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童心走进“丰”味生活

2023-12-06 10:17张译丹
幸福家庭 2023年17期
关键词:陈鹤琴丰子恺美育

张译丹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在与周边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能够陶冶情操,涵养美感。陈鹤琴先生强调学习中国的优秀艺术,用符合中国儿童实际生活的故事和教具进行美育,促使儿童热爱艺术,产生爱国的情感。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围绕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教育的基本问题展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结合幼儿兴趣,笔者引导幼儿从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买车票》入手,品味画作中的质朴生活,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从一段“票”的旅行开启“丰”味生活,使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生活经验。幼儿在与丰子恺“对话”的同时,能够发现生活之美,彰显艺术个性,萌发艺术灵感,激发艺术潜能。

一、徜徉“丰”味生活,涵养艺术童心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指培养幼儿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即将美学理论应用在教育中,启发幼儿美的兴趣的教育活动。美育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他将其界定为人性的解放与发展。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学习应是由简到难、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的过程,儿童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建立在他们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关注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从儿童的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一片片落英,都蕴含着人间的情味,寥寥数笔,却意境深远。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充满灵气,他将生活的童趣和诗意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深深地植根于艺术教育的实践,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他的漫画与幼儿的生活有颇多相似之处,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在“丰”味作品中感受生活之美,体验生活之趣。

(一)初遇“丰”味生活

一天,晨晨带来一张票,告诉大家,这是假期他去公园玩的门票,他的话引起了幼儿的讨论。轩轩说:“我和媽妈去惠山古镇坐缆车也要买票。”沐沐说:“在公园里划船要买票。”美嘉说:“坐地铁也要买票。”骐骐说:“去很远的地方坐飞机也要买票。”

一张生活中常见的票引起了幼儿的兴趣,观察细致的宁宁发现,丰子恺爷爷有一幅画作叫《买车票》。图画里,一个人手里拿着旗帜,旁边两个人蹲在窗口前。幼儿发挥想象力,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讲述着自身对《买车票》画作的理解。沐沐说:“拿着旗的是列车长,告诉大家快上车吧!”琳琳说:“窗户后面的是售票员。”昊昊说:“小椅子是让乘客坐着休息的,这样就不累了。”

(二)走进“丰”味生活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要呵护幼儿的童心,支持幼儿的生长。教师可以通过艺术美育丰富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发现幼儿对丰子恺先生画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后,笔者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一起引导幼儿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简介与画作。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丰子恺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漫画家,他画了许多漫画。幼儿和同伴一起欣赏丰子恺的作品,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画及自己的发现。轩轩说:“我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在骑扇子。”明明说:“有两个小朋友用竹竿敲树上的李子。”淑柳说:“小朋友们在放蝴蝶风筝,他们好开心。”

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了下来,他们不仅关注画上的内容,还能体会画中人物的情绪,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在幼儿美育启蒙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挥自主意识和想象力,使幼儿主动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培养幼儿的美育意识。

二、体验“丰”味生活,呵护艺术想象

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陈鹤琴先生继承了席勒的美学说,他认为儿童的生活与游戏是天然结合在一起的,只有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幼儿对车票的兴趣日渐浓厚,笔者组织他们开始了一场“票”的旅行。对于“生活中哪里需要票?如何买票?”等问题,笔者鼓励幼儿利用休息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外出实践,体验买票的过程。比如,沐沐和妈妈去了游乐园,沐沐从取票机里取出提前购买的票,在进入游乐园大门时,将票交给检票口的工作人员,待检票员撕掉副票后,就可以进入游乐园了。再如,美嘉和爸爸去了地铁站,她选择要去的站点,爸爸扫码支付后,一张地铁票就从出票口落入了她的手中,她在过闸机时扫一下,闸机就开门了。

(一)发现票的秘密

生活中用到票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坐火车、飞机、地铁、轮船需要票,去游乐园、电影院、大剧院也需要票。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笔者鼓励家长发挥力量,让他们与幼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票,一时间,幼儿收集到的票有很多,他们盯着眼花缭乱的票,很是兴奋。骐骐说:“这是我和妈妈去海南玩的时候坐飞机的票。”说罢,他又拿起另一边的票,说:“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还坐了高铁。”一旁的小颖说:“这票怎么到处都是,好乱呀!”骐骐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对此,笔者引导幼儿将票分类,将相同类别的票放在一起,整理后,一沓沓的票就清楚了许多。这时,票面上的数字信息又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这个5是什么意思?是5号座位吗?”“妈妈告诉我,这张票要80元。”笔者和幼儿一起研究每一种票的信息含义。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票面含有许多信息,如车票的正面有日期、时间、地点、座位号、价格等,反面有注意事项。

