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繁华,王 瑞,孙娜娜,胡建波,郑 莉
(1.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塔河油田的原油资源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重质稠油。重质稠油的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因此破乳脱水困难,给塔河原油的炼制加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1]。我国稠油的总产量约占原油产量的1/10,稠油的开采对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塔河油田的稠油占比最高,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塔河油田稠油区块逐步进入中高含水阶段,乳化情况严重,进而导致联合站出现脱水能耗高、加药量大、脱水时间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集输系统的效能提升以及外输原油的质量保障。因此,对原油乳状液破乳所需的破乳剂进行筛选显得尤为重要。现用的破乳剂存在脱水率低、脱出水浑浊等问题,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3]。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破乳剂的筛选评价方法有瓶试法、界面张力法、HLB 值法、PACN-EACN 法等。由于各地区油田的性质不同,稠油乳状液的结构和性能也不相同,因此破乳剂的筛选方法也不固定[4]。相较于其他破乳剂的筛选评价方法,瓶试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结果直观、使用地点不受限制等优点,目前在研究中最为常用[5]。
本文根据塔河油田稠油区块进行破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选择了8 种破乳剂,在破乳温度78℃、较少的破乳剂投加量的情况下,进行破乳单剂的筛选实验,以脱水率为主要指标,优选出最优型号的破乳剂,再将其与无机絮凝剂复配,研究破乳剂加量、无机絮凝剂加量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塔河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是碳酸盐岩型,油田含稠油的油藏丰富,埋藏深度超过5400m,原油的沥青质含量高,轻质组分含量低,具有流动性差、黏度高、密度大等特点[6]。稠油在地层中具有流动性,一般通过井筒举升进行开采,但在举升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稠油黏度骤降,导致流动性差,采收率低[7]。
稠油的黏度高,流动阻力大,极不容易开采。塔河油田拥有相当储量的稠油,为了更好地进行开采,需要对稠油进行降黏处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黏方法有掺稀降黏、加热降黏、乳化降黏等[8]。掺稀降黏是在稠油中加入稀油,以降低稠油黏度,该方法的降黏效果好,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加热降黏通过加热来降低稠油黏度,但该方法的能耗大,经济损耗大。乳化降黏是在稠油中加入合适的乳化剂,在适当的乳化温度和乳化强度下,将原油分散于水中形成乳状液[9]。目前塔河油田的稠油开采实施的是井筒降黏,主要以掺稀降黏开采为主[10],但是也因此导致原油组分发生了改变,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状态。
针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国内外常规的方法有热化学沉降法、生物破乳法、电破乳等[11-13]。热化学沉降脱水是将稠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稠油乳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破乳剂,以降低油水界面膜的表面张力,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使得水分子从稠油乳状液中脱离聚结,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析出,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14]。目前,塔河油田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进行原油的脱水处理,使用SDBS、CaCl2等型号的破乳剂对稠油乳状液进行破乳[15],存在脱水率低、脱出水色浑浊、存在挂壁现象等问题,因此挑选出效果更好的破乳剂很有必要。
恒温水浴锅、电子秤、磁力搅拌器、具塞比色管、烧杯。
塔河油田稠油乳状液(图1)的含水质量小于0.5%,密度(30℃)为0.964g·cm-3,表观黏度为2356mPa·s。所用的破乳剂及试剂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药剂的基本情况
图1 实验用稠油乳状液
