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图像中面神经管膝状窝相关径线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2012-02-10 03:26李玉花于克文巩若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径线神经管颞骨

李玉花,于克文,何 兵,巩若箴

(1.淄博市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036;2.淄博市齐鲁医院桓台分院,山东 淄博 256400;3.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21)

颞骨骨折可累及面神经管的任何节段,文献报道80%~93%的神经损伤发生于膝状神经节周围[1],术前确定膝状窝有无受累,可为手术入路(经颅中窝入路或经乳突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2]。膝状窝周围裂缺较多加上面神经管鼓室段近端外侧骨壁菲薄或缺失[3],有时难以观察骨折线。2006年巩若箴等[4]首次对骨折累及膝状窝作了专题报道,提出膝状窝扩大可作为一种面神经管骨折的新征象,本研究对膝状窝的相关径线进行了测量,旨在为膝状窝扩大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50例(100耳)正常颞骨CT图像,男34例,女16例,年龄6月~63岁,所有病例均无中、外耳畸形,经临床检查均无面神经瘫痪的症状和体征。

1.2 仪器与方法

扫描仪器为64层螺旋CT,成人管电压120 kV,电流250 mAs,儿童管电压80 kV,电流150 mAs,准直器宽度0.6 mm,重建图像层厚0.6 mm,重建间隔0.3 mm,窗宽3 500~4 000 HU,窗位700 HU,MPR重组层厚0.4 mm,层距0.4 mm。轴位扫描基线为平行于枕眶线[5],扫描范围为以外耳孔为中心,上至颞骨岩锥上缘,下至乳突尖部。

1.3 图像处理及膝状窝相关径线设计

1.3.1 图像处理

在工作站中经MPR调整得到:平行于硬腭长轴且面神经管左右对称的常规对称轴位图像 (后称图Ⅰ),垂直于硬腭长轴且面神经管左右对称的常规冠状位图像(后称图Ⅱ),在图Ⅰ中调整决定矢状位图像前后方向的切线,使其平行于鼓室段,中心点置于锥曲,在图Ⅱ中调整决定矢状位图像左右方向的切线,使其平行于乳突段,经微细调整得到面神经管鼓室段、锥曲及乳突段同层显示的斜矢状位图像(后称图Ⅲ),在图Ⅱ中调整决定轴位图像左右方向的切线,使其经过面神经管鼓室段及迷路段冠状位截面的中心点,在矢状位图像上调整决定轴位图像前后方向的切线,使其平行于面神经鼓室段的长轴,且通过其中心,两线的交点设在鼓室段近端,经微细调整得到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窝、鼓室段同层显示的斜轴位图像(后称图Ⅳ)。

1.3.2 径线设计

径线A:衡量图Ⅰ中膝状窝的最大横径,为经过与Bill’s嵴斜对骨嵴顶点的水平线与膝状窝内外侧骨壁交点间的距离(图1)。径线B:衡量图Ⅱ中膝状窝的最大横径,为冠状位图像上膝状窝最大截面的最大横径(图2)。径线C:衡量图Ⅱ中膝状窝的最大纵径,为冠状位图像上膝状窝最大截面的最大纵径(图2)。径线D:衡量图Ⅲ中膝状窝的最大纵径,取膝状窝截面的最大纵径(图3)。径线E:衡量图Ⅳ中膝状窝的最大横径,取垂直于Bill’s嵴斜对嵴对角线的横线与膝状窝内外侧交点之间的距离(图4)。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13.0处理。①计算图Ⅲ、Ⅳ中面神经管MPR成功率。②按照不同年龄(颞骨发育阶段)将观察对象分为3组:第1组(6月~9岁,4例)、第2组(10~20岁,7例)、第3组(21~63岁,39例),用成组设计单因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膝状窝各径线大小有无差异,检验水准a=0.05。③采用配对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分析左右侧膝状窝之间各径线大小有无差异,检验水准a=0.05。④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组内男女之间膝状窝各径线大小有无差异,检验水准a= 0.05。⑤计算各径线的样本均数及标准差,估算各径线的95%区间双侧正常值范围。

