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渐进性牵伸技术结合肌肉能量技术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12-05 01:24许继旭陈洁洪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前臂肘关节活动度

许继旭,陈洁,洪伟

(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无锡 214000)

关节僵硬是指关节正常的屈伸、旋转等功能均出现一定程度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动范围减小,该病的发生与肢体创伤密切相关,若任由病情进展,可增加肌肉萎缩、终生残疾等后遗症的风险[1]。临床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关键是帮助其尽快恢复关节活动度,常规康复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但进程较慢,且治疗过程有一定的痛感,患者易出现保护性效应, 影响整体康复效果。 肌肉能量技术(MET)与静态渐进性牵伸技术(SPS)均为温和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技术,能够加快患者恢复进程[2-3]。 目前,关于SPS 联合MET 使用的应用效果仍探究不足。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 年3 月—2022 年9 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收治的70 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为对象, 探讨MET 联合SPS 在创伤后关节僵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70 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肘关节僵硬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4]中肘关节僵硬的诊断标准;(2)经X 线或CT 检查骨折断端稳定;(3) 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4)无认知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1)依从性较差者;(2)骨折未愈合;(3)合并臂丛神经损伤;(4)骨折端不稳定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n=35)中男19 例,女16例;年龄18~40 岁,平均年龄(29.15±5.33)岁;体质指数17.52~23.12 kg/m2,平均体质指数(20.14±1.08)kg/m2;病程2.5~10 个月,平均病程(5.98±1.39)个月;病情为轻度21 例,中度12 例,重度2 例。观察组(n=35)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19~40岁, 平均年龄(29.32±4.98) 岁; 体质指数17.47~22.39 kg/m2,平均体质指数(20.16±1.02)kg/m2;病程3~10 个月,平均病程(6.05±1.41)个月;病情为轻度19 例,中度14例,重度2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松动术、物理因子治疗等。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MET治疗,患者取坐位,嘱咐其患侧手后伸够对侧肩胛下角,以其能达到不产生疼痛的最高位置为准。 在患者腋下垫毛巾卷, 使肱骨头在杠杆力作用下远离关节盂。 治疗师单手握住患者患侧肘关节,另一手握其前臂, 并嘱咐患者对抗治疗师将手臂拉离后背的动作,对抗力度保持在30%左右,保持10 s 后,放松5 s,后继续让患者做手够对侧肩胛下角的动作,找到新的障碍点,并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其活动范围有改善,12次/组,组间间歇1 min,3 组/d,15 组/周,持续训练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PS 治疗,指导患者取坐位,并放松躯体,应用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浙食药监械 (准) 字2009 第2260584 号,型号:LXZ-100B),调整好初始角度,其上端固定至患肢肱骨中段, 下端固定至患肢前臂中段。固定位置后,将牵伸角度进行渐进式调整,直至患肘有明显牵拉感,牵伸角度需保持患者无痛感或轻微痛感,活动至关节活动终末端,持续8~10 min,患者逐渐适应,且上述感觉消失时,再次调整仪器,增加牵伸角度,直至患者再次出现上述感觉,持续8~10 min,重复上述过程,3 组/次,每天屈肘与伸肘各训练一次,持续训练4 周。

1.3 观察指标

(1)关节疼痛度:训练前、训练4 周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侧前臂内旋、外旋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将10 刻度游动标尺的刻度面背向患者,标出代表自己疼痛的位置, 由医师根据游标位置记录分数,共10 分,VAS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关节疼痛度越强烈。(2)关节活动度:训练前、训练4 周后,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肘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AROM=肘关节主动屈曲角度-肘关节主动伸直受限视角。 (3)关节功能:训练前、训练4 周后,记录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包含肘关节稳定性10 分、肘关节活动度20 分、日常活动25 分、肘关节疼痛度45 分4 个维度,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肘关节功能越好。(4)上肢功能:训练前、训练4 周后,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进行评分,共30 条,每条1~5 分,将原始得分转化为0~100 分,DASH=[30 项指标得分总和-30(最低值)]/1.20,得分越高表示患者上肢功能受损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关节疼痛度比较

