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培育时代新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为共同富裕搭建桥梁纽带,营造良好氛围。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助推共同富裕要以理论宣讲实践传播共富理念,以教育关爱实践推动教育优质均衡,以科技支农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以爱心医疗实践服务健康中国,以社会治理实践夯实共富基石,以生态文明实践为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以就业创业实践赋能共同富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共同富裕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一) 培育时代新人
共同富裕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接续奋斗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实施的初衷是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其能力水平、锤炼其坚毅品格,使其真正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多年来,高校通过社会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担当有为的青年英才,未来还将源源不断地为共同富裕注入新鲜活力。
(二) 推动社会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紧跟时代发展设置实践主题、组建实践团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开展各级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大众业余生活,提升国民基本素质,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深入企业、农村参与技术指导、产品开发、科研攻关,推动相关领域技术革新、产业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脱贫致富;通过实习实践、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三) 搭建桥梁纽带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是科技创新的试验场,也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柱力量[1]。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连接高校和社会的重要渠道和桥梁纽带。高校通过社会实践向城乡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为城乡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地方通过社会实践与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引导大学生实践在乡村、工作在乡村、创梦在乡村,助推乡村振兴。企业通过社会实践与高校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助推高质量发展。
(四) 营造良好氛围
共同富裕需要全民参与,只有对共同富裕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更好地投身并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发挥了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团中央、各省市以及各大高校通过组织动员大会、启动仪式、总结表彰大会等活动,号召广大青年师生奔赴山海、躬身实践。大学生实践团队走街串巷、上山下乡,犹如点点繁星闪耀在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让共富梦深入人心。各大媒体平台竞相报道,让共同富裕的奋斗旗帜高高飘扬在祖国大地。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助推共同富裕的历史审视
1983年10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关于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十八周年开展“社会实践周”活动的联合通知》,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官方正规方式正式开启。随着1987年6月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和1992年6月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的陆续出台,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被纳入高校教学计划和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工作,社会实践活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96年12月,团中央、国家教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要让社会实践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大局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服务,这标志着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任务发生根本转向,其重心开始由大学生自我锻炼成长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变。1997年5月,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关于开展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轰轰烈烈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并一直延续至今。随着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和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大学生社会实践逐步走向完善。
笔者对2013至2022年这十年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特色鲜明,时代感强。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每年结合时代背景、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年度重点热点话题确定实践主题,如2013年的“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2018年的“青年大学习奋斗新时代”以及2020年的“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助力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等,既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彰显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担当作为。二是参与人数众多,覆盖面广。除2020年至2022年受疫情影响未提出具体人数要求外,2013年至2019年团中央每年组织至少500万人次的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大学、高职以及中专等各个层面,这还仅仅是团中央层面,各省市以及高校组织人数尚未计入其中。三是重点内容突出,任务明确。经过多年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组织方式,团中央每年围绕理论普及、国情社情观察、依法治国、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内容组建社会实践国家级重点团队,重点团队数量少则800,多则3000。四是专项行动精准,针对性强。团中央每年聚焦国家重点难点问题,联合社会有关方面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计划,如聚焦脱贫攻坚,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全国农科学子助力脱贫攻坚、助力精准扶贫、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专项行动计划;聚焦乡村振兴,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志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城镇调研等专项行动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奉献了青春力量,充分彰显了大学生的时代担当。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助推共同富裕的路径探讨
共同富裕并不仅仅是经济富裕,而应当是全体人民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状态[2]。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应当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发力,共同助推实现共同富裕。
