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勿忘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2023-11-27 03:01:41徐芳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幼小衔接培养策略

摘 要: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表现一般为好奇与兴趣、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性、想象与创造、反思、独立性等。教师要把握幼小衔接时机,从上述七方面入手,探索适宜策略,着力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准备。文章围绕这七方面内容,详细阐述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为其他幼儿教师提供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借鉴,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9-0093-04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将学习品质培养贯穿于幼儿教育始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打好入学适应和长期发展的基础。对此,在实施幼儿教育时,教师要把握幼小衔接时机,依托日常教学,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質。幼儿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好奇与兴趣、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性、想象与创造、反思、独立性这七方面的技能与能力[1]。由此可见,这七方面内容,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入手点。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紧扣这七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应用不同策略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

好奇与兴趣是幼儿学习品质的萌芽。众所周知,幼儿对周遭的新鲜事物感兴趣,且善于观察[2]。在观察之际,幼儿会有各种各样的发现,产生好奇并主动发问,如“是什么”“为什么”,由此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积极展开探究。进入小学后,幼儿将面对诸多变化。当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时,他们会积极地面对新变化,慢慢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对此,在实施幼儿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为幼儿提供新鲜事物,借此引发幼儿的好奇与兴趣,驱动幼儿积极地体验活动,顺其自然地产生好奇心与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一天早操结束后,一群幼儿围着一堆“亮闪闪”的东西指指点点。教师走到他们身边,侧耳倾听,发现他们在讨论那堆“亮闪闪”的东西是不是冰。幼儿们的好奇心给了教师灵感。教师捡起几块“亮闪闪”的东西,并将幼儿带进教室里。当幼儿坐到各自的座位上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觉得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有的幼儿说是冰,有的幼儿说是玻璃。面对不同的回答,幼儿探究兴趣高涨。于是,教师追问:“冰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怎样判断这些‘亮闪闪的东西是不是冰呢?”幼儿兴致愈加高涨,纷纷迁移生活经验,联想冰的样子,并踊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如果能化成水,就是冰”。此时,有的幼儿提出问题:“怎样让冰化成水?”其他幼儿踊跃作答,同时想要动手操作。教师为幼儿分发之前捡到的“亮闪闪”的东西,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操作。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于是,教师依据幼儿喜好,创设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由此可见,教师营造幼儿喜欢的环境,同时不断给予幼儿新鲜的刺激,能使幼儿产生好奇心与兴趣,积极体验各类活动,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幼儿积极体验各种活动的驱动力。《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学前儿童》研究报告指出,儿童在自己探寻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动机。同时,在强烈动机的驱动下,他们会继续探寻。由此可见,主动性是幼儿在主动探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3]。此外,

小学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要积极探究学习内容,或主动与他人互动,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所以,在实施幼儿教育时,教师要还给幼儿主动权,鼓励幼儿自主探寻。

例如,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幼儿进入了活动区域。在放好进区卡后,红红开始在美工区四处走动,同时嘴巴里念叨:“我之前设计了一个包包,要怎么做出来这个包呢?”边念叨边观察材料区。突然,她眼光一亮,兴致勃勃地拿起一个纸盒、一捆扭扭棒、一把剪刀和一卷双面胶。当将各种材料放到操作台上后,文文好奇地问:“你准备做什么呀。”红红开心地说:“我之前在美工区设计了一个包包。这次我要用这些材料把它做出来。”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提出活动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走进了美工区,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主动选择活动材料,探索新任务和新玩法,乐于与其他幼儿交流,共享各自的想法,充分展现出了极强的主动性。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然而然地调动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培养幼儿的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是个体对目标的认识、情感态度与评价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应,对个体是否能完成某件事情起着导向作用。幼儿的目标意识直接反映出想要做什么[4]。在确定要做什么后,幼儿会在目标意识的作用下积极探究做法,并就此进行实践,逐步走进深入学习过程。在进入小学后,幼儿会在强烈的目标意识的作用下有目的地学习。然而在实际中,大部分幼儿的目标意识不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因此,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时,教师要依据活动情况提出问题,帮助幼儿增强目标意识。

例如,在《搬过来,搬过去》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先开展师幼共读活动,和幼儿一起借助图画和文字,了解长颈鹿在搬到鳄鱼家时所遭遇的种种困难。立足幼儿的绘本阅读情况,教师以鳄鱼搬到长颈鹿家的故事为重点,向幼儿提出问题:“长颈鹿在搬到鳄鱼家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大家觉得鳄鱼搬到长颈鹿家,会不会有困难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没有直接让幼儿阅读绘本,而是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猜测鳄鱼会遇到哪些困难。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幼儿提到各种各样的推想。例如,鳄鱼是生活在水中的,长颈鹿家没有池塘;长颈鹿家的东西都很高,鳄鱼够不着。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鼓励幼儿带着问题走进绘本,思考以下问题:“鳄鱼遭遇的困难和我们想象到的一样吗?鳄鱼到底遭遇了哪些困难?”在问题的驱动下,幼儿走进绘本。在此过程中,明明先观察绘本封面,快速浏览和教师一起读过的内容。当读到鳄鱼要搬到长颈鹿家这一内容时,放慢阅读速度,认真观察图画内容,小声说道:“鳄鱼也太可怜了吧。长颈鹿家的桌子这么高,