图1 径线A:衡量对称轴位图像中膝状窝的最大横径。 图2 径线B(长)、C(短):衡量对称冠状位图像上膝状窝最大横径与最大纵径。 图3 径线D:衡量同层显示面神经管鼓室段、锥曲及乳突段的斜矢状位图像中膝状窝的最大纵径。 图4 径线E:衡量同层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窝及鼓室段的斜轴位图像中膝状窝的最大横径。Figure 1. Diameter A:To measure the maximum transverse diameter of geniculate fossa in symmetric axial image. Figure 2. Diameter B(long),C(short):To measure the maximum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diameter of geniculate fossa in symmetry coronal image. Figure 3. Diameter D:To measure the maximum longitudinal diameter of geniculate fossa in oblique sagittal image to display the tympanic segment and mastoid segment of facial nerve canal in a same plane. Figure 4. Diameter E:To measure the maximum transverse diameter of geniculate fossa in oblique axial image to display the labyrinthine segment of geniculate fossa and tympanic segment in a same plane.

2 结果

100耳中96耳的可同层显示面神经管鼓室段、锥曲段及乳突段,图Ⅲ的MPR成功率为96%;97耳可同层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窝及鼓室段,图Ⅳ的MPR成功率为97%。

不同年龄阶段之间面神经管膝状窝各径线大小统计分析数值见表1,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径线大小有差异。由于第1、2组样本量小,本统计结果有可能由抽样误差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各年龄组之间确实存在差异,这有待以后充实样本后作进一步研究(P<0.05)。

表1 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方差分析

所有观察对象左右侧膝状窝之间各径线的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数值见表2,膝状窝左右侧之间各径线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膝状窝各径线左、右侧之间比较配对t检验

第1、2组由于女性观察对象数太少 (均为1例),不满足统计分析处理的要求,故未能比较。第3组组内膝状窝各径线男女之间比较的t检验统计分析数值见表3,男女之间膝状窝各径线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

由于第1、2组样本量太小,基于此样本的总体均数的估计抽样误差较大,因此本研究仅对第3组青春期以后的样本共78耳计算膝状窝的各径线样本均数及标准差,估算膝状窝各径线的95%可信区间,正常值见表4。

3 讨论

面神经管分迷路段、膝状窝、鼓室段、锥曲及乳突段,迷路段及鼓室段皆与膝状窝连通,岩浅大、小神经导管皆由膝状窝发出,当岩浅大、小神经导管较粗时,膝状窝呈四边形,但通常岩浅小神经导管较细,因而多数情况下膝状窝呈三角形,其底对着前庭前壁,其尖朝向面神经裂孔,膝状窝为骨质封闭,但有时岩浅大神经导管不形成导管而成一沟,因而膝状窝表面有骨质裂缺(16%~18%),导致骨折累及膝状窝时直接征象缺乏。

表3 第3组膝状窝各径线男女之间比较t检验

表4 膝状窝各径线95%正常值范围

由于面神经管走行迂曲,在常规的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中只能在连续层面内观察各节段的变化,缺乏直观性,颞骨骨折的病例有时难以提供面神经管是否受骨折累及的证据,拟行颞骨手术的病例,术前了解面神经的走行及毗邻,有利于避免术中损伤,因此影像检查有必要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行MPR调整,以求最大限度、更直观地显示面神经管走行。国内对面神经管的MPR及CPR重组及相关测量已有诸多报道[6-8],但未见有对面神经管膝状窝的专门测量,巩若箴等[4]在工作中发现部分面神经管膝状窝骨折病人可以仅表现为膝状窝的扩大,本研究中的测量旨在为膝状窝扩大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中也介绍了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窝及鼓室段同层显示的斜轴位图像及面神经管鼓室段、锥曲及乳突段同层显示的斜矢状位图像的MPR步骤,通过这两幅斜位图像可以将面神经管的全程显示出来,如本研究中图Ⅲ的MPR图像重组成功率为96%,图Ⅳ的MPR图像重组成功率为97%。

