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依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衍生的优秀基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石,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饱尝艰辛而不屈不挠、历久弥新,根植于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应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在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个维度中引领学生知行合一,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学习历史、传承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德育;家国情怀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基于单元主题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价值功能,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涵养人文品格和道德修养。
而今,部分小学生对玩游戏、刷抖音特别感兴趣,而对于祖国优秀的革命传统有些忽视,为了充分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积极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在小学阶段应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的文化内涵,包含通过移孝尽忠把在家尽孝的情感转化为为国尽忠的这种个人对国家自上而下的深厚道德情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厚大爱,是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定幸福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价值追求。笔者结合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探讨在实践活动中涵养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一、考察探究活动,树立民族自信
好奇心决定了小学生喜欢探究,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1],但是其认知能力受到限制,是非分辨能力较弱,在对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对事物的认识、接受新生事物等诸多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为了切实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鲜活时代底色,教师应有效统整内容资源,精心选择考察探究的主题,确立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人文风情,感悟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鼓励学生在实地探究中感悟国之昌盛、历史之久、人文之盛。
考察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能通过考察调研、实地寻访等活动方式深入了解自身与自然、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记录、分析和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在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材料,培育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精神。例如,在以“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在第一课时采用递进式探究的形式展开活动,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观察《成长手册》中的图片、上网搜集等形式获得内容翔实的史料,学习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片对家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产生研究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和班级同学组成调查小组、策划采访、考察等活动,能在搜集完资料后围绕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参观考察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名人故居、红色旅游区、国防教育场所)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在采访、看现场、看图片等实践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分析并解决问题。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脉,它不仅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要有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的恒心与魄力,善于把目光投向文化遗产领域的生动实践,在代代守护和与时俱进中感受生机与活力,坚定文化自信。再以“传统文化遗产”自选考察探究活动为例,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周末去当地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或是利用网络文物节目积极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促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探究中深入了解感知非遗艺术;教师也可以邀请非遗匠人进学校课堂、介绍我国悠久的非遗文化,有效依托丰富深刻的非遗资源,把优秀的非遗文化引进学校课堂,引领学生在体验感知中感受到时代底色下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二、社会服务活动,厚植责任意识
社会服务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内核,教师应善于运用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平台,以此拓展家国情怀的相关内容,引领学生在辛勤劳动、切身体验中践行在课本中学习的内容知识,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厚植责任意识,化信念于切实的行动[2]。小学生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学习经验的丰富、自主意识的增强,已经具有通过互帮互助改进自身或他人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的强烈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接受积极正向的情感熏陶,不计较得失、心怀他人、关爱社会,培育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切实传承责任与担当,深刻把握家国情怀的价值内涵。
在“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课时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以策划宣传活动、情景模拟为主,引领学生事先通过搜集资料、积累素材和讲解员示范,初步感知小小讲解员的要求,学会通过查询资料、撰写讲解词,并在组内进行演练、互相提出建议,同时邀请基地工作人员过来指导,并且在游客参观之时做好“小小讲解员”的志愿工作,充分引领学生在革命历史、红色故事的深情讲述中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教师应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导学生保护革命文物,讲好革命文物故事,让其焕发时代色彩,促使学生在故事的讲述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认同感,永远铭记共产党给予我们的光明现在。
以组织学生开展“美化社区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生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关注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不能只局限于背一背、創编美化社区环境的标语,出一出主题手抄报,而应设身处地地通过观察自身所在小区的周围环境、发现社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班内交流讨论,学生们在得出清理违规广告、打扫街道、清洁公共设施、消毒、环保宣传、发放文明传单等结论后,教师在组内明确活动策划要素、明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流程计划等,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爱我社区,人人有责”做起,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清扫和宣传活动,清理社区内的小广告、科学合理地投放垃圾,从而让学生把口头或文字上的行动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设计制作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作为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手工制作,能引领学生在劳动、制作中体悟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涵,能给予传统文化更富含新意、更具有创造的表达与诠释,很好地呈现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厚植人心。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的实践活动中,应有效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当代生活相结合,新颖地推动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引领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实操体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获得基于文化自信的归属感。
