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兵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13)
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我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一课。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念的形成、意志品质锻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办高职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办高职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生源属于兜底性生源,来自中学升学选拔的最后一个批次。因此,民办高职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自我认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把民办高职学生培养成社会欢迎的技术技能人才,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开展好适合民办高职学生的国防教育,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合到国防教育中,对民办高职学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国防意识,提高公民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笔者理解的高校国防教育是指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技能,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的内容,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使学生树立大国防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民办高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民办高职学校的国防教育在加强军事理论知识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育的同时,更应该侧重学生基础行为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受教育者通过自我控制而形成的不需要外部监督就能表现出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2]。笔者理解的民办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要考虑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养成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方式等。养成教育是对学生实施其他教育的基础,关乎其他教育的成效,关乎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系统的管理训练,使学生形成稳定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养成教育的基石[3]。行为习惯包括学生的生活、学习、锻炼以及日常行为等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坚定的意志品质、积极的精神风貌和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基础和前提。民办高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的管理,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并通过意志品格的塑造和行为反复训练来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约束能力,逐渐养成规范化、自动化的行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民办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高职学校生源现状。民办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自高考录取和中职升学的最后一个批次考生,还包括面向社会招录的一批同等学力人员,处在高校录取学生的最后一个段位,处于高等教育生源金字塔的最底端。学生构成有职高学生、中职学生、技校学生、普高学生以及一部分社会人员,结构较为复杂。这批孩子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纪律观念不强,整体上缺乏自信心,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行为习惯养成亟待加强。目前来看,随着我国公办高校的不断扩建扩招和国家人口出生率的最新变化,民办高职学校的生源现状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
国防教育现状。《大纲》(2006 年修订)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学校应当按照本《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高校将国防教育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开展了国防教育的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了解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笔者采用了实地访谈、资料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兄弟院校进行了国防教育现状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民办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国防教育的开展,注重发挥军事技能训练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促进作用。以笔者的工作单位为例,学校在国防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搭建了专门的国防教育平台,如设立国防教育学院、开设国防后备班级等。除执行《大纲》标准外,增加军事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并将国防教育延伸到课后,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通过国防教育,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从而推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养成教育的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更加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基于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状况,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一贯重视的问题,是学校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学校普遍重视养成教育,并且针对如何实施养成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比如,对国防后备班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以国防后备班军事化管理带动全院学生的准军事化管理,将国防教育贯穿到其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实施了“唤醒、养成、铸魂”三项育人工程,对养成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但是如何进一步推向深入,还需继续探索和研究。
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对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国防教育所包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其成才报国的愿望。国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马克思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从民办高职学生成长发展过程来分析,就不难看出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对学习的自信、对自己成长的自信。国防技能训练和国防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充实的训练中得到心智的锻炼,在刻苦的磨炼中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国防教育所包含的意志品质锻炼和个人拼搏精神的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激励学生确立奋斗目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自信,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促进民办高职学生的学习,是民办高职学校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民办高职学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让学生从不排斥学习,到主动学习,最后让学习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觉行为,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首先,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能有效克服民办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的畏难、懒散情绪,激励其在学习上自律、刻苦、勇于攀登。其次,国防教育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爱国之情须履报国之行。拿什么报国?唯有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练就立身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民办高职学生的行为失范的现象较为普遍,需要及时纠正与规范。特别是要让学生明确基本行为规范的要求,注重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严格的军事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控能力,使学生的行为符合大学生的行为准则。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将国防教育和民办高职学生的行为规范的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将新生的军训和入学教育有机结合,在军训中融入基本行为习惯的训练和要求,逐步规范学生行为。在推进国防教育的实践中,行为的训练是按照学生接受的规律循序推进的,按照计划实施训练和检查,使学生的行为逐步达到规范的要求。
