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农 刘海鑫
【摘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震撼世界的史诗,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围绕长征历史事件形成了非常丰富而且具有穿透力、影响力的长征文化。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扩大了长征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战士的英勇斗争形象。“陈云出川”不仅是长征中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史的重要起点。它不仅第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共產党的真实形象,而且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共产国际的高度肯定和赞赏,并借助共产国际力量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长征文化;陈云出川;国际传播;红色起点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23)05-0073-08
1936年元旦,毛泽东电告朱德:“中国党在国际有很高地位,被称为除苏联外之第一党,中国党已完成了布尔什维克化,全苏联全世界都称赞我们的长征。”[1]546此时,长征还未完全结束,毛泽东的电文有这么几层涵义:首先,中国共产党通过长征的锤炼,已经成为除苏联之外的第一大党,取得了很高的国际地位;其次,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已经在政治上逐渐成熟,完成了布尔什维克化,是一个有着坚强无产阶级党性的革命政党;第三,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长征,长征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从毛泽东这段电文可知,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在当时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这些成效的取得,与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领导集体逐渐掌握党中央的指挥权并正确指挥红军将士作战和取得胜利密不可分,与中央红军长征中的重大事件“陈云出川”密不可分,与陈云同志的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努力奋斗密不可分,是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红色起点。在此基础上,陈云同志开始推动长征文化从四川走向世界。
一、长征文化的形成为陈云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中央红军到四川时,伟大的长征行程过半,遵义会议的召开、四渡赤水的胜利,特别是朱德总司令“红军万里长征”布告天下,标志着长征文化形态形成了雏形,为陈云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遵义会议开启红军长征新阶段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让中国共产党对于怎样走中国革命道路,对于红军的行动方针在观念形态上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在面临生死攸关的重大考验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具体实际问题,并且深刻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并进行了坚决和严肃地批判,终结了错误路线的统治,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新确立了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惊涛骇浪中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推动我们党从幼年期走向成熟期。1963年9月,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2]257遵义会议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并在危急时刻发挥重要作用,中央红军全军上下面貌焕然一新,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失败转向胜利的关键阶段,这也是陈云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内容。
(二)“四渡赤水”展现军事斗争新形态
“四渡赤水”作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最高体现,验证了遵义会议关于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四渡赤水”中毛泽东不负众望,将军事辩证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书写了平生军事斗争最得意之笔,他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中国革命战略战术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用兵,一反红军长征初期“左”倾领导者不顾敌情一味死打硬拼的战略战术,促使敌我强弱转化。针对3万余红军如何应对40万国民党大军奔袭而来的困境,毛泽东巧妙地采用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大踏步进退的战术,争取主动,寻机歼敌,指挥中央红军迂回穿插于国民党布置的重兵之间,始终掌握着行动的主动权,将蒋介石苦心策划的“围剿”一次又一次地化解。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既保存自己的力量,又消灭敌人,大长了红军的威风,大灭了敌人的士气,给敌人以极大的震慑,使国民党军再也不敢像长征初期那样“衔尾紧追”,彻底扭转了重兵围追堵截下的被动挨打局面,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争取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腾挪时间,成为中国革命军事史上的著名文化形态。
(三)“长征布告”赋予长征文化符号
1935年5月朱德总司令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赋予了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行动鲜明、凝练、生动的长征文化符号,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文化的形成。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大凉山彝族民众聚居地,朱德以红军总司令的最高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首次使用“万里长征”一词。此布告由当时在总政治部宣传部担任宣传干事的陆定一拟定,他采用简明易记、通俗易懂的通行格式编写标语,用于揭露四川军阀罪行,向少数民族群众表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和宗旨。由于长期饱受封建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军阀的欺压蹂躏,造成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很深。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布告”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宣告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变,宣告红军长征的正义性,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倡导各民族地位平等、互敬互爱、团结互助,并以实际行动践行对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尊重。充分发挥了长征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文化软实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的正面影响,有力地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散播的污蔑红军的不实言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在各民族中播撒了革命的火种,让中国人民认识到红军是各族人民的亲兄弟,是帮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的人民军队,只有红军的革命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自由民主之路。使得少数民族青年踊跃参加红军,不断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有了以上长征文化背景,陈云的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就有了坚实、浓郁、深厚的基础性内容。1934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曾在一份报告中首次使用“长征”,但他的报告中缺乏后来陈云亲历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具体实际的丰富内容,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直到陈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红军长征的情况,长征文化才得以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事件与陈云参与其中“在场”经历,为长征充实了威武悲壮、英雄豪迈、五彩缤纷的实际内容和深刻内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陈云从四川省踏上了长征文化国际传播之路。
