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生 李岩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摸清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现状,指导中职学校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内涵,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升“双师型”教师数量和素质。近日,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组织对日喀则市、林芝市、阿里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进行调研,组织568名教职工填写《“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有关情况如下。
2022年10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范围、标准、组织实施、监督评价、持续发展和作用发挥等。自治区职业教育目前无相应配套措施,各职业院校自行开展相关工作,“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不明显。本次调研的三个地(市)有4 所中职学校,共有在编教职工795 人,专任教师753 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6 人,本科学历688 人,本科及以上占98.80%,高级职称106人,中级职称175人,中级及以上职称占37.32%,校级认定的“双师型”教师187人,占24.83%。
通过调研,发现专任教师结构简单,存在对“双师型”教师认知模糊、培养不足等方面问题。
(一)专任教师结构简单。一是经验欠缺。48.42%的专任教师年龄在30 岁以下,47.71%的专任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60.34%的专任教师职称为初级及以下,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普遍年轻,缺乏丰富教学经验。二是来源单一。在被学校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前,45.07%的教师为公共基础课教师;73.06%的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在工作前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工作过的教职工仅占5.46%。
(二)对“双师型”教师的涵义认知模糊。一是教师认知模糊。中职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涵义认识模糊不清,简单地认为拥有了双证书就等同于“双师型”教师,片面地把取得了双证书作为衡量双师型教师一个主要标准。55.81%的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核心标准是除获得教师资格证外,还拥有本专业其他执业资格证书,甚至还有14.08%的教师认为既有教师系列职称,又有本行业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职称;只有26.94%的教师认为具备专业理论课教师的扎实理论水平且实践操作技能强。二是学校做法单一。学校在校级层面认定“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标准有,除获得教师资格证外,还获得其他资格证书的占44.72%,担任实践课且操作能力很强的占17.43%。而把理论水平扎实且实践操作能力强作为主要依据的只占25.53%;学校更多的考虑是操作方式简单易行,未充分研究更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式方法。
(三)“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调研的4 所中职学校中校级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4.83%,其中日喀则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仅18.09%,且集中在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较为容易的专业,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不足。一是入职培训不足。30.46%的专任教师在进入职校工作前未接受过专业和教学技能训练,刚入职时不能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培养动力不足。学校对教师入企锻炼时段安排在寒暑假期间的占51.41%,教师愿意参加的仅占58.98%,不愿意参加或被要求参加的占12.15%;“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势不明显,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三是培养保障不足。专任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安排长期脱岗培训及下企业实践较为困难,针对教师的额外技能性培训,经费需求较高,中职学校资金不足,也无法聘请更多高技能外聘教师。四是培养组织不足。在校内参加教学方法、技能培训的高达75.88%;学校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训,偶尔组织(很少组织、未组织)的占56.51%;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践的占36.97%;到全国“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训的仅占24.47%;校企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流于形式或未建立的占47.89%;未能系统合力安排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五是培养时间短。未参加过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占20.07%,少于三个月的占50.53%,培养时间过短,不能有效提升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六是培养效果不佳。教师入企培训实行备案制或靠教师自觉的占30.63%;认为教师入企培养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的占36.27%,对学校开展的相关培训不满意的占12.32%,培训机制管理不能有效促进教师实践操作技能。
(五)“双师型”教师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专任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也取得了技能(行业)资格证书,但其中多数仅仅是作为一个证书,甚至部分教师持有技能证书的专业与所学专业、所授专业不符,实践能力与“双师型”教师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而且还具有熟知企业的生产流程、熟练的专业实践操作、一定的组织创新能力,能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不断地操作实践过程中,既学到了专业理论知识,又创造性地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双证书”“双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双融合”,只有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制定系统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可持续性的工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培养必须要有针对性,在充分了解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学校专业设置、专业教师数量、教师教学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的基础上,确定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方向和教师比例及培训目的、内容、时间和形式,以此来保障“双师型”教师培训,有效提升数量和素质。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培训。邀请专家型的老“双师型”教授到学校进行讲学和传授实践经验,相应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高职院校跟班学习、进修提高。二是鼓励提升学历。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等更高的学历层次,按政策给予补助,提高教师学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术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入企实践。鼓励教师到工厂、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锻炼操作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二)完善体制机制。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程序、权限、认定后工作职责、考核、相关待遇等制度性规定,突出体制机制导向性,以此提升教师参加培养的积极性,促使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