训练前,两组前臂内旋、前臂外旋的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 周后,两组前臂内旋、前臂外旋的VAS 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aP<0.05。

组别前臂内旋训练前训练4 周后images/BZ_101_800_1656_842_1690.png前臂外旋训练前训练4 周后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7.82±1.07 7.87±1.05 0.197 0.844 2.74±0.91a 1.21±0.55a 8.513 0.000 7.90±1.02 7.92±0.98 0.084 0.934 2.69±1.05a 1.19±0.48a 7.687 0.000

2.2 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

训练前, 两组AROM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4 周后, 两组AROM 均较训练前提高,且观察组AROM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AROM 比较[(),°]

表2 两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AROM 比较[(),°]

组别训练前训练4 周后t 值P 值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53.19±5.17 52.94±6.12 0.185 0.854 103.02±6.05 111.76±10.07 4.401 0.000 37.044 29.531 0.000 0.000

2.3 两组肘关节功能及上肢功能比较

训练前,两组MEPS、DASH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 周后,两组MEPS 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DASH 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观察组MEPS 评分高于对照组,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MEPS、DASH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MEPS、DASH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aP<0.05。

组别MEPS 评分训练前训练4 周后images/BZ_101_1864_419_1906_453.pngDASH 评分训练前训练4 周后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25.57±4.13 25.28±4.59 0.278 0.782 68.79±6.22a 79.55±6.54a 7.053 0.000 81.73±5.24 82.09±5.16 0.290 0.773 49.52±3.48a 32.44±3.27a 21.160 0.000

3 讨 论

关节僵硬是周围组织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关节内外发生纤维性粘连、关节囊及周围肌挛缩所致,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导致关节强直,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影响较大,随病情进展,可使终身残疾风险升高[5]。 因此,临床需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关节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活动范围, 而AROM 是反映关节运动功能损害范围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评定骨骼、肌肉、神经病损程度[6]。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4 周后,观察组VAS、DASH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ROM、MEP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PS结合MET 在创伤后关节僵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关节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及上肢功能。 分析其原因为,MET 是针对软组织、肌肉骨骼系统紊乱, 经操作者精确控制方向和施力大小,以软组织整骨疗为载体,通过患者的主动参与、肌肉等长收缩抗阻的方法,改善肌肉、软组织及骨骼系统功能,减轻疼痛的一类操作技术[7]。其通过肘部肌肉收缩后放松加伸展,引起肌肉促进及抑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骨骼的功能,调整肌肉长度与张力,增强肌肉力量及稳定性,从而恢复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8]。但实施MET 需治疗师与患者共同配合达到收缩、舒张肌肉的效果,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单独应用时,不同患者恢复效果不同,仍有部分患者整体恢复效果不佳,临床还需配合其他措施,提高整体康复效果。 SPS 是一种应用于软组织的牵伸治疗技术,其主要原理为应力松弛,依据患者病情设定特定角度,通过牵伸患肢挛缩、粘连的软组织,来改变其粘弹性及延展性,使其产生塑性形变,从而起到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治疗关节僵硬的目的[9]。其通过长时间的小负荷牵伸力量,能够对肘关节目标组织产生应力松弛效应,增加关节活动度。此外,SPS 治疗可培养患者有效伸展的正确心态,避免患者做伸展运动时引发的保护性效应,提高康复效果[10]。 MET 与SPS 联合应用能够发挥优势互补、强化效果的作用,进一步减轻关节疼痛感,改善关节功能及上肢功能。

综上所述,SPS 联合MET 应用于创伤后关节僵硬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能够减轻关节疼痛度,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关节及上肢功能。

猜你喜欢
前臂肘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