二、“陈云出川”生发了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源代码
陈云在红军长征时期是党中央领导核心成员之一,在长征文化前期形成过程中,不仅是创造者、参与者、见证者,更是长征文化杰出的阶段性总结者、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导者。陈云作为党中央的重要代表,他受命于长征第一线,在历经艰辛顺利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过程中,生发了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源代码。
(一)陈云对红军长征全局的总体把握
陈云在长征出发之前已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党中央的核心成员之一,参与并知晓红军长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在长征出发前夕,中央决定由红五军团承担殿后任务,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派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担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并决定由红五军团担任殿后掩护任务。周恩来郑重地向陈云交待:“殿后有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情会发生,……要机断处理紧急问题。”[3]182-183陈云具有红五军团中央代表的经历,以及后来在长征中出色地履行军委纵队政委、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政委、金沙江渡河司令部政委等一系列军职的历练,从江西瑞金到四川,他走了1万8千里,亲历了到四川之前的所有长征重大事件和战役。通过认真调查研究,他准确分析了进行战略转移的种种原因,细致梳理党中央在长征途中紧急情况下做出的重大决策,不断总结了许多重大事件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全面地了解红军领导者的思考角度和行动方向,这就决定了他不仅能够从第一手长征资料中熟知长征的具体过程,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长征。这为陈云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陈云在文中生动详细地描述了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到陈云离开红军队伍执行新任务,历经一路奋战、长途跋涉到达四川的真实经历。他在文中详细记载了红军连破敌人四道封锁、转兵贵州、抢渡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兵临昆明、巧渡金沙、勇夺泸定桥等主要战役,以客观公正的立场生动描述广大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千里跋涉的惊险经历,生动刻画了红军官兵同甘共苦,同各族群众紧密团结的形象。陈云还采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说书方式讲述了他与红军主要领导人的接触情景,生动描述了红军领导人的形象,他在文中讲道:“赤军中最高人物如朱、毛、林、彭及共党中央局等赤区要人,我初以为凶暴异常,岂知一见之后,大出意外。……实与我未见时之想象,完全不同。”[4]451936年初,巴黎《全民月刊》首先刊载这篇文章,随后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引起一定反响,之后传回到国内,国内多家报刊争相转载此文,并且先后出版多种版本,发挥了极大的长征文化国内外传播功能,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成效初步显现。
(二)陈云对遵义会议有透彻的认识
陈云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了遵义会议,并且细听了毛泽东对当前中国革命战争形势的分析、红军接下来的行动计划和方针等。陈云通过对红军之前经历的深刻反思并结合毛泽东的发言,开始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判断,并且在中国革命转折的关键时期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英明决策。后来陈云在回忆这段历史时写道:“遵义会议后,开始知道毛主席是懂军事的。红军南渡乌江后,方才佩服毛主席的军事天才。”[3]389遵义会议后,陈云在从扎西会议到泸定会议的行军途中撰写了《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并且到队伍中积极认真传达此次会议的内容和精神,努力将其转化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成果。这份珍贵历史资料的手稿也被称为《陈云手稿》,该文件指出:“当着红军占领遵义以后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行开幕……作出了自己的决议。……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4]36陈云撰写的遵义会议传达提纲,是遵义会议精神的人格化,成为全党全军执行的、传达的、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党的光辉文献,也是陈云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原始依据。
(三)陈云执行向共产国际报告长征的任务
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县城召开会议,决定派陈云出川执行任务。陈云从四川雅安出发,途经成都、重庆、上海和海参崴抵达莫斯科,受到斯大林的接见,向共产国际相应部门作了《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这份报告主要记述了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到遵义会议前后的情况,报告中详细叙述了红军作战情况和错误指挥导致战斗失败的情况,以及纠正错误军事指导思想的艰难过程。陈云对红军长征的目的作了明确的回答,并且用相关事实证明红军已经基本完成这项目标,虽然历经艰难跋涉,但红军将士愈挫愈勇,经过血与火的锤炼,军队的战斗力和意志力空前提升;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对红军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等。陈云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从出发到四川的详细行军过程,他按照实际情况把长征科学地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长征出发到贵州。陈云重点讲述了红军长征初期由于错误的军事指挥造成了重大损失,红军领导人到达黎平后围绕行军路线进行争论,开始怀疑“靠铅笔指挥”的领导人,并且同支持错误路线的领导人进行坚决的斗争。第二阶段是伟大的遵义会议。陈云报告:“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5]9陈云明确表示,在遵义会议中大家一致推选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进行长征,并且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代替过去错误指挥的领导人。这是自在长征中同共产国际失去直接联系后,尤其是在遵义会议這一党内重大事件之后,历经磨难并且重新确立正确路线的党中央,第一次派遣专门的代表向共产国际的领导层报告了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基本情况。第三阶段是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到四川前的情况。陈云介绍四渡赤水、遵义大捷、彝海结盟、红军到四川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战例,强调说明在遵义会议之后,新的领导集体的正确决策使红军将士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党对军队的领导指挥能力不断增强,新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使红军逐渐掌握了对敌作战的主动权,勇于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大大提升了红军全体指战员和红军战士的士气。