面神经管随颞骨各部的发育而发育,有CT测量数据表明面神经管的形成在6岁基本完成[9],青春期再发生进一步的变化[10]。面神经管的发育受乳突气房发育影响最大,岩尖气房的发育可影响面神经管膝状窝的位置及形态,乳突气房的变化可能要持续到青春期(20岁)[10]。本研究依据WHO青春期年龄划分标准(10~20岁),将本组研究对象分为3组,青春期前为第1组(6月~9岁),共8耳,青春期为第2组(10~20岁),共14耳,由于这一期间为颞骨发育变化明显的阶段,面神经管的发育变化也较明显,且不同个体之间的发育并不同步,因此22耳的膝状窝各径线大小差异较大,第2组之间的差异较第1组小,但同一研究对象双侧膝状窝的各径线变化是同步的,青春期后为第3组(21~63岁),颞骨发育基本完成,面神经管各部的长度、走行及形态趋于稳定。本研究中由于第1、2组样本量太小,基于此样本的总体均数的估计抽样误差较大,因此仅对第3组青春期以后的样本共78耳计算膝状窝的各径线样本均数及标准差,估算膝状窝各径线95%可信区间。本研究测量了100耳正常人径线,在3个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径线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本研究结论也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太小而抽样误差太大导致的错误结果,因此尚不能认为本统计学的结论与组织胚胎学结论完全一致,此问题有待以后进一步充实病例后再作深入研究。由于第1组及第2组内均只有1例女性观察对象,不满足t检验的要求,因此本试验中仅对第3组观察对象作膝状窝各径线男女之间比较的t检验,结果表明各径线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所有观察对象的膝状窝各径线的左右侧之间亦无明显差异。在100耳观察对象中,由于第1、2组观察对象数太少,且实际所测数值在不同观察对象之间差异较大,其数值分布也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仅对第3组即青春期后的成人组求了样本均数、标准差及正常值范围。第3组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表明各径线的差值介于0~0.3 mm之间,虽然统计结果表明各径线左右侧之间无明显差异,也只是说明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各径线左右侧之间完全相等。本研究中膝状窝各径线的正常值范围:径线A:2.81~2.95 mm,径线B:32.3~3.35 mm,径线C:1.59~1.67 mm,径线D:1.62~1.71 mm,径线E:3.20~3.33 mm。在日常工作中当面神经管膝状窝扩大,超过相关径线正常值范围时,尤其当双侧膝状窝径线相差较大时,可提示临床增大的一侧膝状窝可能存在病变,需进一步确诊。

[1]Brodie HA,Thompson TC.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from 820 temporal bone fractures[J].Am J Otol,1997,18(2):188-197.

[2]宋熙文,金春锋,方曙平,等.硬膜外围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管减压术治疗颅底骨折诱发的面瘫[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9):527-532.

[3]Yu Z,Wang Z,Yang B,et al.The value of preoperative CT scan of tympanic facial nerve canal in tympanomastoid surgery[J]. Acta Otolaryngol,2011,131(7):774-778.

[4]巩若箴,李玉花,巩武贤,等.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扩大:一种面神经管骨折的CT新征象[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2):1261-1264.

[5]巩若箴,晁宝婷,樊兆民,等.颞骨平行枕眶线多层螺旋CT扫描法及其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49-1052.

[6]刘俊华,宋光义,强金伟,等.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应用于中耳手术中的解剖学研究 [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2):89-91.

[7]张媛,鲜军舫,陈光利,等.MSCT测量面神经管[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1):1729-1732.

[8]胡茂清,周红英,张朝桐,等.胆脂瘤型中耳炎对面神经管破坏的高分辨率CT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7):1001-1004.

[9]Zelikovich EI.Potentialities of temporal bon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study of the facial nerve and in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pareses of thr 7th pair of cranial nerves[J].Vestn Rentgenol Radiol,2003,(2):11-19.

[10]Dahm MC,Shepherd RK,Clark GM.The postnatal growth of the temporal bon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children[J].Acta Otolaryngol Suppl,1993,505:1-39.

猜你喜欢
径线神经管颞骨
二维超声房间隔平面切面扫查在诊治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耳蜗径线测量与对比分析
耳显微外科颞骨解剖学习班的教学难点分析*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孕早期妇女患病和用药与神经管缺陷的病例对照研究
颞骨解剖培训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慢性中耳炎术中脑膜裸露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双内听道”畸形CT表现一例*
乳腺实质性病变的MRI定位研究:俯卧位与仰卧位对照
颞骨扁平肥厚性脑膜瘤CT及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