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宝敏
(武城县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德州 2533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且频发于老年人群中,主要发病原因为脑部组织缺氧、缺血,血液循环受到阻塞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性软化或坏死的现象,从而损伤脑部神经系统功能, 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和失语等,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1]。针灸疗法常被用于中医治疗中, 属于中医特色外治法的一种,通督调神针法的理论基础为“病变在脑,首取督脉”,以“通督七穴”为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疏通督脉和其他经络系统,有助于患者气血通畅,颐养脏腑和经络[2]。八段锦是一种中医传统导引术,通过上下肢躯体运动结合有氧运动的方式, 配合呼气吐纳,具有舒经络、理气血和调气机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四肢敏捷性与协调性,有利于丰富日常生活[3]。 因此,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8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探讨八段锦康复训练辅助通督调神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1 年8 月—2023 年2 月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作;(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4)处于非急性期。排除标准:(1)合并沟通障碍;(2)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3)依从性差。 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1.42±8.13)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12 h,平均发病到入院时间(6.24±2.53)h。 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4~79 岁,平均年龄(61.35±8.5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13 h,平均发病到入院时间(6.36±2.56)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保护神经和改善脑血管循环的药物进行常规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辅助患者正坐,取其风府、双侧太阳、印堂、水沟、双侧风池、大椎和百会穴,将需针刺的部位暴露, 使用0.30 mm×40 mm 的针灸针,用75%的酒精对穴位进行消毒后进行针刺, 具体操作为:风池穴向下颌方向刺15~25 mm;印堂穴向下平刺或斜刺15~25 mm;水沟穴向上斜刺12 mm;风府穴向下颌方向刺15~25 mm;太阳穴斜刺或直刺12 mm;大椎穴斜刺15~25 mm;百会穴向后平刺15~25 mm。1次/d,6 次/周,持续针刺1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八段锦康复训练。 (1)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一步保持站立姿势,分开两脚并与肩膀齐平,两手臂下垂,眼睛直视前方,注意用鼻子呼吸;第二步双手平放在腹部,将全部手指伸直并且并拢,两边手指尖相对立,掌心向上,然后将手慢慢移至胸部前方,最后掌心向内外上下翻转,一边翻转一边向上方托举。(2)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第一步两脚略大于肩膀并开,成马步站立,身体直立,两臂交叉放于胸前;第二步双手握拳,左手食指和拇指呈八字,左手慢慢向左边推开然后伸直左臂。 右臂屈肘拉回,右拳处于右肋前并且拳心向上,重复动作三次。(3)第三式:调理脾胃需单举。第一步左手握拳向上举起,掌心向上并且上撑,右掌同时向下按并且指尖指向前方;第二步左手俯掌下落,随之恢复站立姿势,最后放松全身。(4)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一步两脚与肩平行开立,两臂自然下垂,两肩往后拉伸;第二步身体缓慢向左转到最大幅度, 眼睛随着双肩移动,调整呼吸,最后向右回转。 (5)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一步呈马步姿势站立,双手叉腰,保持身体平衡;第二步身体向左前方拧动,屈身下俯,头部微微下倾,身体随着上半身转动而转动,最后转身回前。 (6)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第一步双脚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站立,两臂在头顶平行举起,并且保持掌心向上托举;第二步绷直双腿,身体向前倾,双手放至脚背上,然后身体缓慢起立,将右手放至头顶,掌心向前伸直两臂,慢慢回落。(7)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第一步双脚与肩同宽下蹲,双手握拳,左拳向前方击出,头部随着左拳微微转动,右拳同时向后拉回;第二步,左拳收回,打出右拳,头部随右拳微转,左拳往后拉回。(8)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第一步双脚并拢站立,两臂举起,脚跟随之提起;第二步两臂从身前自然下落,脚跟随之下落,调整呼吸。训练15 min/次,2 次/d,早晚各训练1 次,持续训练1 个月。
(1) 运动能力: 采用Fugl-Meyer 运动量表(FMA),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分值0~100 分,其中分为上肢满分66 分,下肢满分34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 (2)神经功能: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值0~42 分,主要包括面瘫、失语、意识等11 个维度,评分越高则患者的精神功能越缺损。(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BI),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得分0~100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平衡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Brunel 平衡量表(BBA)从站位坐位平衡、平衡、行走能力三个方面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共12 项,各项目测试不通过记0 分,通过记1 分,每项共3 次测试机会,总分0~12 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强。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MA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MA 评分对比[(),分]
组别上肢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48_1866_879_1901_899.png下肢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26.51±2.34 26.56±2.30 0.096 0.924 39.67±3.14 49.03±3.28 13.037 0.000 15.33±2.12 15.36±2.19 0.062 0.951 21.79±3.15 30.44±3.23 12.126 0.000
干预前, 两组NHISS 评分、BI 指数和BB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指数和BB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 评分、BI 指数和BBA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 评分、BI 指数和BBA 评分对比[(),分]
组别NHIS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48_1082_1649_1117_1670.pngBI 指数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48_1671_1651_1706_1671.pngBBA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13.61±2.16 13.67±2.13 0.125 0.901 9.47±1.25 6.26±1.35 11.035 0.000 33.19±7.28 33.24±7.31 0.031 0.976 47.90±7.55 65.53±5.67 11.809 0.000 5.41±0.92 5.43±0.96 0.095 0.925 8.04±0.98 10.53±0.88 11.957 0.000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病机制为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神经损伤,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往往丧失运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加大生存压力[5]。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为气虚而无力帅血,导致血液瘀积脑脉,典型症状表现为偏瘫。通督调神针法是以“形神同治”为治疗原则,本研究取用风府、印堂、水沟、双侧太阳、双侧风池、大椎和百会穴位,其功效分别为:针刺风府、风池穴可起清头明目、祛风通络之效;太阳穴与印堂穴、水沟穴相配能够益气调神、醒脑开窍;百会穴为百脉之宗、诸阳之会,针刺该穴位具有益气凝神、平肝熄风之效;大椎穴是三阳督脉的交会,为阳中之阳,通常与百会穴等联用,共奏温阳通督之效[6]。 以上针法共同作用有助于刺激患者的大脑向躯体体感皮层传递电信号,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上肢功能障碍和脑血流低灌注的情况,调节患者机体内血液微循环,增加脑供血,提高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7-8]。 但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病程较长,长期针刺在恢复运动功能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反而容易增加局部的肌张力,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HI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指数和BB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八段锦康复训练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在八段锦康复训练中, 第一段能够对患者的膈肌运动能力有较为显著的提高; 第二段能够提高侧方稳定性,锻炼胸肋部肌肉和肩部肌肉; 第三段促进肠胃蠕动,锻炼肢体肌肉;第四段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活动颈椎;第五段有助于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第六段能够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力量,调动气力,疏通任督;第七段有助于使患者的肺活量增加,调理气机,刺激大脑皮质的兴奋; 第八段能够锻炼到各椎骨和韧带,提高各部分功能,活动脚跟,提高脚跟弹性,保持身体放松。以上八段训练连用,能够缓解关节痉挛,使关节活动度提高,使患者身体各项知觉觉醒,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提升自理能力[9-10]。
综上所述,八段锦康复训练配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