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小结节患者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2023-11-29 09:36郑成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19期
关键词:肺段肺叶胸腔镜

张 龙 ,郑成远,顾 云

(涟水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 淮安 223400)

肺小结节作为一种常见的胸外科肺疾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往往与长期吸烟、基础疾病等多因素结合有关,其早期并无明显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见咳嗽、咳痰及胸痛等症状,但由于该病会有一定的癌变风险,故尽早接受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胸腔镜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因其具有创伤低、疗效高和美观性高等优势而被临床多用于肺小结节治疗中,肺叶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肺小结节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清除病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控制病情进展。肺段切除术理论上对患者肺功能保护更好[1-2],越来越多学者也将其应用于治疗早期肺癌,但其安全性、疗效及肺功能的保护仍待进一步证实,为此开展本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涟水县人民医院2017 年5 月至2022 年5 月收治的80 例肺小结节病灶患者分为两组,各4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结节直径0.6~2.0 cm,平均(1.30±0.20) cm;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29~72 岁,平均(51.40±5.12)岁;BMI 21~24 kg/m2,平均(22.51±0.13) kg/m2。研究组患者结节直径0.6~2.0 cm,平均(1.31±0.21) cm;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龄30~72 岁,平均(51.50±5.14)岁;BMI 21~24 kg/m2,平均(22.50±0.11) kg/m2。两组间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 年版)》[3]中的疾病诊断标准;②经CT 扫描确诊,且结节直径≤ 2 cm;③无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神经、心血管系统原发疾病;②合并凝血障碍;③合并恶性肿瘤。研究获得涟水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给予患者双腔气管插管,保持侧卧位。选择腋中线第7、 8 肋间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探头,对胸腔进行探查,并于腋前线第4、 5 肋间作一操作孔,大小约4 cm,接着在7、 8 肋骨之间作一副操作孔,大小约2 cm,在胸腔镜指导下进行肺叶切除术,观察患者结节大小、位置,以及浸润范围等情况,借助胸腔镜对肺部动脉、静脉进行分离,以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进行肺叶切除,之后清扫淋巴结,并将切下组织送病理诊断。清扫完毕后冲洗胸腔,处理好肺部创面,并进行止血,确定双肺无出血与漏气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研究组患者采取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麻醉与插管方式同对照组。在患者腋下7 和8 肋骨间作一1 cm 左右切口并将胸腔镜置入,在腋前线4 和5 肋骨间设置操作孔,在7 与8 肋间肩胛下角线设置副操作孔,大小约2 cm。采用CT 重建来定位结节所在肺段,在胸腔镜辅助下将解剖肺段所属的动脉、静脉及与支气管所连接部分,采用缝合器予以离断处理。运用超声刀沿肺段间平行方向开展段门松解,采用切割闭合器对距离结节2 cm 以上处的肺段进行离断。后续开展常规术区淋巴结清扫,并将切下组织送病理诊断,而后行止血工作,对于明确双肺无严重漏气者,在操作孔放置引流管,彻底止血后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结合患者实际感受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并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随访4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指标。包括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②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术前与术后1 周,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980A Ⅰ)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例。③血清学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以3 000 r/min 离心15 min 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④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耗时较对照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淋巴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相较于术前的肺功能指标,术后1 周两组指标均降低,但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降低幅度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

?

2.3 两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比较相较于术前的各项血清炎症指标,术后1 周两组指标升高,但研究组各项血清指标升高幅度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各项血清指标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随访期间,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7.50%对比25.00%)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肺小结节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多由于结核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引发,患者一般无典型症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有恶变可能,因此,需要尽早接受治疗。随医疗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技术得到普及,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肺小结节患者常见的胸腔镜手术方式,其相较于传统的开胸手术,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创伤,进而减轻了手术操作给患者带来的应激反应,预后更好,但随临床实践发现,该种手术操作易将过多的正常肺叶组织切除,且部分患者常需接受肺部二次手术,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肺功能障碍[4-5]。

肺段支气管作为肺叶支气管分支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可通过解剖分离肺段支气管,切除病灶组织,从而实现正常肺叶最小化切除[6]。基于此,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术式具有手术切口更小、对患者损伤更轻的优势,可在根除病灶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保留病变肺叶正常组织,最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进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7-8]。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耗时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且与术前比,术后1 周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其相较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减小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优势显著,但其可延长手术时间,可能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手术操作更为复杂有关。

既往研究表明,手术操作及术后疼痛可从一定程度上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削弱机体抵抗力,影响预后[9]。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通过分析两组各项血清因子变化发现,与术前比,术后3 d 两组患者各项血清因子均升高,但研究组各项血清因子升高幅度较小,说明两种手术均可对肺小结节患者机体造成一定创伤,引发患者术后出现炎症反应。但相对来说,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患者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考虑其原因可能也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较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能更大程度上保留正常肺组织、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有关。此外,邱干等[10]研究表明,相较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保留了更多的健康肺组织,创伤更小,且胸腔引流时间短,疼痛减轻,故利于患者术后咳嗽排痰,肺复张更快,从而减少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随访期间,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更低,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相较于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综上,相较于肺叶切除术,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病灶患者,可最大程度上保留正常肺部组织,减少对患者机体的创伤,进而减少患者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且可减小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但会延长手术时间,对于机体耐受力较差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猜你喜欢
肺段肺叶胸腔镜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帕瑞昔布钠用于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前镇痛的效果
两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三孔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