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助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文章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时,应当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引下,以目标为导向,应用过程性评价,推动教学目标落地,增强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目标导向;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9-0009-03
在教育评价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教学评价从聚焦知识与技能的测试文化转向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文化,从重视结果的评价范式转向重视过程的评价范式[1]。在教学评价发生如此转变之际,学者、专家提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协调配合[2]。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生学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學评价贯穿教师教、学生学的始终,助推教学目标落地。由此可见,“评”是“教”和“学”之间的桥梁。“教—学—评”一体化中的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重在发挥“教”“学”间的桥梁作用,推动教学目标落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
一、过程性评价的论述
(一)过程性评价的界定
尽管国内外学术界早已对过程性评价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如张曙光教授认为,过程性评价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各种学习信息,并进行即时、动态解释,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优化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学习增值的活动[3]。高凌彪教授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内容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学业评价方式[4]。从现有研究成果可见,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因此可以将过程性评价界定为一种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制订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依托,以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依据,应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二)过程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1.注重学生个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在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过程性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性,重在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5]。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助力。过程性评价结果是否公正、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价主体的单一很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具有主观性,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参与过程性评价的主体不能仅有教师,还应有学生、家长,以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
3.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方式是影响评价结果及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关键因素。过程性评价方式较丰富,如课堂观察、小组分享、对话交流、学习反思、随堂练习、课本剧表演、汇报展示等[6]。通过应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从不同层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促使学生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4.评价结果合理利用
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馈。在评价结果的作用下,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善用过程性评价结果。
二、过程性评价的应用
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是重要的语文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先设定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目标,再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继而紧抓教学过程,落实教学评价,实现教学目标。
(一)设定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目标
要想有效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必须先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明了语文教学方向,教师可以研读《课程标准》中有关于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设定教学目标。
以第三学段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为例,《课程标准》在“整本书阅读学习内容”中要求学生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感受并讲述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阅读优秀作品,学会梳理基本内容,讨论各自感兴趣的话题;梳理、反思阅读生活,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整本书阅读经历、阅读体会和阅读方法。“阅读与鉴赏”目标为: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综观《课程标准》,
文学名著阅读教学重在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围绕阅读质量,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见表1:
(二)建构文学名著阅读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评价学生的价值尺度和界限。评价标准是对教学目标的细化,可以指明学生在不同方面应当达到的程度。学生达到相应的程度,其实就是在实现学习目标。对此,在确定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目标后,教师要设置具体的评价标准。
第三学段文学名著阅读质量目标的宏观层面指向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品味;中观层面指向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情感;微观层面指向读懂一本好书。其中,宏观层面目标是基础,中观层面目标是核心,微观层面目标是落脚点。依据泰勒的目标评价法,教师可以从这三个层面的目标中提炼出四个指标——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和阅读
情感。
以阅读方法为例,第三学段的学生要使用朗读、默读、跳读等方式探寻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要使用圈点批注、填表法、作图法、建立阅读记录单法等策略进行听、说、读、写。基于此,教师建构文学名著阅读评价标准,具体见表2:
(三)落实文学名著阅读评价
1.活用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教学评价便利。教师、学生、家长要把握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等。
以阅读名著《西游记》为例,大部分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计划,每天阅读一部分内容,了解了故事内容,感受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他们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故事。于是,教师组织读书沙龙活动,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彼此喜欢的故事。在交流的过程中,各自成员描述自己喜欢的故事,谈论自己的阅读感受。其他组员在倾听时,赞赏他人良好的阅读表现,同时提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之后,教师鼓励各组选定一个故事,将它改编为课本剧,并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演练。在此过程中,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提出个性看法,最终获得一份全员满意的剧本。接着,组员围绕故事的发展,在反復演练中一遍遍地熟悉故事内容和人物。
在学生练习后,教师搭建舞台,鼓励每组轮流登台表演。同时,教师邀请一些学生家长进入课堂,化身观众,认真观看表演。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家长讨论故事情节是否完善、人物性格特点是否明显等,确定各组的良好表现和不良表现。在每个小组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点评。
通过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切实地了解了文学名著阅读情况,尤其了解了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便于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查漏补缺,达成教学目标。
2.善用评价结果
教学评价结果是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支撑。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评价结果明确教学情况,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策略等,确保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学情相契合,促使学生获得体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机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落实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善于应用评价结果。
例如,在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时,教师细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发现大部分学生尚未真正理解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准备开展文本细读教学活动,以几个典型故事为立足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问法等,引导学生走进文字语言,深入探寻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在学生探寻后,教师继续组织课本剧表演活动,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既可以推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走向深处,又可以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目标是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可以使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始终,助推
教、学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切实增强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评”一体化意识的指引下,依据《课程标准》,设定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具体情况,建构不同维度的评价标准,继而以日常教学为依托,以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表现为依据,与学生、家长一起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并灵活地应用教学评价结果,推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深入开展,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燕涣.小学语文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内涵、维度及路径[J].小学语文,2023(5):83-88.
[2] 张秀芹.“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课堂重构新态势[J].教师,2023(4):39-41.
[3] 盛鸿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原则、向度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38(6):37-42.
[4] 黄立宇.目标导向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测量与评价[J].教育界,2020(24):9-10.
[5] 金香.目标导向 有效活动 学评一致[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3):60-61.
[6] 李向阳.小学语文课堂“过程性评价”的多元观照[J].考试与评价,2020(2):53.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市第十一期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2年度课题“目标导向下的小学高段文学名著阅读过程性评价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ZSD082022008)和厦门市第六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跨学科视域下的高段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X6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秦霜霞(1988.4-),女,重庆人,任教于厦门五缘实验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