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2023-12-06 23:03刘桂梅
知识文库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培育创新能力

刘桂梅

创新人才质量高低对国家的自主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战略性意义。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高低成为衡量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需要聚焦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育存在的具体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改革出发,系统、协调构建高职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与专业人才教育的深度融合,从人才培养方案宏观层面和“三教”改革引领的微观教学层面,改革和探索持续性提高不同专业人才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和策略,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技能发展、职业素养和创新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同步和统一提升。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能力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人才的关键特征,创新人才是国家自主发展的根本资源之一,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目标。面对信息时代和国际激烈竞争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创新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要靠教育。“教育要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育要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随着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2021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鼓励学校依托各自优势,形成全面系统、富有特色的创新素养培育课程体系,注重挖掘利用学科课程中的创新要素,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要。同时要深化教学改革,把创新素养培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和各类实践活动中。因此,在产业链、人才链、专业链、创新链相互融合,全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创新素养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三教改革”有机结合,形成协同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使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愈加显现。

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直接面向就业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未来衡量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在立德树人核心理念下,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高职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全力培养高职学生既具备扎实专业领域技能,又具备过硬创新创业技能和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全体职教人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机遇。在“教材、教学、教法”三教改革背景下,以培养新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需要优化组合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创新素养为导向,摒弃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弊端,对传统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科学规划创新素养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考核测评及培养质量各个环节,调动多方要素,多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方法,积极探寻、设计、创新适应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的创新素养培育体系,为高职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以问卷星分享链接的形式,随机调研了省内3所高职院校和省外一所高职院校,从学术委员会专家、教师、学生三个视角对高职院校创新素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三个维度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8.01%、100%、99.4%。数据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都已经意识到创新素养培养和创业技能提升对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改革实践中,仍旧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1 整体缺乏创新教育设计理念,高职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和创新能力提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度、契合度不够深

在以就业导向为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人才培养具有技能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侧重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理念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等出现了“流水线”式、“标准答案”式、“产品化”等弊端。目前,被调研的四所高职院校100%都正在实施以“创业创新”竞赛类和实践项目推动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改革。但只有一所高职院校围绕学生创新素养和创业技能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创业创新项目的设计、实施等被纳入了该专业课程體系中。而75%的高职院校仍未意识到这一点,创业创新项目的实施虽与专业教学相关,但融合度有待提升。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不应该被剥离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中。

1.2 高职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有待深度激发,缺乏系统的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培养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74.32%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一年级职业生涯规划上更多的是将创业当作其他职业岗位无法取得成功的情况下的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他们的创业创新意识不强,他们或者对创业整体知识体系缺乏了解,要么对自主开拓市场的能力严重缺乏自信,要么缺乏创业必需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养,害怕挑战,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有待提升。对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缺乏系统了解,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迫切需要系统化提升。

1.3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课程设置单一,创新素养培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未充分融入“三教”改革全过程中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一般是指职业生涯规划课、人际交往与沟通礼仪等。教材的选择、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实施、学习成果考核评价等基本以职业岗位技术标准与工作规范为依据。课程层面创新素养培育的深度改革在学校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再加上高职教师创业创新教学理念和技能不足,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和创新技能提升并未全面、科学地嵌入到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材、教学、教法”改革全过程中。

1.4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三教改革过程中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100%的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普遍认识到了创新素养对学生职业发展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但仅有45.6%的被调研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可见,在创新素养培育和创业能力提升改革实践过程中,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尚未建立起全面的师资力量支持系统。创新素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中,意味着创新素养不仅仅融入教学各环节中,更要科学地嵌入到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界定、教学设计、教材选择、课堂实施、考核评价等环节中,这便需要高职院校的每门课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创新素养、知识储备、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教学改革实施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中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等仅有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多是大学生辅导员或者部分专业课教师兼课。其他专业课教师也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实践经验,创新素养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中连贯性、体系性不足。

2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构建路径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由于高职教育除了具有高教性、职教性这两个特征外,还具有很强的就业导向和职业发展导向,因此,如何针对高职学生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发展分配,系统、协调性构建高职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需要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同步、统一进行。

2.1 更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将创新素养融入高职教育“价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理念中

人才培养整体理念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进而直接关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未来衡量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我们不能孤立地谈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创新教育一定要跟专业学习相结合。专业领域内的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和创业能力提升对提高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在立德树人核心理念下,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高职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全力培养高职学生既具备扎实专业领域技能,又具备过硬创新创业技能和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各专业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深入推进“教材、教学、教法”三教改革的重要任务。

