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悠久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形式多样且具有浓郁的中原地域特色,民间美术与本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相融合,能够帮助学生从中汲取设计养分,开拓设计思维,促进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融合,提高学生的民族设计意识。通过对民间美术课程设置、工作坊建设、民间美术基地建设、数字化教材建设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参考使用。
关键词:民间美术;课程设置;工作坊;数字化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现有艺术设计教学多以西方文化体系为中心,“国际化”视觉符号泛滥,不仅忽视了我国本元设计文化的发展,还造成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对民间美术重要价值认识不到位[1]。虽然,目前部分高校逐渐认识到民间美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并逐步开设了民间美术课程,但这些课程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且多数以浅层次的鉴赏课形式存在,导致学生缺乏系统性学习、缺少动手实践,更不会在作品中应用民间美术设计理念。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设置形式
(一) 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民间美术课程非常重要,可将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来设置——同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同等学分、同样课时量。课程内容中除了系统理论知识外,重点强调实践课程。课程学习目标如下:一是通过对河南省民间美术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生存状态,了解省内不同类型民间美术文化根源、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审美意境等,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二是通过对某一种民间美术形式的创作实践,使学生掌握其制作工艺流程,深刻理解民间美术的创作理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理念独立完成作品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要精简。民间美术形式种类较多,如木版年画、汴绣、泥泥狗、剪纸、麦秆画、花灯、扎纸等,学生很难在一门课程教学时间内把所有的民间美术形式都学会贯通。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办学特色来选择一种或几种民间美术形式作为教学内容。例如,视觉传达专业可以选择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授课内容,学习木版年画的历史传承、精神内涵、应用场景、工艺特点等,而后动手制作,学习木板年画制版、印刷整套流程。
(二) 作为选修课
由于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上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让他们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的权力。增设多门民间美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例如,开设汴绣技法课、麦秆画创作课、剪纸课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一门或是几门课程来学习,拓宽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三) 作为考查课
民间美术产生于一代一代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之手,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形象质朴,感情纯真[2]。现在大部分学生生活脱离了传统方式,即使是农村出来的学生也很少接触到民间艺术。考察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民间,体验农村生活,理解民俗活动与民间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他们更好地领悟民间美术的深层文化内涵。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两门实践课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考查:一是假期社会实践,二是毕业考查课程。
(四) 专题讲座的形式
专题讲座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板块,在很多学校已经有多年的成熟经验。定期邀请民间美术传承人或企业设计师来学校开办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艺术经历及民间美术作品制作经验,使学生领悟到民间美术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企业设计师讲解民间美术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设计市场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创新设计思维,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呈现方式——工作坊教学模式
(一) 功能定位
工作坊是学校重要实践教学场所,满足学生课堂和课下动手实践需求,由民间艺人带领或由专业教师指导。同时,工作坊具备一定的科研功能,即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开展相关的民间美术科研项目。工作坊引入实际创新实践项目,学生和民间艺人一起创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民间美术作品。
(二) 工作方式
高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多个不同类型民间艺术工作坊,提供给学生更多选择和参与机会。可引进民间艺人参与建设和管理,定期遴选优秀学生加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管理要求,尽可能增加开放时间;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独自完成民间美术实践项目,也可以多人组队;工作坊学习打破课堂教学限制,完全由学生自主掌握。
(三) 保障机制
首先,学校为工作坊提供足够的场地和必要的硬件设备,满足学生完成实训的基本要求;其次,对于工作坊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学校领导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监督;最后,经费支持。工作坊聘请民间艺人帮助建设和管理,学校应给予民间艺人一定的劳动报酬;给予参与教师相应课时补贴,以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实习基地建设
河南省民间美术资源丰富而分散,建设民间美术基地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意义重大,实习基地建设给学校师生带来长期稳定的艺术考察和设计实践场所。
(一) 实习基地建设目的
满足学生民间美术考察和实践需要,学校课堂教学和工作坊实训缺少真实的民间人文环境。实践基地建设可以给学生提供有效渠道,深入村寨考察,亲身体验民间美术的原始风貌,与基地民间艺人一起设计并制作民间美术作品,掌握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流程。
(二) 实习基地建设原则
民间美术考察基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要实现学校和基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学校利用基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基地可以从参加实践的学生中挑选优秀人才,补充基地人才队伍。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创作的民间美术作品能够对外销售,为基地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最終达到双赢,建立长期运行机制。
(三) 基地特色课程设置
基地课程根据基地创作的美术作品内容来设定,不受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主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课程遵循感受—体验—实践的新的学习流程,学生在基地体验民间美术生存环境,感受当地民俗民风,然后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和他们一起进行作品制作。通过实践,体会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理念、理解其质朴的审美意识。由于基地特殊的教学环境,特色课程要精心设计、适时调整、不断完善。
五、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材建设
(一) 教材内容建设
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宽泛,除了民间美术基本知识外,还包括剪纸、木版年画、皮影、民间瓷器、花布、刺绣、泥塑、农民画等知识的系统介绍,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很难学习完并掌握这么多内容。另外,教材设置中缺少实践环节,枯燥理论知识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要改变教材编写内容,选取众多民间美术中的一种来编写教材,将内容聚焦在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上,从而增加教材知识内容的深度,并在教材中增加完整的实践内容。以朱仙镇木板年画为例,教材名称直接设定为《木版年画》,内容只与木版年画有关,不再涉及其他类型民间美术形式。内容可包括:木版年画起源和生存环境,年画与民俗活动,年画造型特征,造型溯源,造型方法、造型审美理念、色彩运用、制版方法、印刷方式、材料运用、工艺流程及年画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等。编写素材选取除了应包含各种经典案例图片外,还应该有视频内容(包括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民俗活动、工艺流程介绍、应用场景等),便于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二) 数字化编写
首先,应考虑采用数字化编写方式。数字化教材为学生提供观看、体验、参与和互动等多种方式,直观、有趣,参与性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汴绣制作章节,将开封汴绣制作过程——从选料、扎制、上绷子、上图、描摹、绣制、整理等十几道工序进行完整录制,配上民间艺人的专业讲解,形成汴绣制作视频。学生在实操时,可以跟着视频一步步制作,遇到不明确的地方可以观看回放。又例如,在民间美术概述章节,可以播放录制好的介绍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域文化特色,轻松学习理论知识,加深记忆。
其次,可利用数字虚拟技术将民间美术作品模拟出来。在作品欣赏章节,让学生能够通过虚拟的展示平台欣赏众多民间美术作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特别是一些三维立体作品的展示,如泥泥狗、烙画等。数字虚拟技术能够实现虚拟物体的旋转,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作品,增强真实体验。
最后,可应用数字技术建设课程“档案”。为省内重要的民间美术形式进行数字档案建设,建设形式采用课程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档案建设内容要丰富,结构要科学合理,借助互联网平台技术,实现内容自由增减,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三) 编写团队
民间美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代代相传,民间艺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传承的文献资料很少[3]。结合民间美术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组建多元化的编写团队,除专业教师外,让民间艺人、企业设计师、多媒体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参与。编写团队要深入民间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民间美术原始的生存状态,深刻理解民间美术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对教材编写、数字化资源建设、民间美术作品设计都要有深刻理解和丰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皇甫娟.中原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宏观思考[J].艺术教育,2015(02):208-209.
[2]张继东.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140-141.
[3]郑雪霞.河南民间美术对高校教育的启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94-96.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年度调研课题项目“河南省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KL-2022-1286。
作者简介:王俊波(1980-),男,河南内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責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