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鲁娟
民间故事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中一个阅读单元,单元内学习的民间故事是《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这种以单元为整体推出的文体阅读,与普通阅读单元比教学目标有什么区别呢?在文体单元中需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发展什么能力呢……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民间故事单元与其他文体单元类似,不仅单元内安排学习的单篇课文在文体上都是民间故事,而且在“快乐读书吧”中安排的整本书阅读也是民间故事,体现出文体专读的特色。另外,单元安排的表达训练,通常与所阅读的文体之间联系也很紧密,应该说这就是文体单元与普通单元重要的区别所在。
首先,梳理民间故事单元各板块内容。从单元页看,“民间故事”就是单元人文主题,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文主题的表述中,突出了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体现“百姓智慧的结晶”。单元语文要素中,指向阅读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是学生此前多次训练的要素目标,“创造性地复述”是本单元提升的目标要求,也是小学阶段复述的最高目标;指向表达的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提取主要信息”是阅读中经常开展的学习活动,“缩写”作为表达目标,在此前的阅读中有概括主要内容做铺垫。由此可见,本单元的两个要素,是紧承学生已有经验,指向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上有明显的提高。
其次,梳理承载这些语文要素目标的学习内容。从课文方面看:精读课文《猎人海力布》是以课后练习训练变换角色复述对接单元语文要素目标,《牛郎织女(一)》细化的是以想象扩充细节复述;略读课文《牛郎织女(二)》在阅读提示中安排了多样性复述。从表达训练方面看:口语交际是“讲民间故事”,既为创造性复述实践提供了适宜的平台,又能为习作教学做有效铺垫,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习作是针对本单元的长课文进行缩写训练,其中《猎人海力布》的人称转换训练,为以第三人称缩写打好了基础,《牛郎织女》的想象补充情节从逆向指导了对故事细节的缩写。从课外阅读看:“快乐读书吧”安排的是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其中推荐的篇目,既有中国民间故事,又有欧洲、非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对民间故事这一文体产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上述梳理,在民间故事文体单元学习中,教师要重视文体特点,组织学生多以“说”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民间故事单元中,尽管安排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核心在于创造性复述。这是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都必须重视的抓手。
首先,需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详细复述、简要复述上所完成的相关情况,这是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复述的基础。因为一方面创造性复述需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这与简要复述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创造性复述需要以想象补充故事情节,这又离不开详细复述的帮助。所以教师在开展创造性复述之前,要让学生对一个民间故事开展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这样可以更清楚地把握学情。
其次,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基于民间故事学习特点与要求,结合学生学情,可以确定:基础性目标是自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阅读课文并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民间故事人物并积累相关诗词;发展性核心目标是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学习缩写故事,在大量阅读民间故事的基础上讲好民间故事,把握民间故事基本特点。这些目标涵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课外阅读等多方面学习实践活动,允许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發展自己的能力。
再次,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设计整体教学思路。任务一针对教材内容设计,包括课文阅读与创造性复述活动的开展、口语交际的落实与单元习作的开展;任务二是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阅读规划、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的设计;任务三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结,形成对民间故事认知的提高。
民间故事适合口头表达。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谁会讲故事”创设真实情境,驱动学生进入讲述故事的实践活动中,聚焦创造性复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打破文本界限,以“我会讲故事”驱动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故事时,需要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故事要素梳理重要信息,搭建故事的基本架构。这样的文本阅读,突出了以生为本的要求,也能够体现民间故事的特点。对学生“讲故事”不作具体要求,主要以能讲、会讲,讲得生动、具体、形象为佳。还可以适时把口语交际、习作活动纳入“我会讲故事”中开展。
其次,聚焦创造性复述,分项开展训练。其一是结合《猎人海力布》一课学习,开展“换个角色讲故事”。即选择用自己感兴趣的角色的口吻,讲述石头“海力布”的由来,如采用海力布的口吻或村里老人、孩子口吻等。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讲述具有真切感,讲述采用第一人称“我”来介绍。而对于课文没有描写的内容,可以借助插图开展想象进行表达。其二是整合《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以及“日积月累”的古诗《乞巧》等内容,以想象补充拓展具体情节来讲故事。教师可以先出示古诗《乞巧》,让学生说说哪些诗句体现了课文故事内容,哪些诗句是课文故事以外的内容;可以借助课件呈现“家家望秋月”“红丝几万条”的场景。然后对《牛郎织女(一)》课后练习提出的两个写得简略的情节展开想象与补充,再从《牛郎织女(二)》中找出简略描写的情节,如“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表达。最后学生自己在本单元课文中寻找写得简略的情节,开展想象进行补充表达,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创造性复述。
再次,扎实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师在督促学生按计划阅读不同民间故事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故事开展“换角色讲述”或“以想象补充情节”等创造性复述活动。
对于单元整体教学来说,最需要重视的是过程性评价的开展。在每个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推进中,都需要及时开展评价活动。如学生开展“换个角色讲故事”,教师需要让学生相互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故事讲述中有没有体现角色的特点,所换的角色与所讲述的内容是否高度匹配等。又如学生在完成缩写活动的初稿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了解有没有用上教材提示的“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等缩写方法,缩写之后是否有完整的故事、连贯的情节等。这样的及时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相应能力获得发展和提升。
总之,在民间故事文体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核心目标,创设情境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莱河镇丁楼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