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
[摘 要]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语文素养的有效载体。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古诗的起始阶段。由于古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差距大,加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失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古诗的内容,也激不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此,教师可通过吟诵、作画和演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沉入古诗,感受、领悟古诗的内涵,感受学习古诗的乐趣,让学生爱上古诗。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且能让学生自觉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第一学段;古诗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8-0021-03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学生不仅受到艺术熏陶,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能得到审美品位和综合素质的发展。第一学段的统编语文教材共有27首古诗,其中13首出现在精读课文中, 14首在《语文园地》中出现。通过细细研究,笔者发现第一学段的古诗以写景和状物为主,内容浅显易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诵读、想象,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背诵、积累古诗。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作画、演绎,以唤醒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审视:第一学段古诗學习的困境
(一)古诗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远,较难理解
古诗是古人所创作的,而古代距离现在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巨大的时空差距和语言差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内容,第一学段的学生更是如此。第一学段的学生语言积累较少,生活阅历浅,理解古诗往往难以深入,只能浮于表面。
(二)古诗内涵离学生的经验远,较难理解
古诗流传至今已有两三千年,反映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语言文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少古诗看似写景,实则是在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对故国消亡的悲痛等。这些内容都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致使他们很难理解古诗的内涵。
(三)古诗表达离学生的基础远,较难理解
梳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不难发现第一学段的古诗大多是五言或七言绝句。这意味着古诗篇幅短小,表达精炼,用词精准巧妙,需要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或当时的背景才能理解。但由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语言积累较少,语文基础浅薄弱,难以理解诗人的所思所想。
二、实践:第一学段古诗学习的策略
(一)吟诵:理解古诗内容
1.据图吟诗,悟古诗特征
宋代著名文学家张舜民曾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因此,据图吟诗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古诗具象化,还能让学生快速抓住古诗特征,加深记忆。
【案例1】在执教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首句所描绘的景色,笔者出示雨中香炉峰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和诗中描绘的景色有何区别,并说明理由。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有一个学生回答说:“雨中的香炉峰只有缕缕白烟,而诗中的香炉峰生出的是紫色的云烟。”同时,他说从诗歌中的“生”字推测出香炉峰的白烟是在太阳的照耀下变成紫色的。他的分析有理有据,获得了其他学生的一致好评。解决了这个难点,学生对“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的含义就理解得具体而深入了。随后,只要一看到雨中香炉峰的图片,学生就会自发吟诵“日照香炉生紫烟”了。这时,他们不仅能感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还明白了作者说是“紫烟”的原因。
2.和乐吟唱,品古诗味道
音乐无国界,且最能触动人心,是一种共通的语言。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恰当的音乐,为古诗伴奏,让学生在和乐吟唱中激起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样,能使学生品味诗歌的内涵,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意。
【案例2】在执教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一诗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诗中所含情感,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学习。首先,笔者将整首诗都呈现出来,并解析学生不理解的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诗人当时的境遇。其次,为了加深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和诗人离别时忧伤之情的理解,笔者播放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视频,勾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记忆,促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让所有学生尝试在音乐的伴奏中一齐吟唱《赋得古原草送别》。有部分学生情不自禁地加上了动作。从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中可知,他们已经充分理解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配乐吟唱古诗,能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3.经典朗诵,品古诗韵味
自古以来,朗诵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古诗教学亦不例外。在古诗教学中,笔者先深入浅出地讲解诗歌的内容,再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朗诵,使学生深入感知古诗的内涵,品味古诗的韵味。
【案例3】在执教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日积月累”的《悯农(其二)》一诗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的辛苦,笔者通过言语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加深学生的记忆。以下是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先出示一组反映农民年辛勤劳作的图片,再引导)
师:是呀,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农民伯伯都在田间辛苦劳作,真辛苦呀!看到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场景,诗人想到了什么?请用诗中原句回答。
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是啊,我们碗里的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师生对读、小组赛读、学生表演读、齐读)
师:那下次,我们看到周围有同学剩饭,我们就能怎么劝说他?
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师:如果有同学吃饭时把米粒儿弄得到处都是呢?我们又该如何劝?
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看来,你们已经将这句诗牢记在心中了,还能活学活用,真了不起!
