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教育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探索

2023-11-27 02:19王刚
医学美学美容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王刚

【摘 要】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皮肤病性病学》课程组任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想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承载身边优秀医学工作者事迹,传承古人之大智,激发创造活力,强化职业使命与担当,承袭皮肤病性病学科特点,树立良好医风医德等方面实现传授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统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皮肤病性病学;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20-0129-04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2020年思政课程建设项目(编号:qdlcxy-202004)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ology

WANG Ga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Qinghai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Xining 810000, Qinghai, China)

【Abstract】The teachers of the course group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in the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actively carry out curriculum reform and teaching research, fully ta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and run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By carrying the deeds of outstanding medical workers around them, inheriting the great wisdom of the ancients, stimulating creative vitality,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inheri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and establishing good medical ethics, the unity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realized, and students are actively guided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Key words】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中提出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制定了相应的纲要。习近平同志于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查时表示:我国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辉煌发展规划全局和全球百年未有之重大变局,胸怀“国之大者”,掌握全球大势,勇于承担,善于作为,为服务于我国富强、中华民族复兴、人类民生福祉而奉献努力[2]。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来满足国家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提出的新的挑战。皮肤性病学是涵盖面宽、系统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专业,既拥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系统,也包含于其他临床学科中,为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部分。《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两项内容,是我国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医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新时代党对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对科学技术进步和优秀人才的要求。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形势下的合格医学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努力。根据习近平同志谈话中所传达的精神,在日常对皮肤病性病学的经常性教育中进行“大思政课”,所谓“大思政课”应从多维度、多角度、各种方式对青年学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加以教学和指导[3]。任课教师作为临床医师,同时也作为教师,有责任使医学生在掌握皮肤病性病学知识的同时,树立崇高理想,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理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皮肤病性病学》课程组任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把爱国精神、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入皮肤性病学专业课教学中,贯穿皮肤性病学的教学全过程,实现传授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统一,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承载身边优秀医学工作者事迹,重温铭记“希波克拉底誓言”

将临床医生救死扶伤的热点案例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加强医学生的思想修养建设。指导学生们又一次地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重温在这医学生刚入校的第一课就学会和公开宣讀的承诺:不忘初衷,牢记责任,尽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结合当地情况,通过讲述身边优秀医学工作者之事迹,通过思政教学向学生讲述像中国高原医疗事业的开创者吴天一教授、“从放羊娃到医学博士”高原医学专家格日力教授一样为医学教育的发展默默奉献的人[4],他们不畏艰难,思想坚定,只为能凭借自己一身知识,为社会、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强大的祖国而奋斗。告知每个医学生都应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有医学生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2 传承古人之大智,立足当下,激发创造活力

与现代医学发源地的西方国家相比,皮肤性病学在我国具有更悠久的历史。“疥”这一病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4世纪我国的甲骨文中。通过阅读堪称于中华皮肤科学史博物馆的《中国皮肤科学史》等相关资料,促使医学生知道和了解中国皮肤科学的发展和变迁,如其中推证出淋病最先被记载于1608年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赤白浊》[5]。《周礼?天官》有“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表明在当时的医学中就初步界定皮肤病学研究范畴,春秋三国时期对皮肤病的认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6]。医学生应传承古人之大智,立足当下,激发创造活力。

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逐步在我国的医学界出现。早期的皮肤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模式在探究、验证中药加西药治疗某种皮肤病疾病的疗效,进而逐步发展形成将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结合的模式,随着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发展到以临床为导向的基础研究[7]。

近年来,我国皮肤性病学工作者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紧密跟踪世界研究热点并力求有所创新,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皮肤遗传学领域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如我国皮肤性病学工作者发现了毛发上皮瘤和红斑肢痛症的致病基因等,在发现麻风、白癜风、银屑病的易感基因,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多种治疗手段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鲜红斑痣的治疗,我国国家一类新药“海姆泊芬”有良好的疗效。我国皮肤科医师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特异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等疾病。张福仁教授团队发现了“氨苯砜综合征”风险基因,使这一致死性不良反应可有效预防[6]。

通過学习我国的皮肤性病学历史,提醒医学生不仅要学习现代科技下的皮肤治疗手段,如各种激光、冷冻、注射等治疗手段,还要让学生知道、了解和学习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如针灸、拔罐等,这些治疗方法凝聚了先人无数的智慧结晶,经过时间和患者的检验,流传至今,而这些瑰宝不应被舍弃,需要继续传承,让这些古老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芒。

中西医的治疗从来不是相对的,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为治疗疾病而存在,是医生对抗疾病的一个有效武器。通过对古人、古方、古法、中西医结合的系统认真学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良好疗效事实,不断增强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医学生对疾病治疗的思维风暴,主动继承和发扬对于传统医学的钻硏探索,使之自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不断创新专业发展方式,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3 秉承救死扶伤之志,磨炼精湛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皮肤病、性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皮肤病性病发病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给患者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银屑病、红斑狼疮、慢性荨麻疹、湿疹、特异性皮炎、大疱性皮肤病等,长期反复发作,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甚至让患者痛不欲生,患者常伴有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医生应秉承救死扶伤之志,磨炼精湛专业技能,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做好安抚沟通工作,让患者对医生有足够的信赖感,对皮肤病治疗有很大的正向作用。

