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启示

2023-12-04 05:11高慧珠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劳心劳力陶行知

高慧珠,叶 彤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陶行知先生指出唯有将生活、教育与劳动三者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劳动教育思想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不仅能够有效指导我国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也能够推动我国幼儿园劳动教育理念的革新,并帮助幼儿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适应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一、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教育的目标

陶行知生逢混乱动荡的历史时期,当时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受传统教育影响,中国的教育与劳动相脱离,劳动在几千年的教育文化中未受到重视,深刻阻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陶行表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1]331

1.谋手脑之相长

陶行知指出,劳动与教育相脱节的传统教育将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2]275,因此他主张手脑并用,革除弊病。他认为:“脑筋与手联合起来,才可以产生力量,把弱和愚都可去掉。”[3]23为了号召学生不要做不知变通的“书呆子”,他将晓庄图书馆命名为“书呆子莫来馆”,同时创作《手脑相长歌》鼓励学生通过手脑结合创造财富。陶行知认为“劳动”绝不等同于“劳作”,并表示他所写的论文中从来没有‘劳作’这个词,大家要参加社会生活里的劳动,参加这种劳动的时候要手脑并用。”[4]173在陶行知看来,劳动教育的核心是手脑并用,他希望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手脑并用”的人,这种人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与品质,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2.增进自立之能力

陶行知认为缺乏独立能力就像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路也要人扶,真是可怜[5]149。当时中国存在的“笨头笨脑”和“软手软脚”两种通病阻碍了国家发展,陶行知认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培养具有自立能力的学生。他批判传统的教育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剥夺,越来越懒散,并说道:“由于平日里总是由听差照顾,学生没有自主能力,人云亦云,成为误人子弟的教员,最终害了中国的教育。”[6]31为了鼓励青年自力更生、摆脱依赖,不做依赖他人的少爷和小姐,他特在《自立歌》中呼吁:“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7]193陶行知为了帮助学生增进自立能力,他在学校中规定十二岁以上的学生必须学会洗补衣服、晒晾、折浆,会者教不会者,不会者要向会者学[8]142。

3.获得事物之真知

陶行知希望教育培养出的是能够勇于探索真理的具有“生活力”的学生,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他认为想要追求真理,不能只抓住它的尾巴,必须继续抓住它,并且骑到它的背上去[2]372。他曾为了让学生学会编织,请来一位卖粽叶玩具的娘子进行教学,首先陶行知支付了五元学费,让学生们都学会了编蚱蜢,后又买了好几种粽叶玩具,让学生们拆开研究,学生们通过探索学会了编织各种花样[9]381-382。陶行知所提倡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他希望学生能够在劳动的过程中也要加强思考,能够真正地去认识事物,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同时,陶行知也澄清了教师的育人职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8]528,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事物的属性及形成过程,以获得更为深刻持久的认识。

4.了解劳动者之甘苦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源于对增进民众福祉的探索,他认识到了教育与实际的联系并主张教育要服务于生活[10]。传统的教育使少爷、小姐成为远离生活与劳动的“书呆子”,无法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陶行知强调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农民的一切困苦,成为他们的朋友并能够帮助他们[2]293。为了培养师生内心深处对农民和劳动的尊重,陶行知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劳作,与农民互动,让知识分子更好地了解农民,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在当时的中国,劳动和教育的脱节导致知识分子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日渐淡化,人民的团结性不足,无法齐力建设国家。陶行知的劳动教育实践拉近了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使人民为改变国家的穷困现状共同奋斗。

(二)劳动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表示种菜、种麦、种树、养鸡、养鱼、纺纱、扫地是现有的生活系统[2]534,并将劳动教育主要归为生活技能教育、农业生产教育、社会公益劳动教育三方面。陶行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劳动实践的价值,其劳动教育内容中也蕴含着五育融合的教育思想,希望把学生培养成能全面发展的人。

1.生活技能教育

当时中国的传统教育只要求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因此培养了一批死记硬背、缺乏实用技能的少爷和小姐。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与技能,连做饭都被陶行知在《初学烧饭》一文中感慨——“书呆子烧饭,一锅烧四样:生、焦、硬、烂。”[2]52陶行知十分重视学生们生活技能的培养,并将此理念贯彻到他的教育实践之中。在晓庄师范时,陶行知要求学生不会烧饭,不得毕业,因此烹饪成为一门必须学习的课程。他还表示:“烧饭是一种美术的生活。”[2]15他将劳动活动与美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烹饪提升自己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除烹饪外,打扫卫生、挑水等也成为师生们的日常活动内容,这些举措不仅让学生们锻炼了身体,也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自立能力。此外,他还特别要求学生掌握医疗防护能力,如防备霍乱、伤寒、天花等[11]124,他认为掌握这些技能利于增强体质、健康成长。

