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艺,蒋松林,金蕾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 医院常州医疗区骨科,江苏常州 213000)
膝关节半月板属于临床常见骨科运动损伤性疾病,而半月板是人体维持膝关节自主运动的重要结构之一,当半月板受损后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引起周围组织撕裂性损伤[1]。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为首选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术后常出现关节僵硬、肿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因此术后如何有效促进其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尤为重要[2]。 早期康复训练是半月板术后常用干预措施, 虽能一定程度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但由于术后疼痛及患者心理状态等因素,导致患者执行力较差,致使干预效果并不理想[3]。而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从动机和行为干预两个角度出发,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训练,进一步推进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改善其临床症状[4]。积极心理干预通过激发患者内心正能量,并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其康复信念,使其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开展,提高护理效果[5]。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60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为对象,旨在探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60 例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共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 例。 对照组中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21~67 岁,平均年龄(52.41±3.05)岁;外侧半月板损伤4 例,内侧半月板损伤5 例,左下肢损伤11 例,右下肢损伤10 例。 研究组中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53.45±3.15)岁;外侧半月板损伤5 例,内侧半月板损伤14 例,左下肢损伤12 例,右下肢损伤9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磁共振、X 线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并在我院进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2)精神、认知功能无障碍者;(3)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者;(4)沟通、交流无障碍者。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2)伴有下肢瘫痪及术后并发关节感染者;(3)合并骨关节严重退变;(4)合并关节软骨严重损伤;(5)凝血功能障碍者;(6)存在精神或神经系统异常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1)术后护理:术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护理,对于半月板切除手术, 患者一般在术后第2 天就可以下床进行活动,此时护理主要是防止血栓,可以给予静脉泵或是按摩等护理方式;如果是半月板缝合手术,术后需要进行支具固定,避免负重,通常需要6 周以后才能拄拐杖下床活动。(2)屈伸活动:无论是半月板切除还是半月板缝合手术,患者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特别是在术后2 周,一般需要进行关节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3)防止感染:要特别注意防止泌尿系感染,同时也要关注手术部位的感染护理。(4)防止压疮:根据患者的情况,需要定期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以防压疮形成。 (5)防止静脉血栓:对于进行大型手术,如半月板缝合等,患者在术后需进行一些被动活动, 或使用一些抗凝药物以预防静脉血栓。 (6)心理护理:患者可能会因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产生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护理。
研究组患者接受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1)动机干预:①以动机性访谈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 拉近彼此关系建立信任,同时了解患者实际需求并给予鼓励,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问题,回答问题,在治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其认识到康复训练对疾病恢复的影响,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②深入解析患者心理状态,若患者表露出改变原有意图时,护理人员则把握时机对当前问题进行询问, 并引导患者说明、评估或解释改变的欲望、能力、原因及需求,进而提升康复信念。 ③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护理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对训练中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训练方案的时效性。 (2)行为干预:①术后8 h,当患者肢体运动感觉恢复后,协助并指导患者在床上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锻炼,10~20 次/组,5~10 组/d;术后1~2 d,对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腱和踝部的训练, 同时鼓励患者治疗期间,下床行走并在床旁设置软枕进行主动屈膝锻炼;术后3~4 d,对患者进行后侧肌肉锻炼、腿后方肌肉紧张锻炼、直腿抬高锻炼,逐渐增加锻炼角度,在原角度上提升15°,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增加锻炼角度15°;术后5~7 d 进行屈曲练习, 指导患者坐于床旁进行伸膝、屈膝训练,并配合患者在卧位上进行屈曲动作,每日训练内容20 次一组,3 组/d, 根据患者身体负担能力逐步过渡至下床倚靠手杖或步行器行走。②被动康复锻炼, 采用CPM 肢体智能运动训练治疗护理器进行锻炼,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适当的调节机杆的长度和角度,15~30 min/次,2 次/d, 并叮嘱患者积极进行主动锻炼,术后1 周再进行深静脉彩超,再次检查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3)积极心理干预:①通过单独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生理疑虑、痛楚等,对其心理状态给予评估,以鼓励、温和的语言态度给予心理疏导,同时主动积极与其进行交流,分散注意力并引导其释放内心负性情绪,激励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 ②教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释放压力,鼓励患者积极表达内心悲观情绪,使其内心负能量得到释放,并组织病友之间互动交流,分享成功经验。 ③引导患者每日记录当天发生的开心事件,每当心情低落时,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可回想这些美好事物;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图片、健康手册及视频等健康宣教时,将积极心理干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不断提高患者内心正能量。
两组均接受为期2 周的护理。
(1)下肢功能恢复情况。 采用“起立-行走”计时(TUG)评估患者运动能力,指导患者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于椅子正前方3 m 远的地方上贴上彩色标记线,从靠背椅上站起,以尽可能快的步速,向前走到3 m处,转身返回坐于椅上,记录臀部接触椅面时间;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IKDC)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该量表包括疼痛、僵硬、日常生活难度等,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采用Lysholm 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内容包括膝关节软弱无力、辅助支具的使用、扶楼梯上下等8 项,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6]。
