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 对2 型糖尿病患者胰腺体积的三维测量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2023-12-04 13:21朱新蓓王中秋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径线胰体胰腺

范 蒙,盛 茂,王 松,崔 萍,朱新蓓,王中秋

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放射科,江苏 南京210000

糖尿病是由于先天、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且以慢性高血糖为临床特征的代谢疾病,是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共同作用而引发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如不及时、有效地控制,会导致身体多器官和组织损害,多种因素导致β 细胞减少、破坏、功能减退使胰腺实质纤维化、导管退化,胰腺形态萎缩、体积减小。以往对糖尿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胰腺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胰腺宏观上体积、形态及密度的研究较少。胰腺发生不同疾病时,其体积亦有相应改变。胰腺肿瘤性病变和急性胰腺炎常导致胰腺体积增大,而慢性胰腺炎会导致胰腺体积减小。本研究对298 例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腺体积进行测量,并结合相关临床指标,探讨胰腺影像学变化与T2DM 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2017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收治的T2DM 患者298 例(T2DM组),其中男158 例,女140 例,年龄(55.62±13.48)岁。近1 个月空腹血糖为(10.39±3.67)mmol/L;病程3 个月至24 年,平均(7.77±6.47)年。同期收集406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10 例,女196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收集2 组的临床和影像数据,包括胰腺体积、密度、各部位径线、胰体比[胰体比=胰腺体积(cm3)/体表面积(m2),其中男性体表面积=0.005 7×身高(cm)+0.012 1×体质量(kg)+0.088 2,女性体表面积=0.007 3×身高(cm)+0.012 7×体质量(kg)-0.210 6]、平扫与增强扫描CT 值、空腹血糖、病程、年龄,以及T2DM 组的治疗方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T2DM 组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7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T2DM 诊断标准[1],即有糖尿病症状,且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 mmol/L;2 h 糖耐量检查≥11.1 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者,第2 天重复检查,仍符合上述标准之一者诊断为糖尿病。②行常规实验室检查;上腹部平扫及3 期CT 增强扫描。

排除标准:①急性胰腺炎或胰腺肿瘤患者;②1 型糖尿病(T1DM)患者;③CT 图像上胰腺和周围结构分界不清;④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器官严重功能不全患者;⑤胰腺先天发育异常,有胰腺穿刺、手术病史;⑥年龄<20 岁或>70 岁;⑦长期酗酒史。

1.2.2 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无胰腺疾病临床及相关症状;②胰腺相关生化指标(血尿淀粉酶等)正常;③与胰腺相邻或血供密切相关器官无器质性病变;④性别、年龄与T2DM 组匹配。

1.3 分组

①T2DM 组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胰岛素控制组、药物控制组和饮食控制组;②T2DM 组和对照组依据年龄分为≤30 岁组,>30~40 岁组,>40~50 岁组,>50~60 岁组,>60~70 岁组;③T2DM 组根据病程分为长期组(>10 年)、中期组(>1~10 年)和短期组(≤1 年)。

1.4 仪器与方法

2 组均行上腹部CT 平扫加3 期增强扫描。采用GE 256 层螺旋CT 行上腹部CT 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参数:120 kV,240 mAs,层厚、层距均为3 mm,螺距0.984~1.375,视野60 cm×70 c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从膈肌下至肾脏下极,检查前禁食8 h,扫描前饮水500 mL,充盈胃和十二指肠,易于显示胰头。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碘海醇注射液(碘浓度350 mg/mL)。先行小剂量对比剂注射预试验,观察低mA 腹腔干动脉同层动态扫描的强化程度,后通过TDC 确定动脉期强化时间峰值,得出胰腺动脉期扫描最佳时间。注射对比剂后30~35、55~60、115~120 s 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

1.5 图像测量

依据Heuck 等[2]的方法测量胰腺各部的径线:胰头部为肠系膜血管右方,胰体部为邻近椎体左缘向外侧连线至胰实质,胰尾部为左肾内缘的连线至胰尾,将上述各点垂直连接至胰腺前缘即为相应各部位的经线;将获得图像利用后处理软件重建出胰腺3D 模型(图1,2),自动得出胰腺体积。在CT 平扫图像上分别测量胰头、胰体、胰尾的CT 值(取平均值),同时测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上胰腺的CT 值。