2.农业生产教育

传统教育只为统治阶级所享,培养出了一批不做实事的“官老爷”。劳动人民很难受到教育。随着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意识到要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学生必须具备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并说道:“少几个吃饭不做事的书呆子,多几个为国家做贡献的生产者、建设者、创造者、发明者。”[2]78在晓庄师范中,陶行知深刻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引作用,因此设置园艺、畜牧、养蚕、养蜂、养鱼、土木、缝纫、洒扫等农业技术课程[4]276-278,帮助学生获得事物之真知。同时他也开辟农场供学生进行种植、养殖和生产,并把农业生产技能作为比赛和考试内容,使学生们的自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陶行知还积极联结校外力量,让学生到木匠店实习、实践,打造学校的课桌、板凳、椅子等[12]146,鼓励学生通过“手脑并用”把技术融进劳动。学生们也在集体劳动中发展了合作精神,并初步树立职业意识,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的。

3.社会公益劳动

陶行知还指出,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帮助农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因此陶行知发出“会朋友去”的号召,鼓励师生把农民当朋友,深入农民、帮助农民。在晓庄师范时,学生每周都定时到农民家中去,了解每户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12]40-41。“会朋友去”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他们在志愿服务中了解到劳动者的甘苦,并深刻体验到劳动的价值,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陶行知通过精心构筑的教育体系与实践活动,巧妙融汇了道德教育与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社会担当和公民情怀,塑造他们的人格和价值观。此外,作为校长,陶行知也积极开拓劳动教育的场域,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植树造林,在他们的影响下,学校周边的村民也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之中,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也得到拉近。

(三)劳动教育的方法

陶行知指出:“传统教育是变人为少爷、小姐、书呆的教育,是一种亡国的教育”[13]498。中国社会需要的是能做事、做实事的人,“君子远庖厨”已不再合时宜,只有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他强调“教”和“学”都要以“做”为核心,“教学做合一”及“在劳心上劳力”是最为有效的生活法和教育法[8]230。

1.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在《育才十字诀》一文中强调:与其向学生传授零散的知识,不如提供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主开启文化宝库的大门,探索宇宙知识的宝藏[8]394。他认为只有在真的活动中个体才能发展和完善真的经验,因此他基于传统的“教学”概念,引入了“做”这一要素,将“教学合一”演变为“教学做合一”,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与实践性赋予了更显著的表达。“教学做合一”蕴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决定了“教”与“学”所需要的工具,陶行知表示:“做要用锄头,学与教都要用锄头;做要用斧头,学与教就要用斧头;做要用书本,学与教则要用书本。”[2]20因此,做要用什么工具,学和教就要用什么工具。二是“做”决定了“教”与“学”所在的场域,陶行知以种田为例,表示:“种田这件事是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11]77他打破时空对劳动教育方式的限制,有效拓宽了劳动教育的场域。三是“做”不仅是基础,也是关键所在,陶行知表示:“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去学,怎样学就怎样去教,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11]77

基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在实施劳动教育时根据劳动教育的内容设置了多元劳动课程,将“教”“学”“做”在实践中融为一体。他根据生活技能教育的内容设置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程,根据农业生产教育的内容设置了“征服天然环境”的课程,根据社会公益劳动的内容设置了“改造社会环境”的课程[14]。这些课程均在广袤的大自然中进行,强调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教育体验,印证了其“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界去”的宣言。

2.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将“劳力”与“劳心”相对立,对社会和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他认识到传统教育偏重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对社会发展构成阻碍,于是提出“在劳力上劳心”。他认为世界上有这样四种人:一种是只劳力不劳心的人,一种是只劳心不劳力的人,一种是劳力兼劳心的人,一种是在劳力上劳心的人。他指出只有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1]93。陶行知希望学生能够在劳力上劳心,成为有深度思考能力、具备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

“在劳力上劳心”的本质是身心合一,它强调手与脑是同步的,而非将学习割裂于身体与精神之间。陶行知在实施劳动教育时紧密遵循“在劳力上劳心”的原则,通过劳动课程、集体活动和师生共同担任校工岗位的形式实施劳动教育。在劳动课程的设置上,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在晓庄,除挑水外的一切事务都列为正课,由学生躬亲从事[1]74-75。通过将劳动引入课堂,同学们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在集体活动的开展上,陶行知认为应该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要先对学校环境进行改造,再逐渐对社会环境进行改造[3]252。学生们在多种集体活动中形成了合作意识,促进了品德健全,印证了劳力对于劳心的促进作用。此外,陶行知还让师生共同担任校工岗位,校内烹饪、打扫、种植等事务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学生们在劳动中形成尊重劳动的情谊。以上途径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学生在劳动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的积累与品德的提升。