凳子也这么高,它可怎么爬上去呀?”明明就这样,一边阅读图画一边思考一边描述,发现了鳄鱼搬到长颈鹿家后遭遇的种种困难。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目标意识。同时,幼儿在目标意识的作用下,始终牢记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发地带着问题走进绘本中,边阅读边思考,从图画中探寻到了问题答案,实现了对绘本内容的深入认知。此外,幼儿在投身绘本阅读活动的过程中,专注地寻找问题答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专注力和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品质。

四、培养幼儿的专注性

专注性包括坚持与注意。其中,坚持是幼儿在参与各种活动(如集体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表现——坚持完成活动任务[5]。在进入小学后,幼儿倘若有较强的专注性,就可以跟上教学进度,产生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因为幼儿的注意发展以无意注意为主,很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影响而放弃正在进行的事情,不利于提高专注性。因此,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始终关注幼儿,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并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指导,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坚持参与活动,提高专注性。

例如,活动区时间到了,亮亮选择到益智区玩七巧板。在刚开始玩的时候,他先认真阅读七巧板的拼图范例,还试着操作手中的七巧板,拼出相应的图形。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摆弄七巧板,正在尝试拼出一个小狗。只见他拿起一个小三角形,用它充当小狗的脑袋;拿起一个大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它们充当小狗的腿和身体。现在,他的手中只剩下一个小三角形、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他反復颠倒位置,想要将它们作为小狗身体的一部分。经过一次次的尝试,他还是没能合理地使用这两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此时,他变得烦躁起来,用手将桌面上已拼出的图形弄乱。教师在发现此情况后,立即走到他的身边,温柔地安抚他:“你准备用七巧板做什么呢?”在平复情绪后,他慢吞吞地说道:“我打算拼一个小狗。但是,拼到最后,

剩下两块三角形,不知道用在哪里。”在了解情况后,

教师进行引导:“你拼一拼,我看看是什么样的小狗。”

在他拼出之前的图形后,教师提问:“你看看你的小狗,

还缺少什么呀?”经过观察,他发现还缺少耳朵和尾巴。于是,不用教师多说,他将两个三角形充当耳朵和尾巴。此时,他还主动地发现问题:“小狗的尾巴这么长,耳朵和脑袋一样大,有点不合适。该怎么办呢?”带着这个问题,他推翻之前的图形,重新操作起来。在此次操作的过程中,他将两个小三角形作为小狗的耳朵,将正方形作为小狗的脑袋,将一大和一小三角形作为小狗的身体,将剩下的平行四边形作为小狗的尾巴。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兴趣的作用下,幼儿会集中注意力,自主体验活动。但在此过程中,幼儿会遭遇各种问题,无法坚持体验活动。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同时给予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发现问题成因,继续集中注意力,坚持完成活动任务,由此解决了问题,提高了专注力。

五、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是个体对大脑中存在表现的再加工、改造和充足的心理过程。创造是个体在头脑中产生新想法,并将就此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下,幼儿会主动解决诸多问题。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正在遭遇诸多的入学准备问题和入学适应问题。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经历问题解决过程,做好入学准备,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在此过程中,幼儿会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借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美术活动《拖墨借形想象》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刷子、墨汁等。教师鼓励幼儿用刷子蘸取墨水,使用点、拖、抹等方法,在纸面上创作出不同的墨块,并发挥想象力,将墨块想象成不同的事物。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兴趣盎然,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形状各异的墨块。在创作后,幼儿毛遂自荐,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介绍。如果果指着自己的作品,说道:“大家看,这像不像一只小猫呀?”蕾蕾指着自己的作品说:“我感觉这个墨块像是一朵小花,小花正仰着头看着天空。”轮到苏苏了。苏苏呆呆地看着自己的作品,不知道墨块像什么。教师发现此情况后,试探地说:“我感觉你创作的墨块像一只小马。”听到教师的话语后,苏苏摇摇头,说道:“我感觉不太像马,而是像大象。”教师趁机追问:“你怎么看着像大象呢?”苏苏指着作品说:“你看,这里大大的一块像是大象的身体。这里长长的一条线,像是大象的鼻子。这里短短的一条线,像是大象的尾巴。马的身体没有大象大,尾巴比大象的粗,鼻子比大象的短。”教师认真倾听苏苏的表述,并对此进行肯定。同时,教师还鼓励苏苏观察并描述其他人的作品。在获得了表述满足感后,苏苏兴趣愈加浓厚,认真地观看他人的作品,并展开想象、描述。

由上述案例可见,在活动区,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觉进行创作,顺其自然地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过程中,幼儿虽然遭遇了困难,但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想象,解决了问题,因此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幼儿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

