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校本化实践
——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为例

2023-12-10 01:18戴燕妮
江苏教育 2023年40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校本

戴燕妮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意见》同时指出“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基于此,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积极落实《意见》要求,开展了校本化的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以便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促进他们顺利过渡,从而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健康快乐成长。

一、幼小衔接的校本化理解

幼小衔接主要是指儿童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这个阶段,该阶段是儿童尤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儿童平稳、顺利地进入小学,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而且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幼小衔接落实的主体是学校,发生的场域主要在校园,因而幼小衔接工作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校如何理解幼小衔接和如何对待幼小衔接。这涉及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儿童观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小衔接都是校本化的,学校在开展幼小衔接前,要对其进行校本化的解读,形成校本化的理解。

以程开甲小学为例,在落实幼小衔接方面,我们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主要以课程为抓手,开发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发展特点的幼小衔接课程。课程侧重“情绪与安全、方法与习惯、行为与规则”三个方面,以有温情、有坡度、有方法为原则,并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致力于让学生顺利、愉快地度过入学阶段,喜欢小学生活。该课程一是力求学科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衔接,让学生的所学与日常生活有联系;二是游戏活动与学科学习相衔接,以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逐步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状态过渡到板块型的课堂学习状态;三是规则意识与生活习惯相衔接,我们不是将各类规则生硬地教给学生,而是通过生动的活动进行渗透式教育,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此外,学校还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快乐、更丰富,让学生愿意进校园,喜欢和老师、同伴,共同学习、生活。另外,这样的调整,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还考虑了儿童的学习特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识字及阅读能力,突出综合性学习。

二、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校本化实践

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我们应给予他们较大的耐心,帮助他们度过入学适应期。程开甲小学将幼小衔接时间线拉长,将幼小衔接工作融入小学一、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全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适应期,通过系统的规划设计,逐步明确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1.开设适应性课程

学校围绕学生在小学校园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开设为期一个月的入学适应课程,开展入学适应教育,引导一年级新生从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四个方面逐步适应新的环境。课程以专题学习、学科渗透、浸润式学习等方式,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角度引导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顺利开始小学生活。

在适应性课程的实施方面,一是融合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等学科课程,让学生初步感受小学课程的丰富多彩,进而对小学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融合入学仪式、入学习惯养成月等活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陌生的校园环境,逐步认同自己小学生的角色;三是结合晨会、午休、班会、课间活动、暮醒等一日生活课程及“爱上一年级”“爱上新学校”主题课程,让学生体验作为小学生的愉悦感和自豪感,进而生发喜欢上学的情感。

适应性课程的实施注重梯度性,力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消解学生进入新环境、新阶段的不适应和陌生感。如我们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学科开学第二周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开展“开开心心上学去”“我是小学生”“我们的校园”跨学科主题教学;将人教版《美术》一上《我的新朋友》和人教版《音乐》一上《好朋友》有机整合,开展“找朋友”活动教学,消除新同学之间的陌生感,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新集体。

2.开设综合性学习课程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学校开发并实施综合性学习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乐于追问、善于探究、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的学习品质。学校基于认知和实践两个维度,围绕主题,确定学习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实施上,学校将一年级每天上午的第四节课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开展倾听训练、语感训练、手感训练、体感训练、专注力训练,发展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乐于表达和分享、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其感受学习的乐趣。

综合性学习课程以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融合。以“声音”主题为例,项目组教师依据声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长、音强),结合各学科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设计了为期4 周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如科学方面,引导学生模拟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开展趣味小实验,让学生感知声音的四要素;数学方面,通过问一问、数一数、比一比、排一排等活动,在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特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巩固数学知识;语文方面,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声音对朗读的重要性,同时发展讲故事的能力;音乐方面,通过欣赏歌曲、节奏游戏、认识乐器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加深学生对声音特性的认识。每周的综合性学习课程,教师都精心设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真正体现跨学科学习的特点,也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3.开展半日主题活动

在活动主题的统领下,我们整合本校校本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开展半日主题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快乐学习。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半日主题活动的开展,保障了儿童游戏的权利,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半日主题活动的时间为每周五下午,以主题性跨学科活动为主,包括八个不同主题,即运动游戏主题、科学探索主题、艺术表演主题、阅读欣赏主题、公益服务主题、家务劳动主题、参观考察主题、交往礼仪主题。活动有明确的形式和任务要求,涵盖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半日主题活动采取短线主题与长线主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我劳动 我快乐”主题活动为例,我们开展了“石榴红了”“红薯丰收了”“油菜黄了”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劳动种植与收获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有趣的图形”主题活动围绕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菱形、梯形等基本图形展开,创设丰富有趣且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体验掌握知识的乐趣。“二十四节气”主题系列活动以节气为时间轴,围绕每一个节气开展知识科普、主题阅读、艺术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趣味运动”主题活动则从运动项目入手,开发了“好玩的球”“精彩绳世界”“快乐投掷”“快乐跳跃”“一起来奔跑”等系列活动,既让学生体会运动的快乐,又让学生学习运动知识,培养坚持运动的好习惯。

《意见》指出,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在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程开甲小学充分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不同课程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创设具有实践意义和发展价值的课程环境和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持续优化幼小衔接。

三、幼小衔接课程的支持系统

课程的有效实施不仅关乎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还涉及支持课程有效实施的一系列配套举措,这些举措构成了课程实施的支持系统。

1.优化课时安排

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与疲倦。我校依据《苏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指导意见“学校可自主进行长短课结合的实验”,改变低年级的课时长短,把原有的40 分钟一节课改为35 分钟,以便更契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周课时的总时长并未发生改变,国家课程计划也未改变。另外,在35 分钟的时间段内,我们还设计了相应的“课中调节操”,为刚入学的学生减轻入学的不适应感,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2.成立项目研究小组

教师是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因而,教师要具备幼小衔接的前瞻意识与专业能力,明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并对低年级不同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有清晰的认识。幼小衔接涉及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教师,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要共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对于我校而言,我们一是组建“幼小衔接教研项目组”,与幼儿园共建教师教研团队;二是成立“年段项目组”“学科衔接项目组”,负责项目的落实与推进工作。这种“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教研一体化协同方式,有助于从学生整体发展和学科完整体系出发,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

3.打造浸润式学习场

打造适合且真正让学生喜欢、能积极互动、能体验的学习场域对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我校将场域学习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打造与教材内容密切关联的学习场域。例如,通过布置运动彩绘墙、安装趣味器材等,将运动特色有机地融入校园环境中,让学生在校园的不同角落都能进行走、跑、跳、钻等运动练习,让每个角落都离学习和人更近,使运动环境处处可见,处处有运动的知识和学生运动的身影。同时我们结合各学科特点设置闯关游戏,将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让学生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4.注重课堂管理

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长短后,我校从多方面制定措施,细化方案,确保上好国家课程,开展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升学习效率,让幼小衔接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一是抓好时间管理,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抓好课始、课中、课尾等关键时段。二是强化教学环节管理,以板块化活动来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让生动有趣的活动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促学习,以管理提效率。三是细化情绪管理,在听讲、讨论、操作、实践等活动中,要有交流、有总结、有反馈,并在课中安排调节操,如手指操、运动操、歌曲操等,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四是探索双师制管理,在一年级部分课程中,实行双师制或多师制(包括小先生制),开展课内分类分层学习,体现因材施教。

总之,幼小衔接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重要举措。程开甲小学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的同时,努力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开发、实施幼小衔接课程,切实帮助学生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当然,课程建设尚有不完善之处,这需要我们且行且思以及广大同行的指导、交流。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校本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