陈云的报告使共产国际开始知晓经历长征锤炼而形成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并且对他们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共产国际书记处书记曼努伊尔斯基兴奋地说:“这是极其珍贵和十分重要的材料,……我们看到了一个确实在中国成长为一支巨大力量的生气勃勃的党。”[6]57共产国际的肯定,支持了正在逐步形成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国际共产主义意义。
(四)陈云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首先,通过陈云所作的关于红军长征情况的详细报告,这进一步增进了共产国际领导层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进一步认识,对中共领导的长征情况具有较为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遵义会议的前后过程有了深入地了解,最终认可和支持遵义会议的结果,承认和支持毛泽东作为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者,并且通过其掌握的报刊积极对外宣传毛泽东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的长征,彰显这一领导集体的坚强有力,展现红军将士同敌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继续扩大红军长征的国际影响力,以中国红军长征为同时期的代表,宣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其他国家、地区的民众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提供经验借鉴。在1936年,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第1、2期合刊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一文,称赞“中国红军主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之下,打破了敌人的四面包围而退出了江西”,夸赞毛泽东“有铁的意志,布尔什维克的决心,英勇无畏的精神,革命名将和政治领袖的无限天才——这就是中国人民首领毛泽东同志的特长”。1936年至1939年,《共产国际》《救国时报》共发表18篇关于毛泽东的文章,有效地加强了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紧密联系,不断扩大和加深共产国际对这一领导集体的认可和支持力度,逐渐确立和巩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地位。由此可见,陈云出川向共产国际报告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尤其是遵义会议的情况对于这一领导集体得到共产国际的真正认可和支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次,苏联媒体非常重视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消息的对外传播,苏联《真理报》对中国红军长征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先后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司令员朱德》《中国红军的作战活动》《中国红军的顺利推进》等文章向世界传播长征。苏联通过《真理报》来提升长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长征进行重点策划和持续报道,使长征的国际关注度越来越大。最后,在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紧密团结。长征消息的国际传播得到许多国家共产党组织的鼎力支持,比如匈牙利共产党机关报《共产党人》发表《中国红军的伟大胜利》,他们高度赞扬了中国红军到达川康地区的英勇事迹,他们的报道不仅在本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促进了长征文化在共产主义阵营中广泛传播,助推了长征文化国际传播,长征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互助。
三、陈云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当代启示
近90年来,红军长征的故事仍在动人地讲述着,长征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着。回望至今,长征文化国际传播从未间断,也将继续开拓新的局面,展现新的辉煌。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恰恰也就是一场文化长征,这不仅是长征文化的长征,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长征,展现的是中国价值观念的长征,实现的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长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因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的价值观念感兴趣,这不仅得益于长征文化国际传播,而且亦能助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这也说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长征中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指引和滋养。陈云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杰出领导者,也是长征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之一。陈云在长征中和长征结束后都对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做出重大贡献,我们要从陈云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足迹中找寻和总结经验,进而不断汲取力量,对外讲好中国的长征故事,讲好中国的新长征故事,传播好新时代的好声音。
从陈云同志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角度来看,他在担负并完成党中央交付的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任务中体现出的共产党员优秀品质、优良品德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于我们今天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大有裨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陈云同志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在调整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果等方面亦有借鉴意义。
(一)始终保持对党的革命事业绝对忠诚
我们要学习和弘扬陈云忠实于党的事业的优良品德,任何时候都保持忠诚担当的宝贵品质,竭尽全力排除万难创造性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陈云指出,共产党员特别要注意在政治上对党对革命的忠实,要对中国共产党绝对忠诚,在政治上站稳无产阶级立场,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因此,陈云认为共产党员要“勇敢地去迎接困难的任务。哪里有困难,就向哪里去,战胜困难。”[5]560在中央红军到达四川的艰难时刻,陈云临危受命,立场坚定,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冲破反动派的黑暗森林,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文化的希望之光照亮世界。这是我们在新征程上传播长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特别需要继承的,也是提醒我们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要坚守好立场。
