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劳”育时代新人的内在逻辑、价值定位与着力方向

2023-12-06 23:03冉小风缑茹茹
知识文库 2023年21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时代

冉小风 缑茹茹

青年作为时代前行的先锋,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才能為民族复兴提供更自觉的精神动力、更有力的智力支撑、更可靠的技术支持。当前,一些青年存在不懂劳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与青年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价值定位不相适应。基于此,本文从劳动的内生结构出发,探讨了以“劳”育时代新人的逻辑依据,在此基础上,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着力方向,助力青年成为时代新人。

1 以“劳”育时代新人的内在逻辑

1.1 理论逻辑

马克思认为,人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还是一种精神存在物。这三种存在物,分别对应了人的三种生命性存在样态,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而劳动在人的三种生命样态演绎变化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是新时代以“劳”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是劳动赓续人的自然生命,是育时代新人之前提。自然生命是个体与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是劳动内生性的永恒传统价值。一是人需要通过劳动,实现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来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需求。千百年来,人正是通过劳动,不仅创造了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文化环境,还将钻木取火、打鱼狩猎、耕种养殖等劳动技能,通过获得性遗传的方式实现了世代传承。二是根据“用进废退”的生物进化论原理,缺乏适当的锻炼和劳动,会导致人体质的下降、意志的衰退、热情的消散。

二是劳动丰富人的社会生命,是育时代新人之关键。人的社会生命就是人追求社会化的过程,每个时代发展程度不同,个体所能建构社会关系的广度、深度、长度也不同。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社会跨越式的发展使得个体所建构的社会关系要丰富深刻于以往任何时代。在引领智能技术革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下,劳动的形态、内容、方式、范围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个体具有构建多彩多样社会关系的无限可能性。在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就是要构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关系,既要具有中国气派,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否则太简单的社会关系,不仅难以丰盈个体社会生命,也难以担当时代重任。

三是劳动提升人的精神生命,是育时代新人之旨归。人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物质条件越丰富,人对展现自身这种超越性存在的需求就越旺盛。如果得不到有效满足,个体则会诱发心理问题,阻碍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追求步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预示着人更需要展现这种超越性存在,更需要精神的富足、审美人格的建构、生命意义的探寻,而劳动作为彰显人本质力量的重要载体,内生地具有滋养人、鼓舞人、教养人的价值。因而在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视和重提劳动教育,既是时代发展使然,更是个体展现自身这种超越性存在的前置性需要。

1.2 历史逻辑

人类社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文明形态、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在这三个人类文明形态中,劳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以“劳”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历史依据。

一是前文明形态,即原始社会形态。劳动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化,使得社会形态得以初步形成。在劳动的推动下,人类大体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到智人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学会了运用“火”制作熟食,缩短了消化的时间,使得大脑获得更多能量。同时,手和脚的分工也使大脑得到充足的锻炼,变得更为精巧和聪慧,促使劳动变得更加立体和多面。

二是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人类最初的共同体因生产力发展而出现阶级,先后生成了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这三个文明虽然存在内在分裂,但也蕴藏着诸多的劳动育人元素可供借鉴。奴隶制和封建制文明通过倡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勤劳作,让劳动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不过这种劳动形式因阶级存在打上了鲜明的等级观念。资本主义站在前人历史的肩膀上,通过创造性劳动,在许多科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文明。但由于私有制痼疾,其劳动难以发挥真正育人育心之实效,也带来了现代文化道德之殇。

三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这既是人类历史的未来发展走向,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本质属性要求,更是新中国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奋斗目标。我国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很好地把握了现实运动与长远目标的统一,正在创造不同于资本主义样态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追求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更从精神层面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使得劳动教育关注于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将人当成物质现代化的工具,使得社会主义形态下的劳动不再处于异化状态,而是处于人本质力量的确证、生活的必需。

1.3 现实逻辑

现实需要就是育人的依据。根据国家、社会、个人发展需要,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及成就个体精彩人生,是以“劳”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现实依据。

一是劳动发挥育人作用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劳动为牵引。可见,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提升,势必会要求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因而在新时代,以“劳”育人,需要劳动与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结合,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结合,才能培养更多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才能使时代新人有更强的能力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是劳动教育可以发挥价值导向作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当前一些青年存在不想劳动、鄙视劳动、好逸恶劳、懒惰敷衍的认知和行为,严重阻碍其劳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也反映了劳动价值观与劳动行为偏差,如果没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甚至会成为危害社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而劳动教育通过提升职业人的劳动认知和技能水平,使得个体能够及时找准个人发展定位,更好地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从而减少危害社会健康发展行为的发生。

