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深刺八髎穴联合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3-11-29 02:19谢世春谢强文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365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2期
关键词:温阳通源性电针

谢世春 谢强文 杨 为 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 365400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碍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的疾病总称,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尿失禁、尿潴留,严重者导致肾衰竭[1]。目前临床上常用膀胱功能训练、外科手术、间歇性导尿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往往不佳[2]。中医认为[3],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络脉受损、气血亏虚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和津液代谢异常造成的。温阳通利方具有温阳益肾、活血利水的功效,进行穴位贴敷起到刺激、调节,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4],单一中医外治方式效果往往欠佳。同时电针深刺八髎穴能够刺激骶神经传导,改善膀胱气化功能。鉴于此,本文为了分析电针深刺八髎穴联合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黑白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35~56(46.32±8.12)岁;损伤部位:胸髓11例、腰髓37例;病程30~60(45.32±9.63)d;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级标准(ASIA):A级10例、B级15例、C级15例、D级8例。试验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35~57(46.35±8.15)岁;损伤部位:胸髓12例、腰髓36例;病程30~61(45.35±9.70)d;ASIA:A级9例、B级16例、C级15例、D级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依据《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0年修订)》[5]及《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6]确诊者;②不完全脊髓损伤者;③知晓本次研究者。(2)排除标准:①意识或精神障碍者;②器质性病变者;③恐针患者;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证。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包括手法按摩、排尿意识训练、盆底肌训练、反射性排尿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取王不留行、车前子、制附子各15g,川牛膝、肉桂、泽泻各10g,桔梗6g,粉碎后经100目筛得到药粉。每次取药粉15g,葱白捣碎的汁10g,蜂蜜10g,三者混合均匀后呈膏状贴敷于神阙穴、关元穴,持续时间5h,1次/d,6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d,共治疗3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排空膀胱,暴露腰骶部,对双侧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进行消毒。然后利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对上髎、次髎穴斜刺55~60mm,对中髎、下髎穴直刺55~60mm,针尖从骶后孔通过,得气后行平补平泻,以200r/min的速度快速捻转1min。最后用上海艾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子针疗仪的正负极分别连接两侧相同穴位,设定频率3~5Hz(患者耐受度调节),留针半小时,1次/d,6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d,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7]:患者治疗后能够自行排尿,膀胱功能恢复正常,尿液残余量<50ml判定为临床痊愈;患者治疗后能够自行排尿,膀胱功能明显改善,尿液残余量<100ml且≥50ml判定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偶尔能自行排尿,膀胱功能好转,尿液残余量<100ml且≥50ml,且需借助间歇性导尿管排除余尿判定为好转;患者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48-无效例数)/48×100%。(2)排尿状况: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每日最大单次排尿量、每日尿失禁频次。(3)尿动力学:利用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Ndly11型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最大尿道闭合压、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4)肾功能指标:抽取两组治疗前后的静脉血各5ml,24h尿液,利用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肌酐、尿素、尿素氮、尿酸水平。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095,P=0.014<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排尿状况 治疗前两组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每日最大单次排尿量、每日尿失禁频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频次均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低;每次排尿量、每日最大单次排尿量均显著升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排尿状况比较

2.3 尿动力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最大尿道闭合压、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最大尿道闭合压、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均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2.4 肾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肌酐、尿素、尿素氮、尿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是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并且临床研究报道,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尿路排尿障碍会进一步影响上尿路功能,使得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结石,严重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西医临床上常用膀胱训练、手术治疗、神经—肌肉刺激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临床效果往往不佳[8]。

中医认为[9],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属于“小便不禁”“癃闭”的范畴,是由于脊髓损伤后,督脉、膀胱经络受损,经脉不畅导致气血逆乱、阳气受阻、气化不利、膀胱失约造成的。中药穴位贴敷是利用药物、穴位共同作用激发人体经气,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作用的中医治疗方法。电针是近代人利用现代的技术跟针灸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具有调整生理机能,促进循环、调整肌肉张力的作用。本文结果发现,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治疗后两组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频次均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低;每次排尿量、每日最大单次排尿量均显著升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分析原因为温阳通利方中王不留行可活血化瘀、消肿敛疮,车前子可利水通淋,制附子可散寒止痛、补益肾阳,三者为君药;川牛膝可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肉桂可补火壮阳、活血通经,泽泻可利水渗湿,三者为臣药,加上桔梗宣开肺气而通二便,多药共奏温阳益肾、活血利水的作用,并且刺激神阙穴能够促进药物吸收和输布,刺激膀胱气化,调节膀胱功能;刺激关元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增加膀胱内压,提高逼尿肌排尿反射活动,促进膀胱功能重建。同时加上深刺八髎穴促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改善膀胱括约肌以及逼尿肌功能,电针刺激促进改善局部损伤区域微循环,促进神经元恢复。电针深刺八髎穴联合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两者共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恢复,促进膀胱功能重建,进而提高疗效,改善排尿状况。

另外,尿流动力学是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评价及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有效反映机体膀胱功能[10]。本文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最大尿道闭合压、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均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低。分析原因为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有效改善膀胱及尿道功能,降低膀胱内压,抑制逼尿肌收缩。牛丽等[11]研究的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疗效确切,并且电针深刺八髎穴刺激S2~4骶髓神经前根,被动引起逼尿肌、膀胱内括约肌节律性的收缩运动,二者相互协调形成排尿反射,起到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和盆底的作用,进而显著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朱嘉民等[12]研究的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膀胱的功能。本文结果与上述两项研究结果相一致。

同时本文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尿素、尿素氮、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低。分析原因为电针深刺八髎穴联合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增加排尿量,降低膀胱内残余尿量和肾脏负荷,更好的保护肾脏功能,进而两者协同降低血肌酐、尿素、尿素氮、尿酸水平。

综上所述,应用电针深刺八髎穴联合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效果优异,显著改善患者排尿状况、尿动力学、肾功能指标。但是本次研究选取样本病例较少,且探索不够深入,望广大医学研究者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本次研究的临床优势。

猜你喜欢
温阳通源性电针
基于Sema3A/NRP-1/PlexinA体系探讨温阳通络方拮抗类风湿关节炎嗜神经侵袭的机制*
温阳通络法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理论探讨
温阳通络方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