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准节点,把握意脉

2023-12-08 21:02李瑾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短歌行曹操首诗

李瑾

任何一则经典的文本,其内在的逻辑往往都是非常清晰的,因此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就必须强调踏准节点;同样,任何一则经典的文本,往往都具有或明或暗的教化意义,这种教化意义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能否踏准节点,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意脉。踏准了诗歌的节点,把握了诗歌的意脉,那么对一首经典诗歌文本的解读,就会准确而高效。本着这样的文本解析思路,笔者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短歌行》进行了解读。

《短歌行》写于赤壁大战前夕,曹軍铁索连舟之后,在一个月朗星稀、风平浪静的夜晚,曹军的主帅曹操宴请众将。当晚,一轮明月从东方大江上一跃而出,慢慢升入夜空,平静的大江上闪着跳跃的银光。曹操看着这明媚的月色,看着江南那迷蒙的山影,心底涌出万千种感情。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于此景,横槊赋诗,即席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在这一古诗文当中,诗人豪迈的情怀表露无遗,其中又有一些细节值得琢磨。

一、踏准节点是文本理解的基础

《短歌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在解读的时候既具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又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基础在于学生学习古诗歌的时候,对字词的解读往往具有一定的基础;挑战在于要想真正读懂《短歌行》这样的古诗,就必须走入作者的心境,而要走入作者的心境,首先要踏准这首诗的节点。

从诗歌创作的背景角度来看,在《短歌行》中作者运用《鹿鸣》诗句乃以周文王自喻,以表达礼贤修德而欲天下贤才归顺之意;诗中的“乌鹊”亦是化用《诗经》语意,作者乃以周武王自喻,暗示以力征实现统一;诗末则以周公忧勤为比,昭示辅治天下的情怀。因此综合来看,《短歌行》乃曹操抒发其欲集文武周公三圣之业于一身之意志,是赤壁决战前酒宴中的狂热抒情。从踏准诗歌节点的角度来看,《短歌行》这首诗的解读,应当踏准这样四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可以浓缩为“酒”这个字。是诗人对人生的感叹,也就是感叹人生苦短。这实际上就是诗歌的第一节,在这一节当中,诗人巧妙地借助于“酒”这一载体(这其实也是魏晋时代诗人的一种倾向),写出了经典的一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作为这首诗的开篇,学生在解读的时候,要能够体味出深刻内涵。

第二个节点可以浓缩为“青青”一词。“青青”是有典故的,在诗经当中有这样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人在引用的时候,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只不过在诗人的心目当中,借助于“青青”去指代心中的大贤。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态,其实也是诗人一生的写照。

第三个节点可以浓缩为“明明如月”。这本来是描写自然现象的,说的是天上的明月日复一日地运行,具体指代的则是作者内心对贤才期待的一如既往,诗人期待揽天下英才而用之,从不担心人满为患,因此紧扣“明明如月”来解读,就可以理解诗人的那种情怀。

第四个节点可以浓缩为“月明”。三国鼎立,人才辈出,虽然诗人最终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是实际上刘、孙麾下亦是人才济济,所以诗人看到的难免有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景象。

二、把握意脉是文本解读的关键

学生踏准了如上阐述的四个节点,意味着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够走好坚实的脚步。在这一基础之上,课文解读的下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去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意脉,而这也是课文解读的关键。相对于节点而言,意脉实际上是对前面分步理解的串联与融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解读的时候,要进一步提炼,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引用相关的文本来实现互文解读。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在魏晋时代不仅是可以吟诵的,而且是可以传唱的。在课堂上,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大战前的紧张气氛中,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作为三军的统帅最期待的是什么?如果说一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战争的输赢的话,那在诗人的眼中,最关键的却是天下的贤才。曹操一生用人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唯才是举”,三国最后归于一统,固然是因为曹魏经济基础比较扎实,但更多的是因为曹操主政时代打下的人才基础,曹操一生多次发布“求贤令”,而且真正能够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曹操重贤的名声可谓是名满天下,因此在他的帐下确实汇聚了当时最为杰出的人才(这里不从《三国演义》的视角去看,因为当中有许多情节,只可当作故事,不可当作史实)。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可以发现,作为当时战争的双方,都认识到赤壁之战是一场大战。当时的曹操,想到自己的麾下虽然是猛将如云、谋臣如织,但看到对方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尤其自己的人生目标仍然没有能够实现,所以才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写实的角度去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描写的是酒宴场景中闻歌举杯的情形;从写意的角度来看,其实诗人在全诗当中,都在抒发内心求贤若渴的心情,哪怕是到了诗歌的最后一句,也不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自比周公或许有一定的抬高之嫌,但是求贤若渴的心情,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站在作者的这个心境角度,去阅读这首诗,去解读这首诗,自然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到诗的意脉。

三、在节点与意脉之间交错前行

一个有效的课文解读过程应当是在节点与意脉之间交错前行的,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应着学生认知的不断发展与情感的不断被激活。

就曹操的这首《短歌行》而言,诗中表达的人生态度主旨是“志士恨日短,慷慨思有为”的昂扬奋发精神,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曹操没有采用浪漫主义的热情豪迈的对未来展望式的抒发,而是采用了现实主义的严肃端庄的把握现实的方式,因而给人以严肃沉重的感觉,甚至有哀伤无奈的假象。这种认识的形成,在踩节点的过程中可以逐步踩准,在意脉把握的时候亦可以逐步显现,这实际上也是体现的一个交错前行的课文解读状态。

这样一种课文解读状态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合拍的,对于节点隐晦、意脉丰富的文本而言,就需要在这种逐步的解读过程当中,让学生解读的视角不断拓宽,不断走深,于是这样的课文解读状态也就能够彰显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价值。比如说学生解读课文的时候,要思考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对于经典文本的解读尤其如此,经典文本对于学生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学生能够记住其中的一些经典表述;要体会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经典文本之所以经典,也在于这些文本能够承载一定的文化……由此可见,这样一个节点与意脉交错前行的过程,还对应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种对应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其具体实现则在于踏踏实实的课文解读实践。

作者简介:河北辛集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短歌行曹操首诗
短歌行
《上课没人抢》
短歌行(组诗)
我想写首诗给你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