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中医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23-12-19 13:37杨丽娟李沐涵周红光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44500河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2期
关键词:医患纠纷医疗

杨丽娟 谢 辉 李沐涵 周红光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 44500; 河南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成本过高、医疗负荷过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中庸》认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而中医文化完美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基因,比如治疗疾病讲究“五行生克、调和阴阳”,诊疗过程推崇“中和至上,和衷共济”。中医养生最高境界也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中医的文化价值观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尝试从当今医患关系的困境及如何运用中医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行探讨。

1 当前医患关系面临的困境

1.1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之一是出现信任危机。信任从人的生存策略延伸出的机制,具有主观色彩,人只有对周围事物充满信任,外在事物才会向有利方向发展;人际活动中如果缺少信任,现代文明社会建设也将无从谈起。患者进入医院将处置疾病的权利交给医生,同时有义务遵从医生的医嘱,以期恢复健康。而医生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尽最大力量救治患者的同时,也要尊重患者的生命权、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等权利。但是在高度市场化的医疗背景下,医院往往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过分注重时间经济效益,忽略了患者的家庭承受能力,或忽视患方渴望交流安慰的心理需求,让患者失去治疗的希望。紧张的医疗环境下,医生会忽视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规避高风险手术,采用疗效不佳的保守处理措施,使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建立在权利和义务基础上的信任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维系,当这种信任关系遭到破坏后就会产生医患纠纷。

1.2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 医患纠纷另一大主因就是医患信息不对等。医务人员因为具备高度专业化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决定了其主导地位,同时患者由于缺乏知识储备处于下风地位。信息不对称促使患者需要绝对服从医生的权威,一旦形成这种不平等关系,就会导致医护采用欺骗手段损害患者权益。同时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患者过分地依赖医护人员,并且对治疗结果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当结果与期望大相径庭后就会出现矛盾。

1.3 医患双方情绪管理能力不足 医务人员由于长期处于强负荷、高风险、长工时的工作状态,身心疲惫,易产生职业惓怠, 从而产生愤怒情绪。患者进入陌生的医疗环境后首先会出现失落感和孤独感,或明确诊断后担心有无治愈希望,向恐惧的心理转变。加上长期遭受疾病给机体带来的痛苦则会出现失眠、焦虑、急躁、易怒等情绪。当面对医疗损害,部分患者或家属不能理性对待,而是指责、辱骂、威胁,甚至殴打医务人员,从而产生给双方都带来伤害的医患纠纷。

1.4 医疗法制不健全 纠纷调解机制是中立机构介入医疗纠纷进行调解的一种程序,院方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解决争端的桥梁,也是患者能够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医疗法制尚不健全,参加医学鉴定或处理纠纷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往往出自医疗系统,处理纠纷有失公允,不能得到患方的信任。若走法律程序,时间漫长、费用昂贵,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因此医疗纠纷出现后患者往往比之前更加痛苦。

2 解决措施

2.1 培养大医精诚的职业素养 “大医精诚”中精即医术要精湛;诚即品德要高尚。苍生大医认为天地之中, 唯人最灵, 人之所重, 莫过于命,他们讲究众生平等,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1];强调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重视同理心,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讲究一心赴救、不瞻前顾后、不自虑吉凶、不护惜身病奉献精神。因此现代医生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营造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省病诊疾,至察深心以培养“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

2.2 调节医疗环境的顺应性 老子《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自然规律指导饮食起居,春天万物复苏,肌肤腠理渐开,容易感受风邪,要随着每日早温、午热、晚凉、夜寒的温度变化,适时增减衣被;夏季阳气最旺,腠理易开,汗液多泄,易感疲劳,提示人们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阴气始下,万物收敛,气候干燥,易伤精耗液,提醒人们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补充水分;冬三月,草木凋零,万物闭藏,水冰地坼,最伤阳气,需要避寒保暖,早卧晚起,以待阳光。

日常接诊过程中,医生的顺应性表现在对患者本身行为的顺应性方面。即在医疗环境下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诊疗术语及技术手段[2]。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医生顺应性对于处理医患关系有着积极与消极影响。积极的一面是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提出治疗方案,为患者解除痛苦。消极一面在于采用固定思维模式,专业化医学术语让患者难以理解病情。临床中时常见到患者或家属因理解不了医嘱内容,转向网络工具求助,而网络中夸张、虚假、错误的信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判断,加深医患双方的交流壁垒[3]。这时候需要医生及时调整医疗环境中的顺应性,拿人们较为熟悉或感兴趣的实物举例,进行深入浅出对比分析,以期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缩小医疗信息不对等产生的差距。例如,在临床工作中会经常收治肿瘤患者,在进行医患沟通时候,会告知患者及家属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互相粘连,交界不分,手术过程可能会破坏正常的神经组织引起相应功能障碍,或为防治术后病灶复发转移需要全切器官。无医学知识的家属会疑问能否有更好方法保留器官或者避免伤及正常组织神经。医生如果能以拔萝卜为例,萝卜相当于肿瘤,泥土则为正常的组织,两者紧密相连。为了安全顺利完成手术,难免触碰正常神经组织,为了减小复发概率只能把肉眼暂时无法辨别的正常组织去掉。就像萝卜与泥土之间的关系一样,医生只能尽力将萝卜挖出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对周围泥土及蔬菜的破坏。相对于“无法少切,指南就这样写的”那种抽象生硬的回答,这种以类比象的方式更容易被家属理解与接受。因此打破沟通壁垒,需要根据具体人物环境调节顺应性。

