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华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红旗小学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更加愉快的学习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在身体及心理两个维度取得同步的成长发展。因而,“双减”政策在课堂教学时间、课后作业数量与所需时间等方面提出了硬性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教育评价,确保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具体而言,教师要针对既有的教学方式和作业设计方式进行教育评价,从课堂学习环境塑造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为此,如何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及其教学现状,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逐渐成为教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属于关键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的发展占据着较为核心的地位。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仍需面对诸多客观条件,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及方式层面进行教育评价,基于评价结论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课堂教学实践的效率,进而帮助学生在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两个维度实现成长与发展。按照新课标改革以及“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切实做出诸多改变与优化,推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同步实现减负与增效。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学习并充分理解新课标改革以及“双减”政策提出的各项要求,准备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实现更加符合预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目标在于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轻课外负担,进而为学生可持续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必要性基础,最终创建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态,完善既有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的时间大幅缩短,需要教师切实地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和作业设计效果,以便维持既有的数学教学效率及效果。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教师在教学知识方面的表现成为最终决定数学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的关键性要素。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双减”背景与自身教学理念及方式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基于分析结论予以调整和优化,确保课堂教学实践的效率。
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之一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在保证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点的掌握与吸收,还能提高数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获得一定的数学学习信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协调、全面地获得发展。除了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良,教师也要合理地分配、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教育评价,持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教学素质,增加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教育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内容,结合具体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为自身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开拓道路。
在“双减”政策及新课标改革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所提高,但一些教师偏重应试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停留于被动学习与接受阶段,并不是出于兴趣主动掌握数学知识。而数学的实际学习过程对于逻辑思考能力较为重视,教师很难在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助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不会主动预习新知识,对于自身的数学学习缺乏清晰认识,更不会相应地计划并实施,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了解需要学习的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在巩固课堂所授知识内容的课堂作业设计时,部分教师没有从完成时间与完成难度两个维度设计,其中还涉及大量枯燥的重复性作业,以致学生不仅难以维持课堂作业的兴趣,也很难在课后完成课堂作业。当下,在布置数学课堂作业时,一些教师会面临学生难以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束后的有限时间内完成课堂作业的困境。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一是因为部分教师倾向于追求教学进度,占用本就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二是部分教师设计的课堂作业缺乏科学性,三是教师自身对于“双减”政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主体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进行教学,仅仅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数学知识灌输。而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较为旺盛,在教师主体式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保持相对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以至无法较为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师灌输的数学知识。这种结果是教师对于“双减”政策认识不足的体现,“双减”政策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同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不是要求教师更多地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双减”相当于减少互动式学习的时间,缩减课堂作业的总量。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减负提质理念,教师要从预习、学习和巩固三个阶段出发,结合各个阶段的实际需求预先设定学习计划参考,引导学生在更加契合自身需求的学习计划指导下掌握数学知识,以便提升评价和教学的效果。在教授数学新知识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与之相应的重点内容,通过要求学生进行知识预习,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有效的课前预习指导下,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投入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地学习数学基础性知识。同时,教师要事先了解学习预习的情况,并在课堂作业中加强练习。
“双减”政策为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效率表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切实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具体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当堂所授知识内容引入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的学习体验,进而助其保持一定的课堂教学参与兴趣和参与意愿。其次,教师要结合备课成果和课堂教学实际走向,选取合适的方式开展小组交流式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再次,考虑到数学知识内容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教师要更加关注和看重课堂教学实践的趣味性,以便维持学生充足的学习兴趣。
对于实现减负提质理念来说,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在每节课后分析自身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同时把握其中有优势之处和相对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的优化、创新和调整,为学生营造符合其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的学习环境,以便帮助学生调动自身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而言,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与实践性。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与互动式学习,教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而通过更具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以更具乐趣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及其能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主流,教育行业同样如此。为求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的减负提质效果,引入信息化的多媒体式教学方式逐渐成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优化调整的可选手段。在备课阶段,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化的方式进行课件设计,通过视觉化的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知识的具体呈现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化的课件,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备课既是教师必备技能,又是最终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表现的核心影响因素,因而教师需要在“双减”背景下为课堂教学实践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教师首先要更加深入地针对当堂所授知识内容进行把握,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鉴于数学各项知识内容在关联性和逻辑性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状况,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实现不同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进而确保学生经由课堂学习过程掌握各项知识内容。其次,教师要在备课阶段更加重视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占的比重,以便通过更加有效的对话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学评价始终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在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之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以便通过信息反馈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自身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其解决有待改进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师点评、小组内互评和小组间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以便确保教学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发挥课堂教学评价作用。
在培训内容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此外,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线上培训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进行学习,线下培训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让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可以结合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方式,使教师可以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在培训效果评估方面,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自评、学生反馈等方式来评估培训的效果。通过学生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改进意见。如果发现培训效果不佳,可以调整培训内容或方式,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除了短期的培训外,还应该为教师提供持续的教师发展机会,如定期的研讨会、讲座、在线课程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保持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但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以下是一些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避免过多的重复性练习,如计算、公式记忆等,这些作业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让学生感到厌烦。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测量、调查、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解决问题、分析数据、设计方案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设计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如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其他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
总之,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伴随着新课标改革与“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入落实,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所提出的发展要求,不仅不利于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还无法适应“双减”政策带来的诸多变化。小学数学概念多且抽象难懂的学科特征,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教师需要切实地立足于“双减”进行教育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效果。具体而言,教师首先要更加深入地把握“双减”政策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体可以从“双减”带来的诸多变化以及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目的等角度出发。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在当前“双减”背景下的发展现状,明确其中仍然留有较为充足的改进提升空间,需要面对和解决诸多的问题,诸如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并未得到尊重,未能结合“双减”政策要求设计课堂作业,教师自身对于“双减”政策的认识有限等。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更加有效的全流程学习计划,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进多媒体化教学资源改善实际学习体验,围绕课堂作业设计调整既有的作业设计体系,以有效备课成果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围绕保质减量目标调整既有的课堂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地围绕“双减”背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