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下初中语文练习系统研究

2023-12-02 15:57吴滨滨张婧磊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吴滨滨 张婧磊

【摘 要】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六个层次,为分析初中语文练习系统提供了学理依据。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考察初中语文练习系统的呈现并进行分析,发现初中语文练习系统在题目排序和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应采取在初中语文练习系统编制上丰富练习系统题型、调整题目数量与排序、教学上要根据具体学情灵活处理练习系统等策略,从而达成训练目的,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 练习系统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6-44-04

练习系统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与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导学系统并列的四大系统之一,也是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系统包括课后练习、写作、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等方面,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设置练习系统主要是为了达到训练目的,以提升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文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练习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考察练习系统在语文教材层面与语文教学内容层面的呈现、实施现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与初中语文练习系统

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从认知过程维度和知识维度对认知领域教育目标进行分析,认知过程维度包括六个类目: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知识维度包括四个类目: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1]关注教学问题、学习问题与评估问题这三者之间的一致性问题。

练习系统是初中语文教科书四大系统之一。“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一套‘练的方案或題目,便构成教科书中的作业系统。”[2]由此可见,练习系统要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进行设计,这种目标就是教学目标。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练习系统包括选文后的课后练习、单元后的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四部分。课后练习设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其在教科书练习系统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因此最具有代表性。

练习系统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有着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从课程编制的角度来看,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直接体现的载体,而练习系统又是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练习系统可以了解语文教科书的编制情况,在练习系统中渗透了哪些知识线索和能力线索,进而揣摩编者设计这样的练习内容旨在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达成哪些层次的目标。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为教师或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能够通过对动词、名词的归类和分类表的使用,分析出练习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指向目标分类的哪一种,以及题目的合理性。

二、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在练习系统中的呈现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十分经典的写景抒情文章,初中语文教科书将《春》编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更是凸显《春》这篇课文的重要性。通过这篇课文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能不能达成教学目标,要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都与练习系统的设计密不可分,因此要对课文的练习系统进行分析(见表1)。

表1清晰地呈现出课后练习部分的内容及其所处的认知过程类目。第一题让学生在朗读课文后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并说出理由。学生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的前提是要对课文中描绘的春日图景进行概括。学生需要将朱自清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的段落进行抽象和概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这种抽象和概括属于“理解”。通过这道题目,旨在达成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用简短的词语概括文章内容;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教学目标。

第二题让学生找出一些段落细细品味其中富有童趣、清新、活泼、优美的语言,并和同学、老师分享。首先学生要找出一些段落,这些段落要符合“童趣”“清新”“活泼”“优美”的特点。学生找出的段落可以是一种示例,这些示例证明了课文富有童趣,并且语言清新、活泼、优美。示例属于“理解”。其次,学生要向同学、老师分享体会。学生在找出示例段落时,肯定心有所感、意有所发。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在脑海中生成了基于书本而又超越书本的一幅幅春天的美景、形象、意境、画面。这种“生成”属于“创造”。通过这道题目,旨在达成学生品味优美语句、自主表达创见的教学目标。

第三题让学生理解比喻。首先,学生要对“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三个比喻进行解释,这是由语词到语词的转化,即释义,属于“理解”。其次,只是对三个比喻进行简单释义还不够,学生还要弄清作者在比喻后的观点、意图、情感。如通过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作者认为春天是一个崭新的、不断生长的、充满希望的季节。这就是呈现作者意图,属于“分析”。最后,让学生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这是一个练习性的任务,通过前面两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怎样进行比喻,所以属于“运用”。通过这道题目,旨在达成学生熟练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学会理解和分析比喻表达效果的教学目标。

第四题让学生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当学生能建构和运用一个系统的因果模型,说明就出现了。”[3]首先,学生要说明加点字的表达效果,就要阐释这种表达效果的背后原因,即理解为什么加点字能够有这样的效果。其次,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会延伸到分析的层次,说明作者运用加点字的观点、意图和偏好等。如“脚步近了”“盼望着”等,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通过这道题目,旨在达成学生揣摩重点语句,分析表达效果及感情的教学目标。

第五题让学生背诵全文。首先,标出重音和停连,学生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重音和停连的知识,然后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标画。这是“再认”,属于“记忆”。其次,学生要互相评价,一方面核查同学标出的重音和停连是否正确合理,另一方面依据此标准评判同学朗读是否流畅、有感情,这属于“评价”中的“核查”和“判断”。通过这道题目,旨在达成学生掌握重音、停连等朗读技巧,背诵全文的教学目标。

在“读读写写”中,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属于“记忆”。通过这道题目,旨在达成学生正确读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春》的课后练习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中的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匹配度高,体现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三、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在初中语文练习系统中的分析

通过对《春》的练习系统在达成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程度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初中语文练习系统具有紧扣单元目标、反映单元主题,注重理解层次目标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的优点,整体呈现出较为重视高级思维和能力发展的特质。但是也存在在题目排序上没有体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目标到高层次目标的发展顺序,在题目设置数量上也没有体现出由多到少的顺序等不足之處。

(一)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反映单元主题

本单元为初一年级的第一单元,选编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散文和《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词,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掌握阅读技巧;在品味语言中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揣摩语言中掌握比喻、拟人等文学表现手法。在《春》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首先,可以看出编者非常重视学生朗读技巧的掌握。在“思考探究”中,第一题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整体感知的方式让学生对文中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进行概括描绘,使学生掌握朗读的首要技巧——有感情。在“积累拓展”的第五题中,顺应单元目标和单元提示所设置的环节,指向“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刻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目标。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和要求贯穿练习的始终。以有感情朗读为抓手,通过整体感知的方法让学生进入文本;以重音、停连等阅读技巧的训练为收束,再次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作者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次,第二题通过品味一些段落,指向单元目标中的“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第三题指向单元目标“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第四题指向“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手法”。总之,题目设计能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也反映了课本中的单元提示。