三是劳动教育可以成就个体精彩人生。劳动作为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過程,本身具有传授技能、播种幸福的功能。人在劳动过程中,得到的进步与成长、肯定与认可、幸福与快乐,比物质满足要高级得多,是个体成就精彩人生的需要基石。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可以磨炼应对挫折的耐受力和意志力,以便做到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增强幸福感受力。

2 以“劳”育时代新人的价值定位

价值反映了客体属性与主体需求之间的意义生成关系。因此,确定以“劳”育时代新人的价值定位,不仅要挖掘劳动教育本身自有的功能属性,还要聚焦时代新人的内涵生成。一方面,就劳动教育的功能属性来说,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就时代新人的内涵生成来说,时代新人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素质构成、精神状态与使命作用”上彰显着新时代的要求。在素质构成上,要求具备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劳动价值素养;在精神状态上,要求具备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劳动精神面貌;在使命任务上,要求具备肩负起担当民族复兴伟业的劳动能力。基于此,以“劳”育时代新人的价值定位,可以从前后相依、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认知、情感、实践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从认知维度出发,在素质素养上,培育懂劳动的时代新人;从情感维度出发,在精神状态上,培育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从实践维度出发,在使命任务上,培育能劳动的时代新人。

2.1 在素质素养上,培育懂劳动的时代新人,解决不想劳动的问题

素质素养的提升既要靠外在规范,更要靠内在自觉。长远来说,内在自觉比外在规范更长久、更深入、更有效果。不想劳动看似是行为上不勤于劳动,其本质上是没认识到劳动之价值。培养懂劳动的时代新人,关键在于要让时代新人懂劳动的价值。

一是引导时代新人理解人人参与劳动。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分配环节的先进性。三大改造的完成,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剥削制度。这时,连靠剥削他人为生的资本家都变成了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从此,人人都要参与劳动,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实现国家主人身份的转换,感受劳动创造幸福,对体魄的强健、心情的愉悦、心理的满足。

二是引导时代新人认识劳动创造价值。这是破除职业歧视,树立职业平等观的重要基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民族的辉煌和人类的历史。劳动之于个体,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和成就的基础;劳动之于民族,是通往伟大梦想的进步阶梯,是实现宏伟蓝图的力量源泉;劳动之于人类,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是人本质力量确证的根本方式,是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引导时代新人认识新时代强化重视劳动之缘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预示着人们对劳动的需求由追求基本的生计需要转向为追求自我发展的优势需要,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形态的迭代发展,我国走向了智能劳动时代。这个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要求对时代新人的培育,不仅要关注通识性专业技能的获得,更应聚焦于高层次技能培养、求真求善求美人格的健全,才能引领时代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2.2 在精神状态上,涵养爱劳动的时代新人,解决不爱劳动的问题

热爱是一种内在正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必定会通过外在的言谈举止彰显出来,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昂扬的、自信的、勇毅的精神状态。涵养爱劳动的时代新人,关键在于要让时代新人循序渐进地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进而崇尚劳动,从而厚植劳动精神,解决不爱劳动的问题。

一是引导时代新人体验劳动乐趣。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劳动体验是热爱劳动之前提。劳动过程消耗着人的体力、脑力和精力,如何淡化劳动所带来的疲惫,做到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关键在于要解决有劳无教、有教无劳等问题。一方面,劳动不能代替教育。劳有所获、所思、所用才是生成愉悦劳动体验感的关键,否则劳动流于表面化、娱乐化而丧失其立德树人意义,难以让人记忆深刻。另一方面,教育不能代替劳动。不能将劳动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也要走进社会大课堂,感受团结劳动的力量、辛勤劳动的喜悦、创新劳动的乐趣,才能够让劳动有强身健体与意志锻炼之效能。

二是引导时代新人崇尚劳动。崇尚劳动才会产生劳动模范,争做劳动模范才能先锋辈出。崇尚就是推崇,通过把什么置于第一位而外显情感。崇尚劳动就是要在意识里将劳动放置在首位而向外推崇,推崇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反对鄙视劳动、妄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思想观念,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三是引导时代新人厚植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发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基础,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精神,而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作为追求技艺和人格超越的杰出代表,是将劳动精神发扬至深、至高、至极的一部分先进群体。因此,弘扬劳动精神的主体更加广泛,要求也更加基础,但作为要担重任的时代新人,应该远不止此,要在劳动精神的进一步升华中,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2.3 在使命任务上,培育会劳动的时代新人,解决不会劳动的问题

