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析

2023-12-06 09:02:13
村委主任 2023年10期
关键词:有子和顺曾子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譯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牢固。君子行事应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

【评析】本章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其中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有错能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外表应给人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印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委以重任。同时,君子还应重视学习,善于结交益友,做到有错必改。“过,则勿惮改。”意思是君子要勇于面对错误及过失。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于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祖先,就能使民心归于淳厚了。”

【评析】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孔子将祭祀之礼看作是一个人孝道的延续和表现。儒家重视孝道,他们认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关于忠、孝的表述,在《论语》中时常出现,这充分表明了儒家对这两种品德的重视。儒家希望把人塑造成忠孝两全的君子,进而使家庭与社会都得以安定。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古代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不论大事小事,他们都依照此原则。但如若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评析】在有子看来,推行“礼”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和谐。这个和谐既包括国家与民众的和谐,也包括君臣关系、官民关系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儒家先哲看来,“和”的本质就是关系的协调,是人们宽容和理性的体现,只有保证和睦的社会关系,才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有子和顺曾子
疯娘
鸭绿江(2021年24期)2021-11-11 16:46:26
疯娘
简析“乳鼎”紫砂壶的造型之美与和顺之气
曾子杀猪
乐在“棋”中
孔子出谜题
曾子杀猪
快乐语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6
曾子杀人
和顺古镇
走出六尺凹
金山(2009年4期)2009-05-25 09: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