二、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目标上:认知存在偏差,悖离本真意蕴

陶行知认为,如果劳动教育只侧重培养技能而忽视了知识,这样的教育就是不成功的、不彻底的,只会导致知识和技能都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在重智轻劳的教育背景之下,劳动教育常常处于幼儿园教育的边缘化地位,甚至部分幼儿园出现违背幼儿园身心发展的“小学化”倾向,幼儿园的教育更多关注知识的习得,而忽视了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有些幼儿园为了应付教育评估或家长的期望,只让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形式化的劳动活动,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深层意义。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由于部分教师并不熟知我国学前教育相关指导性政策文件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目标与内容,对于幼儿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也模棱两可,因此在设置活动目标时,教师更侧重幼儿劳动技能的训练,对于劳动知识的介绍、劳动情感的陶冶以及劳动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的关注度还不够高。

陶行知非常重视劳动对于人的价值,他强调劳动不仅仅是获取生计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品德和塑造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以及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15]。然而,目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存在一些偏差:一方面,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常常被局限在“帮助他人”或者“为了劳动教育而劳动”的狭隘框架内,很少被提升至更高层次的“育”的范畴,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中更如任务般存在,隔绝了劳动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会将劳动教育误解为一种纪律约束和惩罚的手段,这不仅无法达到劳动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幼儿对劳动产生厌恶情绪,这种做法扭曲了劳动教育的本意,与劳动教育的真正意蕴相悖离。

(二)内容上:体系简单零散,囿于园内资源

陶行知劳动教育的内容立足于时代背景与学生实际生活,主要包括生活技能教育、农业生产教育和社会公益劳动三个方面,拥有较为完整的体系。目前,由于部分幼儿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尚显不深,所开展的内容更多侧重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少数幼儿园开拓了种植区和饲养区以供幼儿进行生产,但内容仅限于让幼儿浇浇水、喂喂食。即使有些教师设置了服务性劳动的内容,但幼儿更多地在机械性完成任务,还不能够真正理解帮助他人和帮助集体的意义。为构建综合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劳动教育不仅要融合脑力劳动、个人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多种形态的劳动内容,也要注重与其他学科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16]。当下数字劳动打破了传统劳动的边界,需要我们运用综合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就现状而言,目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体系较为简单零散,没有注重劳动教育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幼儿所获得的知识较为局限,创新性受阻,在更广泛的问题上缺乏综合性思维。

陶行知劳动教育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教室内,还应将自然和社会融入教学中。当下幼儿园的教师仍然无法突破园所的藩篱,将劳动教育局限于特定时段和特定空间,不能很好地对园内外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尤其在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囿于园内有限的教育资源。劳动教育内容也是社会的实际与需要的反映,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教育内容越来越注重生活实践与应用。然而,数字化信息的大量涌入导致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过载,教师在有效地筛选合适的信息和资源方面存在困难,难以将现代技能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之中,导致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较为局限。

(三)方法上:“劳力”与“劳心”有所分离

陶行知认为“做”是“教学做合一”的基础与核心,而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劳力”即动手,“劳心”即动脑,其独特的教育方法有力地引导学生通过手脑并用探求真理。目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不能很好地处理“劳力”与“劳心”的关系,两者有所分离。一方面,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仅“劳力”不“劳心”。以泥土种植活动为例,每位幼儿需要在小花盆中种植一颗植物,然而教师仅强调种植的方法,而忽略了植物生长原理和需求的解释,导致幼儿难以真正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及其养护的关键要点。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劳动教育重“劳心”轻“劳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许多幼儿园也开始纳入数字化劳动成果,但由于园所资源有限,无法为幼儿提供体验的机会,加上教师缺乏专业的指导与支持,因此教师在向幼儿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与技术的时候,只能借助空洞的口头解释,导致幼儿所获得的知识也陷入抽象的泥沼之中。在身心分离的教育情境中,个体所积累的经验呈现出两种极端:一种是零散且不完整的粗糙生活元素,难以演化为应对现实生活的智慧;另一种是与个体无关的间接系统经验,过于抽象且缺乏实用性[17]。

