人,切不可浅尝辄止、更不能半途而废。3.以全方位育人给全员育人明确定位。全员育人主体是散落在全程线上和全方位面上的点,要利用全方位育人的构建来实现对全员育人主体的定位,人尽其才,将每个教育主体放置到最有工作效率、最能发挥育人功能的地方。全方位育人搭建的体系框架看似限定了全员的岗位,实则明确了育人范畴和育人责任。要做到全员育人,必须建立完善的全方位育人网络体系。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在足额配比的前提下,以专业为单位选拔班主任,完成学生的思想和学业辅导;二是对行政、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开展培训,使其在各个岗位上用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三是建立专业教师成长机制,将思想价值引领放在课程建设的首位[5]。依托全方位育人机制构建立体空间,保障全员育人工作得以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出育人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全员三全育人育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全员核酸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