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具有知识传播的作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教材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分析了当前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六个方面探索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材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一、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内容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对普通高等教育使用的教学用书,以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教学材料(如教材的配套音频视频资源、图册等) 的管理。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相对繁杂,需做到统一严格管理,主要包括教材计划的制定、教材选用、征订、发放、结算等方面的综合管理。
二、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教材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对教材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没有技术含量的事务性工作,就是简单的订购教材、分发教材而已。这不但没有认识到教材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而且也没有看到教材管理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整体发展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另外,部分高校对教材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充足的资源保障,人员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以至工作效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教材选用标准参差不齐
大多数高校在进行教材选用报订时,一般都是由该课程的任课老师决定,缺乏严格的集中讨论研究与审核评估过程,就会出现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教材选定工作不重视,随意选用其熟悉的旧版教材的情况,导致优质教材未能被选为学生所用,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 自编教材的使用缺乏规范管理
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允许教师自行编写讲义或者实验指导书。但这些自编教材从开始的编写到最后的印刷使用,一般缺乏较为严格的审核管理,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信息的滞后以及文字差错等现象。自编教材审核和管理不规范,无法保证质量,如果编写质量不高,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四) 教材征订和发放的难度增加
为适应新形势,打造“强基础、重交叉”的培养新范式,高校各专业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有时会导致教材预订工作滞后。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的培养途径不断创新,学分制下课程类别越来越多,很多学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新生研讨课程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会出现同一班级教材的种类和品种的多样化,无疑增加了教材征订和发放难度。
(五) 教材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类别的多样化,导致教材种类增加,对教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在教材管理工作上的改革还相对滞后,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在教材管理工作中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尝试,开发或购置了教材管理系统,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未完全发挥出来,缺乏一套完善的教材管理体系[1],致使教材管理工作中有些数据不准确,工作效率低下。各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教材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如何更高效录入教材信息、更及时检索到教学任务的变动、如何调整学生零星补订、换订、退订教材、如何完善教材选用的审批等问题,不断完善教材管理体系。
三、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高度重视教材管理工作,提升教材管理人员素质
教材管理工作直接影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高校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教材管理工作,加大教材管理资金的投入,改善教材管理的办公设施和办公环境。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的内容杂,流程多,教材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教材的招标、选用、征订、教材信息的调整、分类发放与清退、教材费用的结算等一系列工作。因此,教材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总结教材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教材管理工作的规律,提升岗位责任感。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为教材管理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如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公派外出进修学习等。学校在配备教材管理人员时,也应充分考虑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教材管理工作队伍的质量,提升教材管理人员素质[2]。
(二) 建立兩级教材管理工作组,规范教材选用制度
高校教材选用应坚持集体讨论决策。可通过成立校、教学单位两级教材管理小组,建立两级教材选用审核报订制度来规范教材选用工作。各教学单位教材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教材选用工作,备选教材需要组织专家和教师进行通读并提出审读意见,对备选教材的政治、学术(专业) 等方面严格把关,集体讨论审定,最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校教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定,确定最终选用的教材。除此之外,应优先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及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和省级规划立项教材、精品教材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或指定的教材。教材选用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服务于课堂教学,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建立教材样书库和阅览室
建立教材样书库和阅览室有利于增加教师获取教材信息的渠道[3]。通常情况下,教师往往通过上网查询课程推荐教材并依据教材的目录、内容简介、读者评价等信息进行教材的选用,难以了解教材的详细信息,这就造成教师很难选到优质教材。教材管理部门应与出版社合作,建立教材样书库和阅览室,为学校陈列近年使用的优质教材样书。为提升教材选用质量,使优质教材进课堂,教材管理部门应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情况优先收集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或指定的教材作为样书进行陈列,如近几年出版的国家和省级规划立项教材、精品教材和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等,让广大师生进行阅览。此外,样书信息库除了陈列实体样书外,还应加强关于读者评价以及配套的教学课件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收集。教材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出版社的沟通,关注新版教材的发行,及时更新教材样书库,以保证教材样书的先进性。这为教师在进行教材选用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保证了教材选用的质量。
(四) 严把自编教材质量关
高校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自行编写教材的质量以及选用等进行严格把关。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因教学急需,确无同类正式出版可供选用的相关教材,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使用自编教材。自编教材必须遵守著作权法等的相关规定,第一编者对自编教材负全责。自编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等应按照正式出版教材相关规定执行。自编教材使用必须经所在教学单位教材管理工作小组审核后,提交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专家委员会审议并备案后方可使用。
(五) 提高认识,通过调查研究应对教材需求的随机性
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指导性文件,也是高校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都应充分学习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信息,随时关注教学动态,提高预判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同时,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也尤为重要,不可经常性修订,以保证教学运行秩序的稳定,保证各项教学任务和教材征订的计划性。在教材征订的程序上,要严格规定教材上报的时间节点,通过选课容量以及专业班级人数等信息精确测算教材需求的数量,既要满足广大师生的不同需要,又要及时返还多余书籍,压低库存和报废损耗,以保证教材能够准确征订和发放。
(六) 开发、完善教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教材管理信息化水平
教材管理的信息化是对传统教材管理模式的革新,是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升工作质量的需要。教材管理信息化是教材管理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更便捷、更准确的管理方式,优化了教材管理工作的程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教材管理人员不再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缠绕,能够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工作的思考上,从而突破传统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
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教材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管理方式与模式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材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要能够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发、完善教材管理系统中的相应功能,以保证教材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可以考虑将教材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联动,实现教材计划、征订、入库、发放、结算、出库等信息的即时查询统计。学生可以通过登陆教材管理系统查询自己各学期订购的教材以及产生的教材费用,教材管理人员也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最新信息,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結语
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满足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教材管理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教材管理工作体制的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教材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反思教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保证教材管理工作能够高质量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君.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0):256-257.
[2]袁敏.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8):237-238.
[3]何建峰.浅谈加强高校教材管理的一些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241-242.
作者简介:王博(1993-),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梁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