(二)创意——小小设计师

在观察、了解票面信息后,幼儿也想设计一些独一无二的票。韵韵说:“我想画一张火车票,请老家的姐姐过来玩。”说完,她在一张纸上画了一列火车。特特说:“我不会写票上的字,怎么办?”诗诗说:“我们画图画就好啦!”有了诗诗的启发,其他幼儿也设计了特殊的符号来代替文字,如时间用间隔和冒号表示,座位用星星、三角形图案表示,注意事项用感叹号表示等。

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等元素,都可以让幼儿与作者产生共鸣。作为幼儿经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用心灵去感受美,支持幼儿自主完成艺术创造。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悟,引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情感共鸣。为了支持幼儿的创作,教师要提供不同材质的纸张及不同种类的辅助材料,鼓励幼儿自由拿取需要的物品,进行自主创作。

在制作票的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多元的表征方式,如用语言、动作、图像或符号等。其中,符号表征是最高级的表征方式,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与抽象符号两个方面。由于幼儿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意味着幼儿的表征方式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观察来激发与挖掘幼儿的潜能,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特性,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开展买票游戏

在陈鹤琴先生看来,游戏是对儿童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健康的游戏能使幼儿在娱乐中受到美的陶冶。在幼儿设计了大量的“车票”后,他们也想变身列车长和乘客。于是,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买票游戏。只见逸逸变身“售票员”,询问同伴想去哪儿玩,将对应的票给同伴。特特化身“列车长”,帮助同伴找到座位。在游戏中,每到一站,特特就提醒同伴下车:“开门请当心,下车请走好,欢迎下次再来。”幼儿下车后,就到对应的区域进行游戏,他们继续制作各种各样的票,送给好朋友作纪念。

(四)回忆民间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民间游戏作为一种人文资源,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豐富幼儿的文化储备。

幼儿发现丰子恺的画作中有许多民间游戏,如“老鹰抓小鸡”“抬南瓜(抬花轿)”“跳房子”等,他们对丰子恺先生所处时代的游戏产生了好奇。笔者鼓励幼儿化身小记者,回家询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爱玩的游戏。通过调查,幼儿发现祖辈、父辈童年时代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如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滚铁环等。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透露出想要参与游戏的倾向,于是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不同的游戏活动。

例如,在“跳皮筋”的游戏中,幼儿对弹性不同的皮筋产生了兴趣。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活动,笔者找来了弹性不一的绳子,有的固定在椅子上,有的请幼儿系在身上。在跳皮筋的过程中,笔者加入了传统儿歌,如《小白兔白又白》《马兰开花二十一》等。在充满节奏的儿歌中,幼儿欢快地游戏,感受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再如,在“抬花轿”的游戏中,幼儿和同伴合作用手背搭成花轿,请一名女孩当“新娘”,刚开始游戏时,花轿总是搭不稳,抬了几步就松开了。于是,幼儿便一起讨论,怎样让花轿变得更稳固,成功将“新娘”送到家。两名幼儿将手搭得紧紧的,又请了一名体重较轻的“新娘”,慢慢地移动,将“新娘”送回了家。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幼儿还尝试在用木板搭出的独木桥斜坡上行走,增加游戏难度。

寓教于乐是审美教育的特点之一。大班幼儿已具备了一定的欣赏漫画作品的能力,能够基本理解漫画作品表层的含义,感受漫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色彩、情感、情境等。在由漫画延伸出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引导幼儿讨论了游戏的传统玩法,还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新玩法。幼儿通过与同伴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在游戏中习得许多新经验,形成了坚持不懈、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丰富“丰”味生活,培养艺术人格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十分重视幼儿的审美情感体验。因此,幼儿应多接触自然和社会生活,直观地感受生活。丰子恺的画是温情的、幽默的,充满着人情味,贴近幼儿生活,能够反映社会问题。幼儿在欣赏的时候能够与漫画中的情境产生共鸣,把自己的所见所想与漫画情节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幼儿因为一张“票”走进了“丰”味世界,以一段“票”的旅行开启“丰”味生活。幼儿在与丰子恺先生“对话”的同时,可以发现生活的美好,萌发艺术的灵感,彰显艺术的个性,激发艺术的潜能。幼儿依托社会环境,通过丰富多样的美育游戏和社会模仿游戏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从而丰富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教师在引导幼儿徜徉美的世界的同时,应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提高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在审美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幼儿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表现自己的创作风格,保持最本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应把握幼儿的成长规律,充分运用幼儿身边的人文、自然资源,陶冶情操,涵养美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猜你喜欢
陈鹤琴丰子恺美育
爆炒米花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