(二)注重理解层次训练,促进学生迁移

“当学生从演讲、书本和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的信息,包括口头、书画和图画呈现的信息中建构意义时,我们就说,学生在理解。”[4]练习中的四道题目都涉及理解层次,可见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例如第三题呈现文中精彩的比喻,让学生“理解这些比喻”“发挥想象”;第四题呈现带加点字的句子,分析表达效果。这都属于“学生在理解”。在注重理解层次训练的背后,是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理解是以促进迁移为基础的教育目标中的最大类目。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在头脑中记住某些知识,将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而且是能够进行思考和迁移的。以第三题为例,考查学生对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的理解,并仿写比喻句。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和学习过比喻手法,就会将比喻这一概念性知识迁移到此题中来,解释喻体和本体的相似之处及效果。除了这种概念性知识的迁移,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也使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发生迁移。如第一题让学生概括画面,学生都能概括出相同的答案,如春草图、春花图等,但每个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是不同的。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注重表达能力

在这篇课文的练习中有多道题目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如第一题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的理由”,第二题“跟同学、老师分享你的体会”,第五题“在小组里朗读,互相评价”,这些题目就是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说的能力。这两项能力也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钱梦龙提出判断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五个方面,分别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情感态度、文学欣赏力和欣赏趣味、文化视野。[5]其中,语文能力就包括读、写、听、说能力。

尽管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练习系统的编制有以上优点,但是在层次排序、题目数量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是层次排序上。利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对题目进行归类,可以看出每个题目所涉及的层次并不完全相同,而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读读写写”属于记忆层次,这是最低层次的认知目标,把它放在练习的最后显然不符合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要求。另外,“积累拓展”中的第五题偏重记忆这个低层次目标,放在此处也不够合理。科学的排序应该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渐深入。所以可把“读读写写”和第五题放到前面,让练习系统的呈现符合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层次顺序。二是题目数量上,没有呈现出金字塔式的数量结构。理解层次的题目数量最多,记忆层次的题目数量较少,没有体现出由多到少的顺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学情适量增加低级思维层次的题目,采用多种题型,如词语连连看、填空、选择等。

四、初中语文练习系统编制与教学建议

通过对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分析,针对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在题目层次排序、题目数量方面的不足,从教材层面与教学层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达成练习系统的训练目的,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练习系统编制建议

在教材编制层面,要注重丰富练习系统题型与调整题目数量和排序两个方面。在丰富练习系统题型方面,不仅要关注原有的主观性题目,而且还要侧重发展题型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在《春》的课后练习中,前五道题目都是主观性的题目,“读读写写”只是呈现出字词,没有做更多的要求。虽然这题给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发挥的空间,但是单一的题型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乏味、无聊。顾黄初和顾振彪在《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一书中就认为作业系统(即练习系统)的配置要注意“三性”,其中第一条就是“题型的多样性”,可见丰富的题型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课后练习中除了主观题外,还可以编入一些客观题目。例如“读读写写”部分指向的是“记忆”,可以设计为选择、填空、判断等题型。

在调整题目数量与排序方面,一是在数量上要体现从多到少,二是在排序上要循序渐进。根据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题目设置的数量从最基础的“理解”到最高层次的“创造”要由多到少,呈现为金字塔式的数量分布。根据对《春》的课后练习分析,处于“理解”层面的题目数量最多,而“记忆”层面的题目数量较少,“运用”层面的题目数量也骤降为一道,没有体现出从多到少的要求,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在编制练习系统时,可以调整指向不同层次目标的题目数量。另外,还要对题目层次排序进行修改,使练习系统中的题目体现从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目标的发展顺序。“创造”属于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在《春》的课后练习中却放在了第二题的位置,显然不太合适。练习系统的编制可将此类题目的位置向后移,将指向较低层次的第五题、第六题放在前面。

(二)初中语文练习系统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情灵活处理初中语文练习系统,对练习系统进行思考。

在将练习系统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时,要使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与学生认知过程相一致。可以根据练习系统中题目所涉及的认知过程类目,灵活处理在教学中的顺序。例如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先将排在最后的“读读写写”中的字词进行重点关注,解决低层次“记忆”的识字与写字目标。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增加或减少有关认知过程类目的训练,例如增加一个“创造”层次的题目:《春》通过比喻手法描写春天的各种景物,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你可以用相似的手法描寫一个你喜欢的季节吗?不少于200字。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的学情十分复杂。这既有学生个人层面的差异,也有班级层面的差异,甚至还有城乡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学生个人层面,个别学生学习水平较好或较差,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个别化的、有差异的对待。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连“记忆”层次的目标都很难达到,如不能完整流畅地背诵课文,不能正确地识字写字。教师就要在教学时重点关照这些学生低层次目标的达成,利用练习系统中指向“记忆”的题目对其训练和关注。对于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可能不满足于记忆、理解、运用等层次,他们更需要分析、评价、创造层次的训练。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所侧重。班级和城乡地区层面的差异体现为相对整体学生的学习差异。一般在分班时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城乡地区的差异与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居住环境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的学情是城市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教师在面对这种整体性差异的情况时,更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84.

[3]同[1]67.

[4]同[1]62.

[5]钱梦龙.教师的价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59.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