2.3 提高医患双方情绪管理能力

2.3.1 保持平和心态。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即心绪不稳则百病丛生。诊疗过程中通过耐心问诊、用柔和礼貌语言交流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宁心定志,配合治疗。研究指出,亲和力、平常心与适应高压力环境和保持低焦虑水平有关。对于面临临床真实场景的医务人员而言,保持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姿态更容易获取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信心,更好地应对医患关系中的沟通障碍[4]。

2.3.2 以情胜情。人的情志活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七情生于五脏,对五脏各有所主,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忧,肾主恐与惊。但是七情太过反过来也会损伤五脏。采用七情来治疗疾病自古有之[5],如《内经》所言:“因喜伤心者,可胜之以恐胜;因思伤脾者,可胜之以怒;因忧伤肺者,可胜之以喜;因恐伤肾者,可胜之以思;因怒伤肝者,可胜之以悲。”临床上常有就诊患者因惊吓恐惧导致精神失常,通过培养下棋爱好,陷入沉思来改善惊恐症状;或因长年思虑导致腹胀纳呆时,通过激怒的方式提升食欲;或因过度悲伤导致咳嗽、胸闷、气喘时,通过快乐有趣故事改善症状。以情胜情法在医患交往中可以让患者过激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的释放和纾解,从而改善患者症状及精神状态。

2.3.3 五音悦心。嵇康在《琴赋》提到:“音乐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西方国家在19 世纪初期,就开始使用音乐解决临床问题了。比如使用特别的旋律与节奏能够使异常升高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并减慢基础代谢的速度;用柔和的音乐增促消化增加食欲;用舒缓音乐镇痛助眠,改善焦虑、抑郁情绪[6-8]。音乐可以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情绪控制力。其原因为:音乐可通过调节情感核心区域活动刺激患者大脑皮质,促进副交感神经及内啡肽的分泌,使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9]。从中医角度看音乐是有药性的,同样也具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等特点。音律中的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人体脏器中的脾、肺、肝、心、肾以及情志中的思、忧、怒、喜、恐。旋律刚劲、热烈、明快、激昂音乐可以振奋阳气、鼓动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旋律柔美、温和、缓慢、恬静音乐可以宁心安神、潜阳入阴以调和阴阳,帮助平复心情[10]。五音悦心法需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及环境因素,现代医院的医患沟通室可通过播放柔和动听音乐帮助改善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平静,提高医患沟通效率。辨症状以调形,辨音乐以调神,双管齐下、形神同治,恢复人体平衡状态。

2.4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4.1 未病先防。治未病衍生于《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未病先防, 即以未病养生, 防病于先, 避免疾病的发生。医院易发生医患纠纷的科室分别是急诊科、儿科、外科、妇产科、重症监护室[11]。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提前预防医患纠纷,需动态掌握患者对医方态度的转变或诊疗方案产生的异议或私下贬低医务人员或有目的地收集病历资料等异常情况。医方应该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而不提前处理潜在危机。同时医务人员要及时加强医患沟通,高度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详细分析各种医疗信息的利弊,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征求患方意见,尽一切能力按患者的意愿提供诊疗服务;要改善服务态度,虚心接受患者意见和批评,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服务质量。美国的一项研究向医生提出是否会提前采取规避风险的防御性医疗行为, 结果参与调查的医生中有98%的人都承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会为了防止医疗纠纷而采取的防御性医疗的行为[12]。因此解决医患纠纷重在早发现、早处理。

2.4.2 既病防变。治未病核心内容之二就是既病防变,目的是已经发现自己生病后,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疾病由轻症转重症。如外感病多以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或三焦传变;内伤杂病则多以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传变及经络传变等[13]。在传变之前先安未受邪之地做到提前阻止重症发生。当诊疗过程中已发生医疗纠纷,先详细分析医疗纠纷原因,协商解决。若是因为医方对患者缺乏耐心解释,沟通不良导致患者对突发严重并发症不认可或是医德医风不良、服务理念不强而引发的医患纠纷需经调停机构出面调解,做好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避免事态升级。然而现实生活中常常因为调解机制不完善导致医患双方蒙受巨大损失。目前标榜中立公正行政调解和协商机制并不完美,大多调解人员来源医疗机构,或多或少会偏向医院利益,调解结果无法让患方满意。医事仲裁属于新事物,缺乏法律和思想基础,群众对其认知度并不高,并不接受。倘若转向法律诉讼,法律途径时间金钱成本太高,现实结果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14]。因此需要国家完善医患纠纷的“三级预防”机制,医疗责任纠纷协调处理中心,医疗仲裁制度,最大限度地兼顾患方、医方利益[15]。这样可以避免医患双方二次伤害,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总之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伤则两败,医患双方都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大医精诚文化理念,它也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压舱石。

猜你喜欢
医患纠纷医疗
署名先后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