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榕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课程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探索读写能力共生方式,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环节掌握更多知识,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下面,本文从新课标背景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如何构建读写共生模式,希望能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一定帮助。
一、小学读写共生模式教学的必然性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阅读的需求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真正了解阅读的价值,只觉得阅读便是阅读。一些学生在家长要求下虽然读过很多书,但对各种书籍所涉及的内容并不能全面了解,也不知道阅读的价值。虽然有些学生对阅读很感兴趣,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掌握的知识不足,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含義。这种阅读对小学生而言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在带领学生阅读时,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要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阅读体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书籍的理解能力,使阅读更加高效。
2.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阅读便是读,写作便是写,二者是独立的。这种将阅读和写作分离的模式,导致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不高,两方面能力都很难提升。因此,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推动阅读与写作结合,让学生根据阅读感受写作,从而不断提升作文水平。
二、在小学教学中构建读写共生模式的优势
1.有益于积累素材
小学生刚接触写作,要怎么写,写什么,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显而易见,这和他们日常写作素材积累不足有关系。读写共生练习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素材,促使学生多读多思,建立良好的语感,促进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
2.有益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读写共生模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会更认真地思考学习内容,从深层次发掘课文主题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从文章段落分配、合理布局等多个方面促进自身写作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理解课文所表达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表达形式。因而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和感情表达能力、素材积累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及作文水平。
三、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小学读写共生教学的方式
1.以新课标为载体,确立读写共生课程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整体学习”的要求,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因而,在读写共生模式的教学中,要立足新课标,确立各个阶段的实际课程目标。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深入研究本年段课程内容的特征,设计具体教学方案,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其次,教师要科学设定课程目标,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分阶段制订教学计划。
比如,教学《观潮》一文时,教师要结合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案,为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深入阅读文章内容,思考为何钱塘江大潮被称作“世界奇观”?阅读涨潮情节,思考作者使用的描写手法,对语文基础知识能力不足的学生,根据教材描绘的不同场景,让他们有情感地阅读。在这种课程目标带领下,学生能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
2.以课文内容解读为突破口,完成以读促写
读写能力共生方式可以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学生在阅读的前提下写作,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抒发情感,最终完成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提高综合能力。因此,为了搭建读写共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转变传统“只读不写”的课文解读方式,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课文《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情节简单、内容体现纯真的快乐,却充满哲思。对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由文中列举的太阳、月亮跟水的案例,让他们理解大自然的规则,并非易事。这时,教师可在课文内容解读环节引入写作练习,让学生找到自己了解的事例,模仿课文扩写文章。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情入手,细致观察了解自然法则,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在上述情况下,教师巧妙地将写作训练融入课文内容解读环节,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完成以读促写,还能推进读写共生教学方式的搭建。
3.以拓展任务为依托,推动逻辑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以语言运用为目标,还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如果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欠缺想象力,那么听、说、读、写便无法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其语文核心素养也就不能得到提升。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探索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下,要创新观念,激发想象力,造就发展潜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读写共生课堂教学时,可借助阅读资料进行拓展,让学生在练习表达的同时获得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文章情节的拓展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述能力。
比如,在学习部编教材五年级课文《猎人海力布》后,可让学生依据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故事,把海力布作为英雄人物,续篇故事,写海力布会有什么奇妙的亲身经历。让想象力把学生带到民间传说的奇妙世界,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立足于学生发展,培养读写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假如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缺少兴趣,就难以提升阅读和写作水平。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教学课文《赵州桥》时,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续写或重写文章。续写和改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分享,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提升对阅读和写作学习的热情。
5.推进语言文化感受,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现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仅局限在表层,不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因而,在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语言的文化内涵,深刻感受语言的思想魅力。这样通过读写共生教学,学生写出的作文思想会更加深刻,内容更加丰富。
比如,在教学《墨梅》时,首先,可让学生总结梅花的特点。从诗句中,可知梅花具备颜色素雅、气味清香的特点。随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何作者只需清气,不重视颜色之美?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介绍诗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认识到作者追求的目标“清气”实际上是在追求完美高尚的品格。
6.培养记阅读笔记习惯,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锻炼才能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慢慢建立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一些学生喜爱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让学生在和同学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思路,提升读写能力。
比如,小学低段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教师便可激励学生在空闲时间读这类书籍。也可推荐一些文学类书籍,然后与学生探讨人物角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除此之外,还可每月设置一个阅读周,请学生带近期最喜欢的书来学校,与同学沟通交流,谈一谈对文章段落、写作方法的认识。这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7.赏析文章情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今,語文课本中的绝大多数文章语言很优美,表达方式也很丰富。教师在进行读写共生教学时,可以文字和语句为载体,带领学生赏析,剖析语言的特点和修辞方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读写共生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生动的句子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为学生日后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解读老舍的《猫》时,教师便可带领学生赏析动物描写常用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描写方法,深化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认识。
8.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学生读写共生实践
课堂教学中的读写共生学习模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读写共生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专业知识进行写作训练。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扩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还可开展多样化的写作主题活动,以日记、读后感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结束,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要结合教学内容推荐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写作主题活动,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中全方面发展。
总之,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因而,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的桎梏,推动读写共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读与写的双向能力,为课堂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