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426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3-12-09 12:17:30山周琦玥
陕西医学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初潮家族史哺乳

宿 娜,山周琦玥,辛 毅

(1.崇州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四川 崇州 611230;2.崇州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四川 崇州 611230)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20~60)/10万,低于欧美国家,但由于乳腺癌发病隐匿,患者临床无明显不良症状,多数患者首次就诊时就已经发展至晚期,预后极差,生存率低[1-3]。手术一直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疗法使患者更加获益,有利于延长乳腺癌生存期,但国内报道的3年总生存率可低于60%,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4]。乳腺癌多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在绝经后妇女中发病率较高[5]。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性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加上不良作息及饮食习惯的影响,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而增强对乳腺癌临床特点的了解度,并分析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在预防乳腺癌,提高女性健康状况中具有指导性意义[6]。因此,本研究选取426例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防治乳腺癌及制定预防对策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20年至2022年间,共进行4次横断面调查,分别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2022年6月及2022年12月,收集崇州市人民医院首次确诊并治疗的42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病例纳入标准:首次就诊,在医院接受对应治疗;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视听障碍等不能配合调查;依从性差,不能遵医嘱治疗或检查;治疗期间失访;病历资料丢失。以性别1∶1成组匹配,将同期426例体检健康女性纳入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乳腺癌流行病学分析:统计乳腺癌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包括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淋巴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手术方式。

1.2.2 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比较乳腺癌组与对照组年龄、职业、居住地、体重指数(BMI)、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婚姻状态、月经状态、初潮时间、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良性病变史、生育史、哺乳史等资料,分析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 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 426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病年龄≤30岁11例(2.58%),31~40岁55例(12.91%),41~50岁187例(43.90%),51~60岁121例(28.40%),≥61岁52例(12.21%);发病部位中,外上219例(51.41%),外下79例(18.54%),内上92例(21.60%),内下26例(6.10%),中央区10例(2.35%);病理类型及转移情况中,浸润性导管癌235例(55.16%),浸润性小叶癌41例(9.62%),小管癌46例(10.80%),导管内癌30例(7.04%),其他74例(17.37%),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65.53%、60.98%、23.91%、13.33%、20.27%;病理分期中,Ⅰ期42例(9.86%),Ⅱ期312例(73.24%),Ⅲ期58例(13.61%),Ⅳ期14例(3.29%);手术类型中,根治术26例(6.10%),改良根治术348例(81.69%),乳腺切除术38例(8.92%),保乳术14例(3.29%)。

2.2 乳腺癌发病单因素分析 见表1。单因素分析发现,乳腺癌组与对照组年龄、职业、BMI、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收入、婚姻状态、初潮时间、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良性疾病史、生育史及哺乳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居住地、月经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2。以乳腺癌是否发生(否=0,是=1)为因变量,以BMI(<30 kg/m2=0,≥30 kg/m2=1)、初潮时间(≥12岁=0,<12岁=1)、乳腺癌家族史(无=0,有=1)、乳腺癌良性疾病史(无=0,有=1)、哺乳史(无=0,有=1)为自变量,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MI≥30 kg/m2、初潮时间<12岁、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良性疾病史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而哺乳史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

表2 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生活节奏及饮食结构都在发生着改变,而我国乳腺癌发病呈现明显的上升及年轻化趋势,乳腺癌发病率已成为中大城市妇科恶性肿瘤之首[7-8]。本研究收集崇州市2020—2022年间首次确诊并治疗的42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得出,乳腺癌发病年龄集中在41~50岁,肿瘤部位多位于乳腺外上,病理诊断多为浸润性导管癌,其淋巴转移率也最高,临床病理分期集中在Ⅱ期,患者主要选择改良根治术治疗,与蔡振海等[9]对广东省揭阳地区的调查结果相似。

据统计,女性25岁之后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在50~54岁达到巅峰,55岁之后开始下降[10]。426例乳腺癌患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50岁,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该年龄段女性生活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体内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相关,建议该年龄段女性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并适当疏解压力,以降低疾病发生。乳腺外上象限是肿瘤的多发部位,这与外上乳腺组织厚密相关[11]。此外,乳腺癌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是浸润性导管癌[12],其淋巴转移率也最高,这是乳腺癌预后较差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有81.69%的患者选择此术式治疗。

医学界普遍认为乳腺癌的形成是多阶段、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遗传与环境因素被认为与癌变密切相关[13]。本研究发现,BMI≥30 kg/m2、初潮时间<12岁、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良性疾病史均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哺乳史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目前关于肥胖与乳腺癌间的关系并不确切,本研究发现BMI≥30 kg/m2者患乳腺癌的概率更大,与张小凡等[14]研究结果相近,该学者指出,肥胖者,尤其是向心性肥胖者,脂肪细胞量大,而脂肪细胞除能储存能量外,还可分泌多种因子、C-反应蛋白、脂联素等,而以上物质均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肥胖者多伴有高脂血症与高胆固醇血症,免疫功能下降,为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提供了条件[15-16]。因此,对于肥胖的女性人群,应劝导积极体检,向此类人群宣教乳腺癌的典型症状及体检的重要性,并联合社区医院向其提供运动、饮食等干预计划,控制体重,减轻肥胖。

月经初潮受内分泌代谢、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月经是内源性激素暴露情况的外在体现,而乳腺癌是激素相关性肿瘤,月经初潮时间早将增加个体对雌性激素的暴露剂量和持续时间,进而加大乳腺癌患病概率[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初潮时间<12岁将增加乳腺癌患病概率,与仇艳等[19]研究结果一致。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公认的危险因素[20-21]。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且一级亲属关联最大,本研究中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也提示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居民体检问卷中应加入初潮年龄及疾病家族史调查,将过早月经初潮者、具有乳腺癌家族史者纳入高危人群,引导此类人群定期体检,以尽可能早地确诊。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等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也将加大乳腺癌发生概率[22],良性病变可增加致癌、促癌物的易感性,此外良性病变还可能直接恶变,故不可轻视乳腺良性病变,应积极及时进行治疗,提高对乳腺的关注度。本研究显示,哺乳史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究其原因,对孩子进行哺乳可降低卵巢功能,且哺乳期间激素水平较孕前有所改变,进而减少了乳腺癌发病风险[23]。因此,可联合产科积极宣教,强调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利,也有益母体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乳腺癌多发于41~50岁妇女,肿瘤多位于乳腺外上部,浸润性导管癌占比最高,目前改良根治术是乳腺癌主要治疗方式。BMI≥30 kg/m2、初潮时间<12岁及存在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均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哺乳史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以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乳腺癌防控。然而本已经也存在一定不足,如纳入病例样本量有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后续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结果。

猜你喜欢
初潮家族史哺乳
告诉青春期女孩:初潮是你长大的标志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32
会哺乳的树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48
一家初创的卫生巾公司,靠广告“初潮派对”走红
生活用纸(2016年6期)2017-01-19 07:36:30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十五岁少女还没来月经怎么回事
伴侣(2015年7期)2015-07-16 05:32:56
中心突出,边缘失语:温州家族史研究综述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腹泻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