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章
如今,六尺凹,已迁置在城郊的一个地方。那地方,有平地,有水,有公路,上学不用走十里的山路。
五年前,我的家窝在渝东一个叫六尺凹的穷山沟里。那地方坡陡地瘠,十年九旱,加上四面环山,仅垭口一条山道与外界连接,进了乡场换盐巴、肥料得靠肩挑背驮,村民苦不堪言。
典型的穷山恶水。村中,有90% 的村民没有进过县城。但民风淳朴,大伙儿和和气气,唯鸡鸣狗吠声与炊烟点缀着这个小山村的风景,好像六尺凹就是他们的世外桃源。
忽然有一天,村长举着一张红头文件进了村。
红头文件是县里下达的。村长说,县里说了,咱这六尺凹太穷了,自然环境太恶劣了,咱得搬迁。
搬迁?村民们好像听了段天方夜谭。
是的,搬迁。搬迁到一个有水有地,土地平坦通公路的地方。县里说,咱这地方每年扶贫,越扶越贫,为什么?全因这恶劣的自然环境!村长解释着,语气沉重得就像他爹三叔公已病卧在床榻。
村长叫有子,30岁,14年前的初中生,村中唯一的初中生。
那一年,我10岁。
最快乐的当数我们这些孩子。我们七八个,一起雀跃着,欢呼着,兴奋得就像村里来了电影队。冷不防我们的脸上挨了重重的一耳光。
我们的父亲恶狠狠地对我们凶道:有什么好闹的?家都没有了,有什么好闹的?
我们懵了,嗫嚅:不是说去一个平坦的地方么?不是说那里有水、有地、有车、有电影看么?
我们的父亲越发凶了,那水、那地、那车、那电影就真的那么好么?真好也是人家的!我们去了,那叫寄人篱下,给人当奴仆。奴仆,又叫下人,懂么?
啥叫“下人”,我们不懂。
我们只感到新鲜。
接下来便是有子哥开始做大伙儿的工作。村上就百十户人家。可百十户人家,家家都阴沉着脸,好像有子哥一下子成了他们的仇人。
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六尺凹。
包括有子的爹——三叔公。
三叔公在村里是蛮有辈分的,老权威。那一天,村民们全都围在村头那块晒坝上,一致将三叔公推到一把躺椅里,坐下,然后求三叔公发话。
三叔公一声威严的喝叫,有子,过来。
有子村长便畏畏缩缩地过去。
三叔公问他,你答应乡里了,答应县里了?
有子说,答应了。
没有经过大伙儿同意,你怎么敢自作主张?三叔公火了,这不是你的村,这是咱六尺凹父老乡亲的村!
有子扫视一眼村民们。村民们正拿一双双红眼盯着他。有子忽然气得双肩发抖,这村有啥好?挑一担水得花半天工夫,填肚皮的就常年是红苕洋芋,乡场赶场要天黑才回,这村有啥好?
再不好,也是我们自家的村呀!村民大怒了。
有子便沉默了。
没多久,有子辞去了村长的职务。有子对乡里说,我没有做通他们的工作,我无能。
乡里再选村长,村里竟无人胜任。
乡里再派别的干部驻村里,没一人愿来。
有子熬不过了,只得暂代着。
那一年,大旱。
日头毒,晒了整整六个月。山头都焦了,瓦盖的房子、茅草的棚子都似乎在冒烟。
最苦的当数六尺凹的饮水了。凹里,那口唯一的泉井早已干枯,村民只得出垭口,去山外挑水。从早到晚,挑一担水,苦不堪言。有的人家,已卖掉了牛羊。
就在那一天,有子请来了电影队。
银幕搭在村头的晒坝上。晒坝宽敞,离村有半里地,夜光下白茫茫的,像一块大月饼。有子说,这是乡里的电影队,义演,大伙儿都得去看。
疲惫了半年的村民们乐得松闲一夜,全都聚在了晒坝场。瞎眼的五奶也来了,有子哥背来的。有子说,虽眼睛看不见,听听也好。有子又挨家挨户搜查,说村里难得来一趟电影队,不去不行。
那一晚,放的是《少林寺》。剧中打打杀杀,勾引着村民们的眼睛。电影太精彩了,村民们人人都在雀跃。
几乎没有人发现村中失火。
只等火光红透了半边天时,大伙儿才发现村子已陷入一片火海中。熊熊的火焰从家家的房顶蹿上来,火苗儿几乎蹿上了半空!
那是一场怎样的大火啊!干裂了半年的椽檩瓦片哔哔剥剥作响,似乎要将山头也给燃透。
村民们慌了手脚,远远奔回去,却干站着。
饮水都成困难,哪来的水去救火?
《少林寺》在打杀声中停演。火光一直燃了半夜,在村民们的鸦雀无声中燃了半夜。
晨,天光亮时,村子已成了一片灰烬,唯烧焦的墙壁,兀自挺立着,似乎昭示着六尺凹曾经的存在。
三天后,县里、乡里都来了人。
来人说,这个鬼地方,搬吧。
村民们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了六尺凹,踏上了通往山外的那条小径。
半月后,有子入狱。
有子去了公安局,说,那把大火是他放的。
至今,有子仍在牢中。有子捎来话说,坐几年牢,值。
如今,六尺凹,已迁置在城郊的一个地方。那地方,有平地,有水,有公路,上学不用走十里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