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3-11-27 02:11:04王金珠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学策略

摘 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探索指明了方向。教师深入了解政策本质,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展开分析,从设计游戏活动、优化学习评价、调整作业结构、开展趣味实践四方面入手,详细论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以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9-0018-03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指出,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小学数学“减负增效”

要求更严格。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重构教学流程,调整作业结构,获得丰富的教学成果。

一、“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

(一)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打破现阶段“保护式”教育方式,倡导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丰富课堂样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双减”

政策要求,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将教学实践方向由知识本位变为学生本位。教师基于“双减”政策,革新教学理念,运用情境、实践活动等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持与保障,有利于完善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二)优化数学课后作业设计

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中重点强调的内容,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数学作业内容以重复性作业为主,让学生机械性地巩固理论知识。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积极革新作业设计理念,调整作业结构,创新作业内容,不断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实现了从具体策略到教学服务水平全面推进的目标。这使学生的多样化数学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作业中的机械、重复性内容不复存在,有利于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提倡教师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多样性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在校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关,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双减”政策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教师把重心转移到满足小学生的需求上。因此,数学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课后作业练习[1]。针对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设计多样性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后作业,能有效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创新数学课后服务活动

课后服务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学习保障和学习资源支持,让学生妥善安排课后学习时间,巩固学习基础。“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基于“双减”政策,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优化课后育人活动,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学习活动,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教师开展丰富的科普、阅读、兴趣活动,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答疑、指导等,能创新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拓展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渠道,做强做优学习服务工作,达到减负增效目标。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设计游戏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环节,使学生快乐学习,感受数学的价值,做到寓教于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动向及学习表现,进行问卷调查并研究学情,在游戏设计中融入与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内容,驱动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建构知识体系[2]。教师可以针对概念知识、解题方法等重难点知识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利用游戏教学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本节课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质量单位。

1.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深化知識学习印象

“克和千克”一课要求教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学习质量单位知识。教师可以出示电子秤、体重秤等道具,组织学生开展“称量物体”游戏,分别用电子秤称量牛奶、袋装盐、酱油、积木等物品,根据得到的重量示数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设置“购物”情境,要求学生扮演顾客和商家,模拟称量、支付等行为,同时在与人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初步建构1千克、1克的重量观念。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站上体重秤,以对比体重示数的方式,建构克和千克的概念。

2.组织互动数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互动游戏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三人一组,分别负责称量、记录、比较。在游戏环节,学生可自由选择工具,对水桶、扫把、衣物、薯条等物品进行称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游戏任务,将物体按照重量大小进行排序,以此激发良性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在互动游戏中,学生会在小组内高效交流,根据前人称量数据进行记录、比较、排序,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习体验。

(二)优化学习评价,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评价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重要导向作用,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态度,并正确看待自己的阶段学习情况,为后续学习作好准备。教师可以从优化学习评价的角度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客观点评,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客观分析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驱动学生主动反思、学习。吴丽萍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新探索》研究中指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重在培养学生“乐学”的态度,使他们通过积极探究数学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3]。

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激励性语言即时评价学生的课上学习,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客观的评改建议。

1.提出即时评价,笃定学习方向

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让学生找出正方形、长方形,在知识迁移中,帮助学生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知识,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画出的图形,提出以下三类即时评价,让学生笃定图形学习方向:(1)运用诊断性评价语言点评学生对图形特点的阐述情况,指出不正确的描述并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改正错误;

(2)运用形成性评价点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要求学生在分析图形概念的同时关注图形结构,使学生明白图形各部分名称、特点;(3)运用总结性评价点评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建立评价档案,培养“乐学”态度

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回答问题的次数记录在评价表上,结合学生对不同图形的认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写出具体的作业评改建议,辅以激励性的学习点评话语,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并能结合教师提出的具体建议,在下一阶段弥补学习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将多次记录的评价表整理成评价档案,收纳进学生的档案袋中,以便进行学情分析和学生反思。教师可以在期中、期末阶段,向学生提供评价档案,让学生在分析档案的同时,明确阶段学习成果与不足,保持数学学习的信心,形成“乐学”态度。

(三)调整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进一步丰富作业内容,压减作业总量,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可以设计层次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可以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4]。教师可以根据原有作业内容及课程目标,设计基础性作业,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进阶性作业,科学调整作业结构,确保不同难度作业内容配比均衡,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学习基础,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算理分析”基础性作业,让学生巩固小数乘法算理学习基础,也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进阶性作业,要求学生解决有难度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1.设计基础性作业,巩固算理基础

“小数乘法”基础性作业设计如下:(1)分析小数乘法算式,研究整数乘法运算律与小数乘法运算律的关系;(2)完成三道计算题并验算;(3)判断不同小数乘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基础性作业以乘法计算题为主,目的是检验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程度,意在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教师还可以在基础性作业中融入开放性问题,如“怎样解决小数乘法题最方便?”,

让学生在复习算理的同时,思考简便算法,发展创新思维。

2.设计进阶性作业,提升计算能力

进阶作业相较于基础作业难度有所提高,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小数乘法知识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应用题中设计有关计费标准和里程数变化的问题,提出运用小数乘法计算出租车行驶一段路程费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小数乘法计算能力提升的目标。

(四)开展趣味实践,完善课后服务教育体系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但学生并不会自主思考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5]。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开展指向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趣味实践活动,顺应“双减”政策,在课后为学生答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真正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手工課制作不同的“鸽巢问题”模型,利用有趣的动物形象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在实践中设计多种任务,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教师要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致力于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发挥学校育人优质资源的优势,完善课后服务教育体系。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实践,运用不同的道具代替问题中的“鸽子”,组织学生在“鸽巢问题”模型的指示下,自行研究问题解法。教师利用多种道具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分析鸽巢问题,提示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后作业设计,缓解学生的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创新课后服务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教师要明确“双减”政策要求,在教学中设计游戏活动,优化学习评价,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数学学习态度。与此同时,教师要调整原有的课后作业结构,开展趣味实践活动,真正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教育体系,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回归校园,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松林.“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理论研究[J].新课程,2022(40):15-17.

[2] 张斌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亚太教育,2022(19):150-152.

[3] 吴丽萍.“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新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2(26):80-83.

[4] 郑东元.“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25):28-29.

[5] 康奇妙.“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J].新教师,2022(8):49-5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含帮扶项目)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jxczx22-277)成果。

作者简介:王金珠(1979.11-),女,福建沙县人,

任教于三明市沙县区翠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教学策略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助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