聚合氯化铝溶液的制备:配制浓度为1%的聚合氯化铝溶液于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装瓶备用。
室内破乳的评价实验按照SY/T 5280-2018《原油破乳剂通用技术条件》中的相关实验方法进行。将一定量的乳状液搅拌后置于比色管中,并用玻璃针管加入一定体积的破乳剂,然后用手水平摇动200 次,立即放置于78℃水浴中静置1h。从放入的时刻开始记时,前10min,每隔2min 测量1 次分水高度;10min 后,每隔10min 测量1 次分水高度。静置24h 后测量乳状液的总高度,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类型破乳剂的破乳效果。
以加入药剂后乳状液的分水情况作为破乳效果的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f为分水率,%;h1为乳状液析出水高度,mm;h2为乳状液总水高度,mm;0.34 为乳状液中活性水所占比例。
取塔河油田稠油乳状液,在温度为78℃、破乳剂加药量为100mg·L-1的条件下, 8 种破乳剂单剂对塔河油田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以及破乳剂单剂的分水情况见图2。
图2 不同破乳剂对稠油乳状液的效果比较
由图2 可知,选取的8 种典型破乳剂,均能实现对塔河油田稠油乳状液的破乳,但是破乳效率有较大差异。向乳状液中加入破乳剂后,随着时间延长,乳状液的分水率逐渐升高,时间达到40min 后,乳状液分水率的增长速度逐渐变慢。从图2 可知,在相同的药剂投加量下,相比其他型号的破乳剂,破乳剂R-15、P-16 的破乳效果更佳。R-15 在60min 时,分水率达到25.21%;P-16 在60min 时,分水率达到25.58%,因此选用这2 种破乳剂进行全浓度实验,以找到其最佳浓度。
相比其他破乳剂,破乳剂P-16 和R-15 的效果最好,是因为这2 种型号的破乳剂均为非离子型破乳剂,因此具有表面活性高、在水溶液中的表面张力低、增溶作用强等特点,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相容性较好,所以两者均表现出较好的破乳效果。
将上述实验确定的2 种破乳剂单剂,进行了2 组不同类型破乳剂的全浓度实验,以探究破乳剂发挥最大作用时的浓度。浓度范围设定为50~200mg·L-1,浓度间隔为25mg·L-1,实验结果见图3。
图3 破乳剂全浓度优选实验结果
R-15 的全浓度实验结果见图3(a)。实验的初始浓度为50mg·L-1,随着浓度增大,乳状液整体的分水率在提高,浓度增加到150mg·L-1,分水率达到31.33%;浓度继续增大,乳状液的分水率逐渐降低。P-16 的全浓度实验结果见图3(b)。实验的初始浓度为50mg·L-1,浓度增大到175mg·L-1,该破乳剂的分水效果达到最佳,为34.43%;浓度继续增大,乳状液的分水率开始下降。破乳时,加入的破乳剂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最佳值。破乳剂的投加量较少时,破乳剂分子会以单独的形态吸附到油和水的表面,吸附量会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此时,油和水的界面张力会迅速降低,脱水率相应增大;当破乳剂浓度接近临界胶束浓度时,界面吸附趋于平衡,此时界面张力不再下降,脱水率也达到最大值。此时再增加破乳剂的浓度,破乳剂分子开始聚集成簇形成胶束,导致界面张力增加,脱水率反而下降。对比2 种破乳剂的破乳效果,选择175mg·L-1的P-16进行下一步的复配实验。
由于单一的破乳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实验中先添加175mg·L-1的P-16,再用1mL 的注射器加入不同浓度的PAC 溶液,测定PAC 溶液各浓度下的分水率,以找到最佳浓度,实验结果见图4。
图4 破乳剂二元体系复配的实验结果
从图4 中可以看出,添加无机絮凝剂后,乳状液的分水率有明显提升,有利于破乳。添加无机絮凝剂后,在10~40min 内,乳状液的分水率增长较快;40min 后,分水率趋于稳定。从50mg·L-1开始,乳状液的分水率随着无机絮凝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浓度达到100mg·L-1时,分水率达到76.36%,相比单一的P-16,破乳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AC 浓度继续增大,乳状液的分水率开始降低,因此确定用浓度175mg·L-1的P-16 破乳剂与浓度100mg·L-1的PAC 溶液进行复配。
1)塔河油田采用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进行原油的脱水处理,因此选择最优型号的破乳剂,降低原油的处理成本非常有必要。
2)采用瓶试法对8 种破乳剂进行筛选的结果表明,不同的破乳剂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有很大差异,其中型号为R-15 与P-16 的破乳剂,在加药量为100mg·L-1、温度为78℃、破乳时间为1h 的条件下,脱水率分别达到25.21%和25.58%。
3)破乳剂的复配结果表明,在温度78℃、破乳时间1h、破乳剂加药量为175mg·L-1、聚合氯化铝加药量为100mg·L-1的条件下,脱水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7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