(2)心理弹性。 采用心理弹性测验(CD-RISC)对患者心理弹性进行评估,其中心理韧性13 项、乐观4项、自强8 项,总计25 项,每项0~4 分,满分100 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心理弹性越差。
(3)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总分共计10 分,其中重度9~10 分,中度4~8 分,轻度1~3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轻。
(4)生活质量。 采用WHOQOL-BREF 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予以评估,包括生理6 项、心理6项、社会关系8 项和环境6 项,4 个领域,共计26 项,每项1~5 分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TUG 短于对照组,IKDC、Lyshol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TUG(s)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94_1073_425_1115_459.pngIKDC 评分(分)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94_1655_421_1697_455.pngLysholm 评分(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20.56±2.45 20.44±2.56 1.200 0.641 27.56±4.41 23.53±3.66 3.851 0.000 36.84±3.81 35.73±4.90 1.002 0.755 67.45±5.42 90.45±6.72 14.591 0.000 45.72±6.27 44.61±7.38 1.130 0.586 68.36±5.67 88.12±6.25 12.825 0.000
干预前,两组CD-RISC 各维度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各维度差异对比[(),分]
表2 两组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各维度差异对比[(),分]
组别坚韧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94_1076_1100_1118_1134.png乐观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94_1663_1097_1705_1131.png自强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13.31±1.73 13.20±1.84 0.205 0.540 20.41±6.43 44.82±10.45 10.896 0.000 5.24±1.56 5.13±1.66 1.005 0.699 8.74±2.53 13.76±3.65 6.191 0.000 8.79±3.31 8.68±3.42 1.235 0.879 12.49±2.31 21.34±3.04 12.695 0.000
干预前,两组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对比[(),分]
组别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VAS 评分干预前images/BZ_94_772_1753_814_1787.png干预后生理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94_1141_1761_1183_1795.png心理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94_1516_1767_1558_1801.png社会关系干预前干预后images/BZ_94_1874_1757_1916_1791.png环境干预前干预后6.23±2.87 6.11±2.94 0.305 0.305 5.61±2.09 3.07±1.24 10.232 0.000 21.07±1.53 21.16±1.61 1.200 0.872 31.47±4.59 50.54±6.08 13.711 0.000 20.64±3.12 20.53±3.23 1.207 0.600 33.54±6.96 58.26±12.92 9.226 0.000 20.14±2.74 20.03±2.85 0.674 0.676 34.24±6.55 50.47±9.25 7.843 0.000 21.17±3.57 21.06±3.69 2.052 1.234 39.13±8.57 50.18±11.56 4.205 0.000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半月板创伤的首选术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因缺乏科学康复锻炼指导, 导致半月板周围出现新生胶原组织沉积,导致关节周围胶原纤维粘连,致使患者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症状发生[7]。 因此,患者手术治疗后恢复期间,早期进行科学的复健和护理有利于下肢功能的恢复。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旨在通过改善患者的动力和行为主动性, 帮助其树立起康复信心,引导其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可为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提高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提高患者干预效果[8-9]。 而结合积极心理干预通过引导患者自身积极乐观的态度与理念,激发其内心积极正能量,及时给予赞美,使其持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并正确引导患者意识到负性情绪及不良健康行为对康复造成的恶性影响,坚定康复信念[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TUG 短于对照组,IKDC、Lyshol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RISC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与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强其心理弹性。 究其原因在于,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通过动机性访谈,实时掌握患者预后感受,并为其建立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从而有效维持康复行为,同时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使其意识到改变自身应对方式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此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并给予正面积极的心理干预,减轻负性情绪, 而术后给予患者CPM 肢体智能运动训练治疗护理器进行小范围活动锻炼,能够根据患者身体和病情需要进行微调,减少运动中疼痛程度,提高运动锻炼完成度,有效促进术后关节软骨恢复;同时术后进行收缩、舒张和直腿抬高等训练,可有效放松紧张肌肉,促进肌力恢复的同时,提高血液回流速率,强化肌肉力量,有助于膝关节屈伸运动,增强患者下肢稳定性;而积极的康复运动可以促进半月板周边肌肉的协调收缩,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的异常,加速关节的损伤修复,从而提高膝关节功能[12-13]。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进一步表明,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提高康复效果,从而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 究其原因可能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 通过CPM 机器可进行规律运动,能够促使生理性啡肽和脑啡肽分泌,抑制疼痛介质释放,缓解其生理疼痛,而主动康复锻炼可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快速恢复,从而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使其能够快速适应术后带来的不便,最终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14-15]。
综上所述,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主被动康复锻炼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增强其心理弹性,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