2.2 以课程目标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将创新素养和创新技能提升科学融入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5月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强调指出,高校要积极健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等。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不能脱离专业教育。在创新素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如何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将创新素养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是高职院校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具备较强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创新素养融入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实施,要以课程目标设计和实施教法改革为重点,同时注重开发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密切结合的创新课程和优秀案例教材。创新素养驱动下的课程体系构建包含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课程元素,涉及每一位学生、老师、管理者,还包括课程体系下的隐形因素,比如课程资源、课程支持服务、课后作业辅导、同伴关系、学习氛围营造等等,需要各个要素的相互融合,协同作用。

首先,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需求的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现状分析,我们需要精细化设计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分单元具体目标。一方面,知识目标的设定要体现内容创新,通过内容创新,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知识供给。能力目标的设计要体现方法创新,我们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去学会创新思维的本质。另一方面,要明确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中,不仅仅是创新意识、创新品质等目标,还要结合专业领域内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清晰地界定创新创业知识目标和创新创业能力目标,比如创新创业基本术语、创新创业相关财务、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知识目标。再比如新技术装备应用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应对专业领域具体工作的创新思维等创新能力目标。

第二,在清晰界定高职专业课程具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依据专业特点和学情分析,深挖教材内容中创业创新教育元素,依托“互联网+”数字化教学资源,打造“智慧化”课程教材包,用“智慧教材与传统教材”两种教材资源形式共存互补的方式,为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

2.3 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拓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堂,构建“课堂+课外”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模式

首先,课堂教学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专业人才总体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教练员”引导和指导的角色,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性利用翻转课堂、开放式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高职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新创业意识和灵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综合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教师要积极利用数字化、智慧化创新创业教学资源,整个专业领域行业、企业、政府等各方资源,打造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创业创新项目,同时,借助于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活动,以赛促赛、以赛促学,多途径激发学生创业创新意识,高职学校要牵头搭建创业创新实践平台,依托校内有资质的部门或者社团搭建学生与企业、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岗位之间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挑战自我,引导学生不断在实践中终身学习,培养健全人格,获得创新素养提升必备的知识、技能,领悟创新创业的规律,促进专业学科实践教学和创新素养及创业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专业领域综合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

2.4 改革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多维度、多视角的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考核评价指标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人才创新素养融入专业教育中既要遵循科学性和整体性原则,尊重高职人才职业发展领域创新素养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又要关注到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因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改革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清晰地界定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考核评价指标,并将其与专业课程知识、能力考核进行科学融合,注重考核评价的多维度、多视角,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提升、职业综合素养的同时,突出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考核评价。考核的方式可多元化,在学习过程中从教师、同伴、企业专家等多视角对高职学生阶段性创新理论知识、能力、创新综合素养表现等进行周期性、循环性评价。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考核评价指标及考核评价模式因专业领域、课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每一次的考核后,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阶段性综合表现给出针对性反馈,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中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目标的真正落地,形成闭环,促进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管理者和高职学生个体不断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真实情况,聚焦存在的不足,在多方共同帮助下寻求下一步提升的具体计划和方法,反思與行动相结合,总结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高职学生专业领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持续性提升。

2.5 多途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离不开具备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的教师具备了创新素养和创新精神,积累了丰厚的创新实践经验,我们才能有资格培养我们的学生,指导学生,引导学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喜欢挑战自我、持续性探究知识、提高技能的具备创新综合素养的人才。

首先,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人事制度的诸多限制,积极与专业领域的行业、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进行双赢合作,引入具备深厚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或者大师,构建跨学科专业教学团队。

其次,高职院校要多措施对校内专业教师进行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训,依托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指导、教学创新比赛、职业技能鉴定等对校内教师重点进行创新创业培育指导。同时,也可以通过引进真实的创业创新项目或者优质的创新创业共享课程,引导教师反思自己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改革能力,培育一批懂市场、懂创新创业知识和规范、懂教学,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创新创业经验的创新教学团队。

第三,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在创业创新教学改革方面的不足,努力提升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的培育过程,需要教师具有非常强的创新精神和申辩式思维模式,更要时刻保持一种持续性更新自我的精神。体现在时刻的追求进步中,更需要我们时刻自我革命,提升自我,努力去摈弃旧的、不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审时度势,这样才能对应创新素养中的新,有了不断求新的精神和态度,有了不断求新的素养和习惯,有了求新的实际行动和内化思考,创新才能真正落地。

3 结束语

创新个体的中心地位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巨大工程,既需要宏观层面、国家教育政策层面提供重要支撑,又需要我们结合院校自身人才培养发展目标与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情况,及时转变与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以创新素养和创业技能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协同性、协调性、科学性推进创业创新素养和能力培养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改革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师资队伍等方面,完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及提升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立德树人正确价值观和良好意志品格的同时,扎实掌握专业岗位和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同时有效实现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创新素养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同步提升。

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课题“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影响主因子及培育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CYB352。

(作者單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培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