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伟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教育局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个人压力也不可避免地与日俱增。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态,制约教育科学发展,催生了教育“内卷”现象。
焦虑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与心态,会干扰正常的理性思维,扭曲对事物和事态的科学判断。教育焦虑会影响教师和家长对教育行为的客观评价、对教育短期和长期目标的正确认知。如果不加以矫正与引导,短视的教育观就会助长应试教育风气,不利于全社会弘扬正确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不利于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教育焦虑现状,怎样才能破除教育焦虑,回归教育本质,形成教育发展良性循环,实现科学育人目标呢?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以生为本,科学育人。培养人才,首要之意在于“人”,如果“人”的培养方向错了,那又何以成“才”?所以,学生人格健全,道德高尚,习惯良好,才是树人之本、育才之基。不论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必须正视:学生不但要学会做什么事,还要学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坚持以生为本,才能顺应成长规律,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有做事能力的人。明白了“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道理,教师、家长和社会就不会在教育的出发点焦虑、迷茫了。
二是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从家庭的角度讲,家长对子女的期待就是德行好,学业有成;专业好,就业有保障。从学校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就是品德良好,成绩优秀,考上好的高一级学校,从事理想的职业。从国家的角度讲,社会对公民的期待就是品德好、专业能力强、创造价值大,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大。总的来看,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社会,都对“德”和“才”充满期待。这就需要家长、学校和全社会关注学生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只有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涵养道德、夯实基础、全面发展、凸显特长,才能真正满足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期待,才能摒除教育焦虑,助推人才强国战略稳步实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坚持科学评价、家校共育。价值导向决定评价准则,评价准则影响发展方向。教育理念新不新、教育评价科学不科学,将直接导致教育方向偏不偏,导致教育氛围健康不健康。以生为本的教育应聚焦成长、成人、成才,坚持量化评价、等级评价、个性评价相结合,这样的教育评价更全面、更合理、更科学。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业提升、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长远规划、优化专业、开发潜力,有利于成就自我、回报社会、贡献国家。只有家校共育、社会支持,才能创建良性循环的科学育人大环境,才能彻底破除教育焦虑,有效化解“教育内卷”现象,把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时代使命落在实处。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破除教育焦虑,就是战胜教育认知局限,拓宽教育大格局,掌握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务实做事,高效育才,促进教育事业行稳致远,推动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