良好的习惯需要培养,将对学生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反复的训练和强化,逐步得到学生自觉的执行,这就是养成。国防教育让学生明确了基本规范的评价标准和实践要求,并通过程式化的训练和管理,从基础抓起,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探索将集中的军事训练与常态化的国防教育活动相互结合,将一些军事管理的方式借鉴到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通过平时的训练和管理不断推动学生习惯的养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是民办高职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政策和法律依据。2019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高职学校如何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参照依据。国防教育的任务同样是立德树人,与民办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是一致的,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首先,民办高职学校要认识到国防教育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正向影响作用,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要从学生习惯养成的角度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学校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谋划国防教育的开展,从认识国防教育对民办高职学生教育管理重要性的角度来推进国防教育的落实。学校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计划方案、落实行动部署。最后,应加大对国防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从学校层面高度重视国防教育,从教师层面关心投入国防教育,从学生层面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构建国防教育较好的保障体系,形成国防教育良好的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需求、符合自身特色的国防教育模式是民办高职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需要。
首先,学校应该参照《大纲》的要求,开好军事理论课,明确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并将军事理论的教育与学校的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等进行有机融合,让显性的国防教育和隐性的国防教育相结合,使军事理论课的教育效果得到提升。其次,要将军事技能训练与学生素质拓展、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结合,让军事技能训练结合民办高职学生的管理特点,让训练取得军事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取得养成教育的效果。最后,要搭建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育载体。好多民办高职学校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有的引导兴趣爱好相投的学生组建了国防教育类社团。有的为培养义务兵员组建了国防后备班、国防学院。有的开设了国防教育大讲堂、将军大讲堂等,开展品牌国防教育讲座。有的成立了素质拓展中心,将国防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进行结合。总之,形式多样地搭建国防教育实施平台,注重全校性的国防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开展有特色的国防教育活动,点面结合开展国防教育,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正常情况下,高等学校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对于民办高职学校来讲,上好学生的第一课至关重要。开学的军事技能训练要结合学生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训练,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首先,要重视新生第一课。上好第一课对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同样会给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一个基础。要科学制订第一课的实施计划,计划要兼顾到学生在校三年的养成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在校三年的教育管理。其次,要全院协同实施新生第一课。要把握住新生第一课是给学生立规矩、提要求的关键窗口期,是告知学生守住底线、不踏违规违纪的红线的关键时机,也是开始学生养成教育的最佳时刻。因此,需要全校协同科学实施第一课的计划,提升第一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新生第一课要突出一日行为规范的养成管理。明确大学学习生活的一日行为规范要求,并从头开始抓好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的管理,从早晨的起床到晚上的就寝、从课上到课后、从学习到活动,督促学生按照一日行为规范制度去落实,为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基础。最后,要发挥第一课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第一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时刻,针对民办高职学生更是要发挥第一课的唤醒功能,唤醒学生的自立自信自强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激励学生成才动机,引导学生确立奋斗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因此,民办高职学生的大学第一课需要全员思想高度统一,全校步调协调统一、全方位推动落实,努力让学生进校有目标、学习有方向、行为有管束、习惯有养成。
朋辈辅导是20 世纪中期美国在心理咨询领域发展起来的,在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由一群同龄人,在相同的环境下,围绕共同的任务,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彼此帮助、鼓励、支持,形成了特殊的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之间是朋辈关系,他们之间的情谊由于朋辈教育和辅导而更稳定和持久。朋辈教育基于朋辈之间相似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将其转化为朋辈教育活动开展的优势,并将朋辈关心的话题、朋辈群体易接受的活动形式作为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活动的成效,促进价值观念、知识和技能的传递[4]。在民办高职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国防教育发挥好朋辈辅导的作用,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
首先,发挥退役复学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民办高职退役复学的学生从学校中走向部队,又从部队退役回到了校园。从学生到军人再到学生,这之间发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前后之间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是尤为显著的。因此这批退役复学的学生是民办高职学校推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宝贵资源。实践中,这样的学生大都作为高校军事技能训练的补充力量参与到学生的军训当中,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被编入属地民兵队伍当中,他们中大多数被高校作为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通过朋辈教育与辅导,对身边同学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其次,发挥学生团体的引领作用。对国防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建国防教育类社团,围绕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推进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带动广大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民办高职学校应该支持并引导这样的社团发展,发挥社团在学生中的凝聚和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围绕共同的目标,信守各自的承诺,履行各自的义务,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章程的规定等。通过学生团体开展系列国防教育活动,推进其学习和进步,并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成长。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如何通过国防教育促进民办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国防教育在民办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的正向影响作用,除了以上提出的措施和建议外,还需要在进一步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探索民办高职学校在国防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推进民办高职学校的国防教育的开展,不断促进民办高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学校的育人使命,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