(一) 以理论宣讲实践传播共富理念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共同富裕理论宣讲实践活动,组织和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积极热情洋溢、传播能力强的青年讲师团和青年宣讲员,深入城市社区、乡镇农村、山区海岛、厂矿企业等,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治国理政新理念、共同富裕方针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普及宣讲活动,让共同富裕理念可见可感可知,真正深入人心。二是着力开展共同富裕成就观察调研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以校园媒体记者的身份深入基层和前沿阵地实地观察和调研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增收致富的全过程,总结梳理共同富裕的典型经验做法,在解读共富密码的同时,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渝走好共同富裕的奋斗之路。
(二) 以教育关爱实践推动教育优质均衡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意涵,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助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支教实践的主渠道作用,以师范生为主体组建数以千计、万计的大学生支教帮扶团到偏远的山区海岛去、到革命老区去、到教育资源匮乏和基础教育薄弱的贫困落后地方去,开展知识传播、教育引导、素质拓展、关爱陪护等支教活动,以优化教育资源缓解供需矛盾。要积极参与基础教育精准教学改革,协助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将大数据、云计算、智慧教学平台等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推动基础教育互联网教学的应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着力推动“双减”政策实施,深入城镇和乡村中小学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基础教育现状,以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关爱成长活动助力“双减”落地。
(三) 以科技支农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一是开展农业科普宣传,面向农村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宣传解读惠民利民三农政策,分析农业发展动态,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发挥农科学生专业特长,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先进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辅导,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三是发挥大学生网络技术优势,结合农业农村特点,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引入先进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农产品直播带货,助推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四是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大赛,通过大赛让大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农村、助力农村,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农村落地实施;五是聚焦地方特色产业,组建实践团队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高校、地方和农村资源,集中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四) 以爱心医疗实践服务健康中国
重点依托医学类专业学生组建专业实践队,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与红十字会、疾病控制防治中心以及医院合作,深入农村基层、偏远山区,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导医咨询等活动。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开展医务人员培训、乡(村) 医疗站建设以及基础性病情检查、预防接种、药物更换等服务,与卫生部门共同构筑“产教融合”一体化教育体系。积极打造“七进七服务”急救实践模式,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厂、进政府、进企业、进部队,对不同人群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组织大学生深入街道社区以及医院卫生站点等,参与疫情防控知识普及、社会秩序维护、便民利民服务、疫后心理辅导、典型事迹宣讲以及老年和医护子女陪护等实践活动,为后疫情防控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五) 以社会治理实践夯实共富基石
一是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组织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团学生骨干以返家乡社会实践为契机,回乡兼任基层团干部或村级事物助理,协助乡镇干部或村两委开展村级事务管理;二是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社团等为单位,与相应村组进行结对帮扶,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合作开展项目建设,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三是积极参与政府或学校组织的社会治理相关课题研究,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街道社区和农村一线,围绕基层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参与青少年政协提案活动,为党委、政府的政策制定、完善社会治理等贡献青年智慧;四是组建普法宣传实践团队,通过开设普法课堂、搭建法制宣传网络平台、设立模拟法庭、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帮助老百姓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屏障。
(六) 以生态文明实践为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一是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思政教材,融入社会实践,举办“生态文明月”“环境保护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相关学生社团建设,让生态文明思想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二是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宣讲观察实践团,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环境污染、垃圾处理、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深度寻访治沙、治水等生态保护典型成就故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治理;三是发挥土木工程、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优势,组建大学生公益实践团队,积极参与国土空间规划、全国污染普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以及花园乡村建设等活动,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之道,推进文旅融合,奏响生态、经济与文化的协奏曲。
(七) 以就业创业实践赋能共同富裕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既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3]。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业实习实训、学术交流、项目攻关以及“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就业创业赛事,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要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企事业单位,通过深入企业参观走访,体验职场工作氛围,了解行业就业创业现状;通过走访优秀毕业生,聆听学长学姐就业创业故事,学习成功经验;通过深度访谈职场专家,听取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引发大学生对成长规划的深度思考;通过进入企事业单位跟岗实训实践锻炼,提前适应职场法则,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舒志定.地方高校助力共同富裕[N].中国教育报,2022-03-01(04).
[2]蒋永穆,豆小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理论逻辑与初步设计[J].东南学术,2022(01):36-44+246.
[3]许涛.共同富裕与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的审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2):132-137.
基金项目: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共同富裕背景下高校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机制与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Y202148294。
作者简介:陈瑜(1989-),女,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