六、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将外化的学习材料内化为自身智慧的活动,是提升多样能力的重要途径[6]。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学习不单单是积累和总结的过程,更是反思和调节的过程。通过反思和调节,幼儿会发现学习中的潜在原则,继而举一反三,提高了学习质量。在进入小学后,幼儿会进行多学科的学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幼儿会遭遇诸多学习问题。反思则可以使他们发现学习问题,查漏补缺。同时,反思也可以使他们灵活地应用所学,加深对所学的认知。因此,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时,教师要依托各种活动,给予幼儿反思机会。

例如,在科学活动“屋顶的秘密”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究屋顶的形状及作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屋顶有平顶和坡顶,具有防雨、防热等作用。立足幼儿的探究成果,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觉得平顶和坡顶,哪种防雨的效果更好呢?”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幼儿争论不休之际,教师趁机组织实验探究活动,鼓励他们操作材料搭建屋顶,判断哪种屋顶防雨效果好。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幼儿用亚克力板搭建不同的屋顶,并倒水,观察水的流速,最终发现斜顶的防雨效果好。教师及时对他们的做法及发现进行赞赏。同时,教师追问:“屋顶的防雨效果除了与形状有关外,还和什么有关呢?”受此问题的驱动,部分幼儿迁移科学经验,提到材料。于是,教师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材料,如棉布、木板、瓦楞纸等,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材料搭建相同形状的屋顶。在此次操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有所发现。例如,轩轩说:“我对比了棉布和表面平滑与凹凸不平的两种木板,发现用棉布做的屋顶最容易存雨水,防雨效果不好。表面凹凸不平的木板防雨效果不如表面平滑的木板防雨效果好。”在轩轩说完后,甜甜露出羡慕的眼光说:“我不太会做实验,可以和轩轩一起吗?”轩轩欣然同意,和甜甜一起操作实验。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普遍具有实验操作兴趣。在兴趣的作用下,他们不但能操作实验,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建构科学认知。操作实验、建构认知的过程,正是幼儿进行自主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发展反思能力。少部分幼儿虽然不太能顺利地做实验,但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身不足,向他人寻求帮助,借此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弥补自身不足的基础上发展反思能力。

七、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个体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主动完成工作的心理品质[7]。独立性与专注、兴趣与好奇等学习品质相伴。在进入小学后,幼儿需要独立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等。所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尤为重要。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尽量将活动权力还给幼儿,驱动他们独立体验活动,顺其自然地培养独立性。

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用示范法为幼儿演示跳绳。在演示的过程中,幼儿细心观看,自主分解动作。在教师演示后,幼儿拿起跳绳主动练习起来。只见乐乐练习了好几次,每次都会将脚踩在跳绳上。虽然屡屡失败,但乐乐毫不气馁,开始观察其他小伙伴。在观察的过程中,他发现有的小伙伴跳得很高,等脚落地的时候,跳绳正好从脚下穿过。于是他开始模仿这些小伙伴的动作。多次尝试后,他的脚终于不会踩在绳子上了。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主动地询问教师:“为什么老师跳得不高,却不会踩到绳子呢?”教师再次进行演示,鼓励他观察。在这次观察过程中,他发现教师虽然跳得不高,但摆动绳子的速度很快。带着这个发现,他继续练习。通过这样一次次的练习,他渐渐能熟练地跳绳了。在能熟练跳绳后,乐乐主动与其他小伙伴合作,探索多样玩法,如单脚跳、双脚轮换落地跳、双人跳等。丰富的玩法顺其自然地提高了幼儿的跳绳水平,使他们获得了满足感,还培养了对跳绳的兴趣。

由上述案例可见,当幼儿具有了独立性,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会展现独立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掌握活动内容,同时进一步增强独立性。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此阶段,教师要立足幼儿学习品质的构成要素,有策略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性、想象力與创造力、反思能力和独立性,由此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体验教育活动,同时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为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春彦,张月.聚焦幼儿学习品质 助力科学幼小衔接:以大班建构实习场“我心中的小学”为例[J].幼儿100(教师版),2022(Z1):17-21.

[2] 马晓文.谈谈高瞻课程模式下的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方法:以小班项目活动“下雨的日子里”为例[J].幸福家庭,2021(19):73-74.

[3] 任慧敏.3~6岁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实践之困与策略思考[J].教育观察,2021,10(24):23-26.

[4] 杜倩.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1.

[5] 吴杨.区域游戏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表现特征与支持策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1.

[6] 邱菲菲.重视艺术活动 发展学习品质:美术活动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2020(51):198.

[7] 李涛,姜辉,余雅洋.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启示[J].教育观察,2020,9(28):41-43.

作者简介:徐芳(1991.2-),女,甘肃镇原人,任教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南区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庆阳市学前教育教学一等奖。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幼小衔接培养策略
区角游戏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培养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2:20:29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20:25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56:34
初谈幼小衔接之家园配合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10:08:40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考试周刊(2016年80期)2016-10-24 11:17:47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