此外,劳动教育的浅层化与形式化也直接将“劳力”与“劳心”结合的契机剥夺。目前一些城市幼儿园的场地有限使得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也受到限制,幼儿园“假劳动”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班级的“劳动值日表”成为了环境创设的装饰,班级内的劳动多由保育员代劳。当劳动教育与所倡导的“亲身在场”参与原则背道而驰时,劳动教育就失去了其本应具备的实质性和参与性,成为了一种虚幻的精神层面的训练[18]。

三、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启示

(一)强化育人价值,树立正确理念

陶行知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重智轻劳的现象,所提出的劳动教育的目标从能力、认知、情感三方面回答了劳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其科学的教育理念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可拆分为“劳动”和“教育”两个要素,“劳动”作为媒介,终极目的在于承载并传达育人价值。因此幼儿园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首先,幼儿园作为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劳动教育的场所,园所的育人理念直接影响着劳动教育的导向。当下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常呈现出功利化倾向,或被视作规训和惩罚的手段,其本真意蕴受到严重扭曲。面对当下劳动教育出现的“异化”现象,园所管理者应当科学地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其次,教师作为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自身具备的专业素质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质量存在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幼儿在知识建构、品格塑造、身心发展等方面获得综合提升。

教育者不仅需要自身具备正确的劳动理念,还需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陶行知的劳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观的树立,《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并坚定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深刻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并学会尊重劳动。可见,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时至今日仍历久弥新,对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仍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当下幼儿园劳动教育侧重技能的训练,还未有效地帮助幼儿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以育人为中心的导向是劳动教育最核心的价值表现,幼儿劳动教育的定位不应仅限于培养技能,而应兼顾幼儿在劳动中获得知识的机会与情感体验的抒发,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应着重引导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具体认知,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构建完整体系,突破园所藩篱

陶行知认为生活需要什么,就应该教什么,因此他根据生活需要、生产需要和社会需要设置了生活技能、农业生产和社会公益三方面的内容,体系较为完整,具有实际效用。面对当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体系较为零散的局面,幼儿园应当汲取陶行知的教育智慧,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构建完整的内容体系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方面,幼儿园可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的身心特点,构筑一个层次分明、内在逻辑严谨的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应当涉及生活技能、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多种元素,既能够满足幼儿的当下需求,也能培养他们未来所需的能力。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通与协调[19]。教师不仅需要在劳动教育中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多个学科内容,还应充分融入当前兴盛的STEAM 教育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提升,以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手段逐渐智能化,因此劳动教育还应体现时代性和科技性[20]。教师要着重了解最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适宜地在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中渗透数字劳动的元素,培养幼儿的数字劳动素养。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不仅将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更致力于挖掘劳动教育中蕴含的生活元素,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不应只将目光局限于园内的教育活动,而是要秉持生活性、开放性与教育性原则,突破园所的藩篱,从幼儿的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素材作为劳动教育的内容。城市和农村幼儿园处于不同的资源场域,面对城乡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幼儿园可借助所在地区的优势挖掘劳动教育的内容:城市地区可以结合地区科技资源,融入科技和创新元素,例如组织幼儿参观科技博物馆,幼儿能够亲身感受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成果;而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厚,劳动教育可以注重农业知识、耕作技巧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并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三)注重身心同一,增强劳动体验

“劳”是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陶行知把“做”作为中心环节贯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强调“在劳力上劳心”,使教育变得更加实用且有意义,引导学生迈向更加实际和真实的学习体验。针对当下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出现的“劳力”与“劳心”有所分离的困境,幼儿园要防范陷入因“身心分离”出现的劳动浅层化倾向,注重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协调与平衡,以增强幼儿的劳动体验。一方面,要拓宽劳动教育的内涵,有效扭转身心分离的脱域化的劳动教育信念[21]。社会各界应当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多重价值,为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营造支持性环境。另一方面,教师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通过在实际劳作中引导幼儿充分结合动手操作与思维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避免因为将动手和思维割裂开来使得劳动教育陷入形式化的陷阱,导致劳动教育失去实质性的显著成效。

陶行知为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做”,强调学生的实际体验,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目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受到多种限制因素的制约,幼儿获得真实的劳动体验的机会并不多。劳动实践有利于感知生活的真谛、深刻体验劳动的艰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也利于认识到劳动、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22]。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幼儿在劳动活动中的深度参与,重视幼儿“做”的行为,拓宽劳动教育形式的边界,通过一日生活、劳动课程、游戏等多种灵活多样形式,并在劳动主题活动、值日生活动、过渡环节等形式中进行渗透,鼓励幼儿在劳动活动中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实践,从而深化和丰富他们的劳动体验。

猜你喜欢
劳心劳力陶行知
熊 轲
浅谈中华文明延续的“劳心”说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吟诗御盗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