1.6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先行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检验。如不满足,通过自然对数转换获得到正态分布;如方差齐则行一般t 检验,方差不齐则行相似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胰腺密度、体积、胰体比比较(表1)

表1 2 组胰腺密度、体积、胰体比比较()

表1 2 组胰腺密度、体积、胰体比比较()

注:T2DM 为2 型糖尿病。

T2DM 组胰腺密度、体积、胰体比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胰腺体积<(49.34±14.47)cm3、CT 值<(36.98±13.61)HU时,对T2DM 确诊有一定提示作用。

2.2 T2DM 患者各亚组胰腺体积的变化(表2)

表2 不同治疗方式T2DM 患者胰腺体积变化(cm3,)

表2 不同治疗方式T2DM 患者胰腺体积变化(cm3,)

注:T2DM 为2 型糖尿病。

T2DM 组中饮食控制组、药物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患者的胰腺体积较对照组减小(F=3.579,P=0.033)。

2.3 2 组胰腺不同部位径线比较(表3)

表3 2 组胰腺头、体、尾径线比较(cm,)

表3 2 组胰腺头、体、尾径线比较(cm,)

注:T2DM 为2 型糖尿病。

T2DM 组体、尾部径线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 2 组胰腺平扫及增强扫描CT 值比较(表4)

表4 2 组平扫及各期增强扫描CT 值比较(HU,)

表4 2 组平扫及各期增强扫描CT 值比较(HU,)

注:T2DM 为2 型糖尿病。

T2DM 组胰腺平扫及增强扫描CT 值较对照组减低,其中平扫及静脉期CT 值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5 2 组相同年龄组间体积比较

2 组胰腺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对照组在>40~50 岁达峰值,后逐渐缩小;T2DM 组在>30~40 岁达峰值,较对照组峰值提前(表5,图3)。

表5 2 组相同年龄组间胰腺体积比较(cm3,)

表5 2 组相同年龄组间胰腺体积比较(cm3,)

注:T2DM 为2 型糖尿病。T2DM 组≤30 岁、>30~40 岁、>40~50 岁、>50~60 岁、>60~70 岁分别有11、13、25、57 和192 例,对照组有32、38、78、116 和142 例。

图3 T2DM 组不同年龄患者与对照组胰腺体积比较 注:T2DM 为2 型糖尿病

2.6 T2DM 组不同病程患者胰腺密度、体积及胰体比比较(表6)

表6 T2DM 组不同病程胰腺密度、体积及胰体比比较()

表6 T2DM 组不同病程胰腺密度、体积及胰体比比较()

注:T2DM 为2 型糖尿病。

随病程延长,胰腺密度、体积、胰体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7 T2DM 组不同病程患者增强扫描CT 值比较(表7)

表7 T2DM 组不同病程患者平扫和增强扫描CT 值比较(HU,)

表7 T2DM 组不同病程患者平扫和增强扫描CT 值比较(HU,)

注:T2DM 为2 型糖尿病。

病程>1~10 年患者胰腺增强扫描CT 值较病程≤1 年患者减低,但其增强扫描CT 值增加。

2.8 T2DM 组胰腺密度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图4~6)

图4 2 型糖尿病(T2DM)组病程与胰腺密度直线相关图 图5 T2DM 组血糖与胰腺密度直线相关图 图6 T2DM 组年龄与胰腺密度直线相关图

T2DM 组胰腺密度与病程、血糖、年龄均呈负相关(r=-0.17,-0.28,-0.04;均P<0.001)。

2.9 T2DM 组胰腺体积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图7~9)

图7 T2DM 组病程与胰腺体积直线相关图 图8 T2DM 组血糖与胰腺体积直线相关图 图9 T2DM 组年龄与胰腺体积直线相关图

T2DM 组胰腺体积与病程、血糖、年龄均呈负相关(r=-0.33,P <0.001;r=-0.73,P=0.003;r=-0.24,P<0.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会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糖尿病患者由于β 细胞缺乏、胰岛细胞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损伤,可引起胰腺形态的改变和体积不同程度的减小[3-4]。以往主要以胰腺头、体、尾径线评价胰腺大小,缺乏对胰腺体积的研究[5]。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MSCT 的广泛运用,其已成为腹部检查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6]。