通过结合讲解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告知作者老舍先生在其作品文中描述的正是淋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属于典型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加强对性病的认识,结合具体事例,引申出在旧社会性传播病在中国曾猖獗传播。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实施了取缔妓院、改造妓女、组建医疗队到乡村和少数民族地方普查普治等综合的预防措施后全国基本消除了性病。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内的人口流动增加,国内的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性传播疾病又重新传播和蔓延。医学生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角色,认真履行作为一个医生的责任和义务,在正确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治疗疾患的同时,对性传播疾病患者进行系统正确的宣传教育。

利用身边的真实案例,言传身教,丰富《皮肤病性病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专业技术和思想上的提升。努力学习是防止陷入少知而迷、不懂而盲、一无所知而乱等困局的好药,是解决本事不足、本事慌乱、本事落伍的最有效办法。在皮肤病性病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利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医学专业、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 承袭皮肤病性病学科特点,树立良好医风医德

皮肤性病学的病理类型错综复杂,因此从事皮肤性病学科研究存在着许多困难,其中不但有与病患接触时潜在感染的可能,还有与顽疾痼疾反复斗争的现实,更有治疗时个体差异的复杂性[8]。皮肤性病学的专业特色是“窥一斑而见全豹”,直观性强、理论性强、操作性强。皮肤病的这种复杂性与皮肤及附属器所处的复杂病因体系有关。皮肤病和性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一般用“5D”模式来描述(即不适、外观影响、心理影响、能力丧失、死亡),其中心理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后者不但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可对其所患的疾病造成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课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也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8]。结合5?25全国护肤日活动,引导广大医学生凭借通过在《皮肤病性病学》教学中系统学习的知识,向广大皮肤病患者普及相关皮肤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关注、关爱皮肤病患者,给他们创造一个平等、友爱、和谐的社会环境。

针对于皮肤性病专业的这些特色,在皮肤病性病学中的实际临床案例和临床实践着手,将皮肤病性病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相结合,将皮肤病性病真实的临床案例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医学生的思想修养建设。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应遵循课程本质,挖掘课程内涵及专业文化特色[9]。切忌生硬加入思政元素而耽误专业教育教学时间,干扰正常教学节奏、冲击科学内容体系、增加冗余学习负担[10]。新媒体出现后,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的教学体系[11]。医学生会受到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的影响,尤其会出现在梦想与现实、社会主义理想与问题、民族与世界、利己与利他、小我与大我等方面遇到思想问题时,需要积极的在医学教育中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思政理论只有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散发思想光芒[12]。要从政治上入手、从社会思想上入手、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入手,用党的思想来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意识形态和思想。

课程思政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13]。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要从教育思想的高度深化认识和理解,要看到它的重要责任就在于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14]。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指导医师思政教育能力,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15]。通过承载身边优秀医学工作者事迹,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传承古人之大智,立足当下,激发创造活力,秉承救死扶伤之志,磨炼精湛专业技能,承袭皮肤病性病学科特点,树立良好医风医德等方面实现传授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统一,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职业使命与担当,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16]。

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育人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举,以内容为主导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从教学目标、内容到教学主体、评价、反馈等要素贯通全流程发展[17-19]。一方面要凸显思想引领的目标背景下,在聚焦育人、遵循梯次的原则下实现思政课内容和目标的统一序列,统一部署;另一方面在强调连贯性和整体性的任务中,努力打造一体化的研修、培训、培养、评价教学质量体系建设[20-22]。“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综合教育理念和德育工作指导方针,为立德树人指引了正确方向[23]。让医学生积极参与皮肤病性病学临床工作,让学生体验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该有工作态度,养成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的职业习惯,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医生和为实现“中國梦”的践行者。

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通过融入思政教育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议各医学院校在未来皮肤性病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 心怀“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警育才——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公安部直属高等院校引发热烈反响[J].公安教育,2021(5):10.

[3] 曾令辉.科学把握“大思政课”本质,培养时代新人[J].平安校园,2022(3):21-22.

[4] 让中国高原医学走向国际前台——记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格日力[J].中国人才,2014(15):42-43.

[5] 戴志澄,连石.中国皮肤科学历史的博物馆——大型史著《中国皮肤科学史》出版[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6):484.

[6]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

[7] 陈德宇.《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

[8] 蒋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7):1123-1124.

[9] 吴寒斌,高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文化理念与基本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0):152-155.

[10] 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9):17-22.

[11] 寇锐.主体视域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及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0):245-247.

[12] 段梦.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策略研究——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5):229-230.

[13] 李娜,崔人尹,康劲松,等.基础医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3,44(4):504-507.

[14] 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6):62-67.

[15] 吴颖超,严梦玲,钱安瑜,等.立德树人视域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3,7(5):373-377.

[16] 段昌新,黄晶.《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5):23-27.

[17] 朱郴韦,刘楠.融合式、立体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3(24):20-23.

[18] 王宁,姜凤良,姜朋涛,等.“思政元素”融入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2):399-403.

[19] 白雪莲,薛大伟,石陆娥,等.思政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7):271-273.

[20] 张淑辉,高雷虹,杨洋.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困境及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57-60.

[21] 张华.课程思政视域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保健与营养”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3):97-100.

[22] 房艳梅.课程思政视域下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6):54-57.

[23] 刘蓉,侯金鹏,张伟,等.课程思政教育在医学影像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2):194-198.

编辑 张孟丽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