在自主选题“神奇的剪纸”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剪纸的历史来源,通过采访剪纸匠人感受一代代民族工匠守正创新的精神,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剪纸进课堂”的方式,让剪纸工匠亲手指导学生亲手剪裁剪纸,在动手剪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品格,并且引领学生在“民族团结宣传月”的价值融合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校营造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深入感知和理解民族精诚团结的意义。一个个体、一个民族的发展前行,不可能游离自身的文化传统,教师应充分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设计手工制作活动,例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设计手工制作青团的实践活动;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设计制作端午团扇、亲手包粽子的手工劳动;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中秋节主题绘本、制作月饼的实践活动,充分引领学生在实践劳动中唤醒蕴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诗意情怀和生活态度,更积极正向地培植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品格。
以自主选题“中国传统美食制作”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家长进课堂”的方式鼓励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家长为学生开设“中国传统美食制作”劳动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在合作动手包饺子、制作青团、做春饼、做粽子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体悟不同传统节气间迥异的饮食文化,体会其中蕴含的价值内涵,在出力流汗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培育自身的劳动技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充分感受中国因地大物博而盛绽流芳的美食文化,引领学生在美食的合作制作探究和惬意品尝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培育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对美食制作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独特的审美维度,从而厚植对国家、对家乡、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再以“奇妙的中国结”设计制作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搜索中国结的历史来源、深刻寓意,让学生在关于《诗经》的记载“亲结其缡,九十其仪”中感受万千红丝带象征的和美,促使学生了解到红色的中国结象征着美满团圆、吉祥如意,蕴藏着古人的哲学智慧,每一个丝带都独立成结,各释其美,许多不同的丝带又共同编织成完整的中国结,呈现出美美与共的寓意,体现中华民族对世界最热烈浓郁的美好祝愿;随后,教师再通过邀请家长进课堂、让家长来到学校教授学生如何制作中国结,引领学生在与红线的深入邂逅中感受到手工制作的魅力,体悟传统与浪漫合一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爱国教育活动,镌刻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是炽热而厚重的,是中华民族代代繁衍而生的优秀基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儿女,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教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应善于推陈出新,优化实践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涵养家国情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培育积极向上、多元发展的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正确应对各种文化认同挑战,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深切认同,自主接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真正成为建设祖国和民族复兴的后备队和主力军。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传统节日、时代主题,开展缤纷多彩的爱国教育活动,以此来镌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植青少年的道德根基。
学校校庆纪念活动中,可以通过主题学习、大讨论、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爱国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班会课组织学生来到校史馆、图书馆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办学历程,在深刻感受学校的风雨荣光中提升对学校的认知与自豪感;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跑操活动、校歌征集大赛等形式深化学生对学校历史的理解,引领学生从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奋斗故事中汲取爱国爱校力量,切实将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奋斗力量。
为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教师可以围绕“党史”“长征故事”等主题引领学生开展“党史我来讲”“党史我来绘”“红色故事大家谈”等演讲活动;学生也可以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班级宣讲、年级宣讲等活动,充分做到用红色文化引领育人实践;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通过红色校本课程的创编,让各年级围绕读本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有所收获、有所思考、并有所展示;教师还充分结合清明节这一节日主题,引领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红色研学活动,引领学生在徒步行走、瞻仰烈士墓的过程中寻长征足迹,润红色童年。与此同時,学校也可以组织各少先队开展建队纪念日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广大队员从课堂走进田间,从城镇街道走到乡村社区,通过实地寻访、聆听前辈讲座等活动,走到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身边,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心得感悟,听他们聊个人生活经历和家乡变化,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畅谈国家社会美好前程。
以学校的国庆节主题实践活动为例,教师通过开展摄影比赛、诗歌朗诵、红歌大合唱、故事讲述、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中感受革命英雄的浩然之气;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查找近现代以来为我国科技进步、生活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科学巨匠,通过让学生阅读书籍、演讲介绍、情景剧编演的形式真实呈现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感受他们对科学启蒙的认知过程,学习他们敢于探索、不怕困苦的钻研精神,助力学生拓展学科知识、建立科学思维体系,鼓励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力量,学会用丰富的知识、丰厚的智慧,逐渐成长为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中华民族之魂的栋梁之材。
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是国家、民族对我们青少年的热烈期望。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教师应深入扎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引领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寻找自身的人生价值、逐渐标注自己的成长坐标,在丰富多彩的实践劳动中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共前行,用奋斗托举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敬圣.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J].教育界,2021 (49).
[2]张铮,张小慧.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J].天津教育,2022 (30).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