Lu 等[7]研究发现,胰腺脂肪浸润程度越高即CT值越低,与T2DM 密切相关,与本研究研究结果一致。Misra 等[8]对93 例T2DM 患者行MRI 检查发现,其胰腺体积较正常对照患者减少约26.6%。Macauley等[9]发现,T2DM 患者胰腺体积比正常人小33%,与β细胞数量呈正相关。Saisho 等[10]认为,糖尿病可影响胰腺体积,导致体积减小。本研究中T2DM 组患者胰腺体积较对照组减小,与上述研究一致。T2DM 组胰腺密度为(36.98±13.61)HU,与病程、血糖、年龄呈负相关,与刘杰等[11]研究一致;T2DM 组胰腺体积为(49.34±14.47)cm3,与病程、血糖、年龄呈负相关。本研究还发现,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组胰腺体积均较对照组减小,与戴琪等[12]的研究相同。本研究测得的T2DM 组胰腺头、体、尾径线数据均较对照组减低,但头部相差不大,与Kumar 等[13]结果相似。胰腺头部萎缩出现较晚,可能与胰多肽细胞在胰头腹侧钩突部位分布最多有关,而胰多肽与胰岛素同样对胰岛腺泡细胞有营养作用[14]。本研究中T2DM 组胰腺头体尾各径线及体积在3 个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越大,其头体尾径线及体积越小,原因可能为胰腺萎缩及脂肪沉积。本研究中2 组胰腺体积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对照组在>40~50 岁达峰值,后逐渐缩小,与袁永丰等[15]研究一致;T2DM 组在>30~40 岁达峰值,较对照组峰值提前。随病程延长,T2DM 患者胰腺密度、体积不断减小。本研究T2DM 组胰腺平扫及增强扫描静脉期CT 值较对照组减低,可能与以下机制相关: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使外分泌胰腺灌注不足、局部缺血;②胰岛激素对胰腺外分泌组织的调节功能受损;③胰腺局部缺乏高浓度胰岛素的营养作用,较高水平的抑制性激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16];但T2DM 患者胰腺延迟期CT 值降低不明显,可能与胰腺的退行性变、脂肪浸润及纤维化有关,脂肪浸润可导致胰腺体积和径线增大、实质密度降低,以及纤维化,在CT 上表现为腺体延迟强化[17]。本研究还发现,病程>1~10 年T2DM 患者胰腺早期CT 值较病程≤1 年患者减低,表明随病程进展,胰腺实质萎缩,灌注减少,进而导致强化减低;而病程>10 年患者增强扫描CT 值反而增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胰岛素缺乏导致胰腺外分泌减弱、体积缩小,进而使胰腺供血血管暴露增加,在勾画ROI 时,更易将胰腺实质与血管混淆;②胰腺退变,脂肪浸润及纤维化,纤维化使胰腺纤维成分增加,在T2DM 后期,胰腺甚至可能完全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增强扫描腺体延迟强化[18-19]。

综述所述,胰腺体积<(49.34±14.47)cm3、CT值<(36.98±13.61)HU,对T2DM 确诊有一定提示作用,结合血糖、年龄、病程、治疗方式等临床指标有助于客观、全面评估T2DM 的严重程度。

猜你喜欢
径线胰体胰腺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胰体尾癌标准或扩大胰体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比较
乳腺实质性病变的MRI定位研究:俯卧位与仰卧位对照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肝尾叶与右叶径线及比值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通气控制CT测量5岁以下儿童肺支气管径线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多层螺旋CT图像中面神经管膝状窝相关径线测量及其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