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周树虎,高伟,贾芹,郑丹丹
(1.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宁 272000;2.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神经内一科,山东济宁 272200;3.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济宁 272000;4.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泌尿外科,山东济宁 272200;5.泗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山东济宁 273200;6.南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山东济宁 272000)
偏头痛为神经内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恶心、呕吐。反复性偏头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甚至可导致焦虑、抑郁等[1]。 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可采用急性对症用药、预防性用药两种方案,但过度使用镇痛药物会增加药物滥用性头痛风险,故目前以预防性治疗为主[2]。盐酸氟桂利嗪为常用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其有效性已经较多临床研究证实, 但该药可能导致椎体外系症状或抑郁症等,长期用药的医疗成本偏高[3]。 中医将偏头痛归为“头风”范畴,认为其与肝失调达、循经上扰相关,常见证型为肝阳上亢型。天麻钩藤饮为《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的经典方剂,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在肝阳偏亢证中的应用较多[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2020 年12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126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为对象, 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收治的126 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确诊为偏头痛,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5];每月发作次数>2次;近2 周内未服用止痛药物;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颅内器质性病变者;参与其他研究者;存在心、肾等严重器官损害者;哺乳或妊娠期女性。本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63)男31 例,女32 例;年龄21~65 岁,平均年龄(37.30±8.21)岁;病程0.5~7.2 年,平均病程(3.84±1.53)年。观察组(n=63)男33 例,女30 例;年龄20~62 岁,平均年龄(38.10±8.67) 岁; 病程0.6~7.5 年, 平均病程(3.79±1.48)年。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给予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江西汇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14,规格:5 mg/粒)口服,5 mg/次,1 次/d,睡前服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组方:钩藤30 g、夜交藤30 g、野菊花15 g、蔓荆子15 g、茯神15 g、天麻10 g、川芎10 g、藁本10 g。随症加减:疼痛偏前额者加白芷10 g;巅顶痛者加吴茱萸6 g、藁本5 g;头痛甚者加全蝎3 g、地龙9 g;眩晕者加牡蛎20 g、龙骨20 g、石决明20 g、石菖蒲10 g。1 剂/d,水煎后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均持续治疗4 周。
(1)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评估。主症包括头痛头胀、心烦易怒、目赤口苦,每项症状按严重程度计为0~4 分,于治疗前后计算总证候积分。 治疗后, 患者总证候积分降低率≥95%为临床治愈;患者总证候积分降低率70%~94%为显效; 患者总证候积分降低率30%~69%为有效; 患者总证候积分降低率<30%为无效。 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头痛情况。 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 个月的观察,记录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观察期间总发生次数)、持续时间(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值)、疼痛程度(每次发作疼痛评分平均值)。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3)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问卷共有3个维度。功能限制7 条,分值7~42 分;功能障碍4 条,分值4~24 分;情感功能3 条,分值3~18 分。 将原始评分按照(原始分-最高分值)×100/(最高分值-最低分值)取绝对值换算成标准分,即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头痛发作次数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头痛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头痛情况比较()
组别发作次数(次/月)治疗前治疗后images/BZ_11_1092_1442_1122_1475.png持续时间(h/次)治疗前治疗后images/BZ_11_1671_1436_1701_1469.pngVAS 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63)观察组(n=63)t 值P 值7.75±2.10 7.92±1.96 0.470 0.639 4.85±1.12 3.10±0.86 9.837 0.000 7.06±1.63 6.84±1.67 0.748 0.456 4.15±1.07 2.58±0.81 9.286 0.000 5.62±1.55 5.74±1.61 0.426 0.671 3.14±0.72 2.08±0.58 9.100 0.000
治疗前,两组的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中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功能限制、功能障碍、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功能限制治疗前治疗后images/BZ_11_1084_2109_1115_2143.png功能障碍治疗前治疗后images/BZ_11_1659_2109_1690_2143.png情感功能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63)观察组(n=63)t 值P 值57.64±5.21 58.21±5.35 0.606 0.546 65.93±6.22 78.41±6.15 11.325 0.000 66.59±6.10 65.84±6.32 0.678 0.499 77.51±6.39 85.20±6.51 6.691 0.000 71.33±5.86 71.82±6.04 0.462 0.645 77.41±5.62 84.20±5.76 6.697 0.000
偏头痛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单侧发病居多,部分发作期可伴视觉、感觉等异常。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但考虑与情绪、劳累、经期等因素相关,发病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现阶段,临床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假说,如血管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皮质扩散性抑制等,因内源性痛觉调节系统受损或缺陷,在环境伤害刺激下,即可发生偏头痛[6]。 针对偏头痛患者,临床多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进行预防性治疗。该药为钙通道阻滞剂,具有扩张血管、保护心肌的作用,并可改善前庭器官循环及氨基酸代谢,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头痛症状。 但该药的初次疗程应小于2 个月,控制症状后需及时停药,长期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且医疗成本略高,基于此,还需积极探寻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偏头痛可归为“头风”范畴,多因情志不调、肝郁气滞、风阳上扰所致,多兼风、痰、瘀,故而可造成头痛、心烦等[7]。偏头痛的常见证型为肝阳上亢型,治疗时宜采用平肝潜阳息风之法。 天麻钩藤饮为平肝潜阳的经典方剂,方中天麻能平抑肝阳、祛风通络;野菊花可清肝平肝,并可疏风清热;川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能疏风散热,并可通过轻浮上行减轻头昏头痛表现;藁本可祛风散寒,兼具止痛之效;夜交藤能养心安神、祛风通络;茯神可利水消肿、安神养心。诸药共用,功可平肝潜阳、清热息风。另根据头痛位置、程度及是否眩晕等加减用药,可有效提高用药针对性。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天麻钩藤饮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等作用,可保护、调节大脑神经细胞,改善血液循环,这也证实该方能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能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方案能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并可降低疼痛程度,对改善头痛病情有较好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功能限制、功能障碍、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该联合方案可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偏头痛对生活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能提高疗效,改善头痛情况,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