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其劳动状态、劳动方式和劳动能力如何,直接关乎如何才能继续创造奇迹,建设强国,实现复兴。在民族重任面前,一些青年既有主观认识不足,又有客观能力不够,存在不会劳动的问题。因而,要培育会劳动的时代新人,既要从简单的劳动习惯培养入手,又要注重进阶的劳动知识技能培育,更要着力提升高阶的创新创造能力。

一是引导时代新人养成劳动习惯。良好劳动习惯作为稳定化、自动化的劳动行为,是提升劳动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的助推器,是追求卓越人生,提高自我效能感而避不开的永恒课题。而劳动习惯差,本身就是不会劳动的一种反映。即使劳动习惯很好,但观念在变化,产业在升级,科技在发展,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走在时代前列。

二是引导时代新人掌握劳动知识技能。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技能是解决不会有效劳动的重要前提。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时代新人,需要科学认识劳动的本质特征、内容构成、价值意义,需要把握劳动与法律、伦理、安全、科学、艺术等专业间复杂关系,需要结合自身职业需求,掌握行业劳动形态发展趋势。同时,无论物质条件如何富裕,都要掌握一些基础性技能,为生活保驾护航,也要掌握一些技术性技能,为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三是引导时代新人注重劳动创新创造。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越需要突破自我格局束缚的开拓性和创造性劳动。作为走在时代先锋的时代新人,需要打破思维禁区,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为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3 以“劳”育时代新人的着力方向

明确了以“劳”育时代新人的价值定位,也就明确了以“劳”育时代新人的着力方向。一是要以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指导时代新人,二是要以良好的劳动精神风貌引领时代新人,三是以高超的劳动技能水平支撑时代新人。

3.1 以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指导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以何种价值观为正确的范本,是劳动育人之前提。而随之产生一个问题,即何为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上层建筑范畴,是由其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国以劳育人根植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此基础上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的显著特征。因而育时代新人,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价值引领,教育引导时代新人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既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又要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既要让劳动成为时代新人的一种习惯,通过家务性劳动、学习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公益性劳动感知勞动创造伟大、创造美好。又要引导时代新人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劳动价值有大小,劳动分工无贵贱,每种分工都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只要自食其力,尽职尽责,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道义上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尊重劳动者,既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又要崇尚劳动模范,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又污蔑劳动模范。同时,尊重劳动者不能仅停留在人格尊重上,更要尊重其劳动成果,抵制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反对奢侈浪费、视他人的付出为理所应当等错误行为。

3.2 要以良好的劳动精神风貌引领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以何种精神风貌示人,是劳动育人之关键。如果一个人只是年龄处在青年阶段,没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没有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就不可谓之为时代新人。可见,作为一个时代新人,新在面貌上、状态上和思想上,需要具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匹配的精神状态,凸显新时代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劳动教育是提升时代新人精神面貌的重要途径,能够直接影响其内在的心理状态和外在的身体状况。既需要授人以渔,引导其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现实压力、社会矛盾和价值选择,形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心态不健康,反映到劳动行为实践上来,要么是退却的佛系、躺平、摆烂,要么是激进的内卷,都不利于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同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需要丰富劳动实践活动,提高时代新人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祖国多健康工作几十年,为民族复兴贡献更长久的力量。当前“眼镜”“胖墩”现象日趋低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锻炼的缺乏,而这种缺乏又会进一步导致体力、意志和精神的衰退与衰弱。因而引领时代新人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风貌,既要注重野蛮其体魄,又要注重文明其精神。

3.3 以高超的劳动技能水平支撑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需要具备何种技术技能,是劳动育人之核心。新时代,劳动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人的劳动技能水平要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依靠简单技术培训则可胜任的职业将锐减,需要更多技术支撑的新型职业将涌现。作为时代新人,不仅要明大德,还要成大才,才能寄予厚望担负重任。

高超的劳动技能水平,既要靠专业化、系统化、体系化的技能培训,又要靠自身有意识的实践积累,还要注重学校的职业启蒙教育和企业的专业化培训。学校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认识学业、专业、职业和事业内在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开展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劳动中增才干、长见识。企业要结合岗位发展需要,提高劳动者技能培训频次和质量,增强其工作效能和成就感,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同时,个体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在劳动实践中积累,做一个有心人,在细微处体悟、在反思中进步、在学习中提升,才能找准航向,练就过硬本领。

本文系2021~2022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以培育‘时代新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项目号:CQGJ21B126。

(作者单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时代
高级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