经过上述引导,学生已将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画面牢记于心,对诗中所表达的珍惜粮食的思想有了深刻的感悟。
(二)作画:体会古诗内涵
1.漫画古诗,让古诗传神
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普遍喜欢涂涂画画。因此,古诗教学中,让他们将无形的诗变成有形的画,他们都很乐意。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诗热情,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案例4】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静夜思》一诗时,笔者让学生尝试以漫画的形式反映诗歌的内容,学生都兴致盎然。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你们认为该画些什么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静夜思》这首诗呢?
生1:应该把诗人李白也画上去,因为是他在望月。
生2:此时的月亮应该是圆的,因为这是诗人在九月十五日看到的。
……
师:从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掌握了这首诗的精髓。那接下来,就赶紧动笔画一画吧!
不难发现,学生的想法层出不穷且都有理有据,这让笔者惊喜。从学生的回答中,笔者知道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古诗大意,而且对诗人的情感也有了体悟。最后,笔者让他们看着漫画讲故事,他们都讲得很精彩。
2.手繪古诗,让古诗达意
古诗中的“诗眼”意蕴深远,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它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手绘古诗就是一个好方法。
【案例5】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时,笔者将“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作为理解的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在学生理解全诗的内容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手绘诗句的内容,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先画岷山)同学们,这么高的一座山,你们认为杜甫在家里能全部看见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你们怎么这么肯定?谁能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含”字说明是一个东西被包进去了,用在这儿就说明窗把岷山都包进去了,因此杜甫能全部看见。
生2:“含”本意指的是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这里指的是窗把岷山包含起来,可见诗人能看清岷山全貌。
师:你们说的都对!透过这小小的窗框就能将岷山全貌尽收眼底,可真厉害!
通过简单手绘,加上语言引导,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含”字的精妙。此时,手绘成了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一扇门,打破了时空距离,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体会古诗语言的精炼。
3.创画古诗,悟古诗韵味
“诗是流动的画,画是静止的诗。”在古诗教学中,天马行空的想象、积极大胆的创造性绘画,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味。
【案例6】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下册第六单元的《小池》一诗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圈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泉水、树荫、荷花、蜻蜓;其次,让学生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无声、柔和、娇嫩、调皮;再次,让学生用上“(形容词)+(名词)”句式描述诗中景物;最后,让学生在轻音乐中自由绘画,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在这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适时加上其他内容,使画面更为丰富、饱满。这样,学生自然而言就将诗中景物和画面牢记于心,讲述诗文大意便水到渠成。
(三)演绎:领悟古诗艺术
1.设作品展
有一位教育家说:“成就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奠基石。”因而,在古诗教学中,笔者通过设立作品展这一途径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他们学习古诗的自信心。
【案例7】在执教《小池》之时,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诗歌绘制插图或漫画,并在教室外的墙板上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对《小池》所描绘的画面就能熟记于心。这一形式,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还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古诗,获得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办古诗会
读诗是古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举办古诗会,不仅能大大提升学生读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案例8】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的《咏鹅》一诗之后,笔者利用一节语文活动课的时间举办了一次古诗会,意在培养学生养成课余时间自主读诗、学诗的好习惯。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此类读诗活动是很喜欢的,且表现欲极强,呈现的形式也丰富多样。这样,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力。
3.演穿越剧
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一直是第一学段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角色扮演不仅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知古诗的内容和诗人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9】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的《小儿垂钓》一诗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儿“遥招手”的急切和“不应人”的严肃,笔者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路人和小儿。他们活灵活现的演绎,让学生记住了小儿的天真可爱。学生对角色扮演活动的兴致很高,纷纷抢着扮演,并努力将所扮演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诗歌内容产生了深刻的理解。
三、收获:第一学段古诗学习的成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上述方法,将学诗与作画、吟唱相结合,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古诗学习热情,还能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对古诗学习的信心。同时,通过诵读,唤起学生心灵最深处的记忆,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运用上述方法,将古诗内涵用表演、绘画等形式呈现出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还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辨,挖掘古诗的丰富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顾宇星.寻找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以《登鹳雀楼》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21(13):69-70.
[2] 孙迎桐,任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趣味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4):108-114.
[3] 韦敏.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0):59-61.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