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视域下课堂问题设计的指向

2023-11-29 19:14杨莉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0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杨莉莉

[摘 要]深度阅读的关键是深层次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促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度。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指向语文特性、指向阅读层次性、指向阅读迁移、指向沉浸阅读等方面进行思考,以促进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思考与探究,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8-0081-03

时下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依照教师指令提取相关信息回答问题的现象,这里的教师指令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教师指令下被动地开展学习,这样的问题设计并不能有效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理解层面。为了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度,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要指向以下四个方面。

一、指向语文特性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形式编排单元结构,指明了各单元的阅读任务与阅读方法。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要从整体把握教材,提炼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围绕“双线”目标设计主要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深度阅读。

(一)提炼层次,以高度促深度

教师关注单元“双线”目标,依据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进行概念提炼,并以此进行核心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从“简单地做”转为“为什么做”和“怎样做”,以完成高阶化的学习目标。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责任”,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教学时,围绕本单元的“双线”目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仔细默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个故事,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感受,课文中对毛泽东的哪些描写给你的触动最大?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并透过这些语句来感知毛泽东主席的内心世界。”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中对毛泽东的描写:一是“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二是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三是毛主席签字前的踌躇与黯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课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方法,还获得了感受毛主席内心世界的机会。这样的问题设计紧扣单元的“双线”目标,提升了课堂问题的高度。教师以深层次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能够让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从而实现深度阅读的学习目标。

(二)聚焦特点,以支点撬动思维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要立足于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聚焦文本特点,以特点为支点撬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引领学生展开阅读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结构层次分明,用词严谨,脉络清晰。学生默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这几个问题:“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与说明的?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作者对地球的介绍能激发你们保护地球的意识吗?作为小学生,我们能够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球的渺小、地球资源的匮乏、不加节制地开采或乱砍滥伐对地球造成的危害等方面进行思考,让学生深刻感知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文体特征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丰富内涵,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指向阅读层次性

阅读层次性,使学生沟通阅读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清晰完整的阅读结构。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的课堂问题碎片化现象严重,这些低层次问题不利于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因此,教师要基于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设计结构化问题,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基于串联的结构化问题设计

结构化问题具有联系性、整体性和层递性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特点,提出结构化问题,整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灰雀》一文时,教师可以整合课后练习的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来引领学生阅读:“列宁和小男孩喜欢灰雀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列宁喜欢小男孩吗?从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才能回答。尤其是“列宁喜欢小男孩吗?”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中仔细揣摩与感受。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把列宁与小男孩各自的语气读出来。学生带着问题重新阅读课文,思考后总结出列宁喜欢诚实的孩子的结论。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层层深入,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目标。不经思考就能回答的浅显问题无法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因此,在深度阅读视域下,教师要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地去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在教师串联问题的引领下,阅读层次一环扣一环,让学生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文本内容的系统认知。

(二)基于并联的结构化问题设计

当前的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以逐段讲读的形式展开教学,缺乏对阅读内容的结构化引领,不利于学生深度思考整体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设计并联的结构化问题,将零散的知识整合为整体的阅读内容。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在三年级上册首次编排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蟋蟀的住宅》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教学时,教师可以整合这两篇不同年级的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并依据学情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观察这项行为有哪些了解?有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这些观察方法对表达有什么作用?”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对观察的认知是整体的、全面的,并深刻意识到观察行为要认真、细致、具有连续性。这样,学生对观察的认识由零散走向统整,从单一走向多维,并且逐步学会依據观察所得进行语言表达,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

三、指向迁移运用

低层级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持续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基于阅读迁移和表达迁移层面设计高层级问题,促使学生把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运用到相应的情境之中,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实现阅读与表达的迁移运用,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学习目标。

(一)基于阅读迁移设计问题

学生通过先前的阅读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师基于阅读迁移设计问题,能够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景阳冈》这篇课文属于古典名著小说,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学生结合教师的问题再次阅读课文,提炼出问题答案,与同学分享自己对武松的认识和评价,初步感受小说这一文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中武松的其他故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武松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与认识。这样,学生对武松的认知不只停留在打虎这件事,而是将这一认知迁移至武松的其他故事中,形成更客观公正的人物评价。回答教师的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掌握了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迁移至课外,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迁移运用是深度阅读的特征之一。学生将阅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方法迁移运用到新的阅读活动中,是深度阅读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表现。

(二)基于表达迁移设计问题

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倾吐。通过先前的课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表达方法。教师基于表达的迁移运用设计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可描述的内容有很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展现四季的景色特点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你学习?”教师先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在作者如何选择写作材料上;然后再让学生关注作者运用的表达手法;最后结合课后练习的要求,让学生仿照课文,描写一处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这样,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了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務,在不同的阅读层次间实现表达的迁移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表达需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让学生从表达视角品读文本内容,以习得课文的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指向沉浸阅读

沉浸阅读强调读者深入参与阅读过程,以及主动进入阅读状态之中的一种阅读形式。沉浸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进行深入交流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与具体学情提出相应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沉浸阅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刻体会阅读的乐趣。

(一)关联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先前的学习经验具有静态、固化等特点,但是学生通过学习收获的真切体验是鲜活的、动态化的,两者能够融会贯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深化学生经验、激活学生体验等方面设计问题,组织教师、学生、课文与编者之间进行多维对话,将学生的现有经验与阅读体验有机关联,促使学生关联生活实际,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从而深刻理解文本内涵。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的故事”,其中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描写的故事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时,教师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特点,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我的演出窝囊吗?你有和‘我类似的表演经历吗?说说你在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的心情,用你的生活经验开导‘我。”学生带着问题重新走入课文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将“我”的经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结合,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学生在构思如何劝说与开导“我”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课文的深度阅读,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通过阅读学习,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我”与生活中的自己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样,文本情境与生活情境相通,学生能够更好地习得课文的人物刻画手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知课文内容,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创设开放空间,拉近文本距离

教师要细致解读教材、正确把握学情,设计出核心问题。教师可以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通过核心问题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展开深度阅读,提升学习能力。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青山不老》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不顾自然条件的恶劣与生活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入植树造林工作的故事。这位老人坚持了15年,实现了自身价值,造福了后代。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细读课文,课文中的老人创造了哪些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老人的看法,说说老人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阅读空间,让学生真正沉浸到阅读中。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深刻感悟老人的美好精神,并且了解了植树造林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自发产生了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信心与决心。学生通过沉浸式阅读产生了真切的感受,获得了对文本内容的积极情感体验,走向了深度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材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学习重点,让学生主动走进课文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以升华情感,提升阅读品质。

综上所述,倡导深度阅读,需要教师踏踏实实地引领学生去实施与落实,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阅读学习游离于表面。课堂问题设计与学生的深度阅读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要依据阅读教学的需要,灵活设计问题,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深度阅读在语文课堂中得以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 周再顺.优化问题设计  培养阅读思维: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22(6):24-27.

[2] 韩晓芸.学本课堂为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问题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1(34):39-40.

[3] 拾景玉.意义·意趣·意境:小学语文主问题教学设计的向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3):48-51.

(责编 李铉华 韦 雄)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