(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我们要学习和弘扬陈云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地研究、宣传、开掘、利用好长征文化资源。陈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说:“实事求是,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7]441在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陈云重视调查研究在党内是出了名的,他强调要把握实际的整体状况,把具体的情况调查清楚,要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调研搞清楚情况。比如,陈云在莫斯科对“四渡赤水”的介绍和研究,作为党与红军的重要人物親历此役,提供了四渡赤水极其珍贵的一段史料:“我们制造主力东进的假象,其实我们却正向西挺进……湘军、川军(应为黔军)和中央军全都被我们抛在了后面。”[4]64陈云报告里第一次具体、真实、生动、深刻地向国外介绍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史实,他采用了“四进四退”这个词,实事求是地凝练出这场战役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特点。陈云报告提供了当时最丰富、最基本、最清晰的红军长征元素,进行平和柔性、平等亲切、直抵人心的客观描述,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过分的形容,以朴实无华的口吻对长征重大事件娓娓道来,这为长征文化国际传播作出了光辉榜样。
(三)始终秉承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
我们学习和弘扬陈云的开拓精神,进一步擦亮四川的长征文化红色名片。“陈云出川”是发生在四川的长征重大事件,陈云是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第一人、四川是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红色出发地。习近平指出:“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8]“陈云出川”的光辉长征历史事件,标志着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开创性贡献,应当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讲好“陈云出川”的长征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与大熊猫、绿色生态等文化形态交织成金色的飘带,作好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擦亮中国长征文化品牌,“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并共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从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9]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陈云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提醒我们在文化传播中,需要始终锚定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目标,注重传播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注重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最终通过多元化和互动性的传播平台,实现传播的最大效果。
(四)始终锚定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目标
陈云推动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并不是简单地想让世界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文化,而是希望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涵、理念和价值观。正是因为这一目标的确立,为陈云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明确方向。我们在今天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也要锚定这个目标,就是让长征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让世界從认识长征文化开始读懂中国,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长征文化国际传播要始终坚持让国外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进而了解近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内核和价值观念这个目标。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讲好长征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展现出的勇气、毅力、坚定的信念等精神。推介长征文化可以为国际社会传递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念和执政理念,有利于加深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做出客观评价,向世界充分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总之,始终锚定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目标,可以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加强各国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五)注重传播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陈云在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时,采用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传播策略,提升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效果,如在共产国际会议上进行发言,在国际报刊上撰写并发表真实长征经历的文章。这些策略既能够传播长征文化的核心价值,也能够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我们在新时代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时可以从以下方面注重传播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要确定传播目标和受众:在制定传播策略之前,必须先明确传播的目标和受众。这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受众的文化和价值观,并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例如,在向西方国家传播长征文化时,应该考虑西方国家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以及如何让西方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二是要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新技术和新媒体可以为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手段。例如,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视频网站传播长征文化的视频和图片,以及开设在线文化课程等。通过这些新媒体手段,可以将长征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之中,提高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三是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长期的战略规划和合作伙伴关系。与海外文化机构和学者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为长征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加深双方的文化交流和理解。这些合作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以确保传播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长征文化国际传播还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增强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需要建立长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形象,并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品牌建设,可以让长征文化在国际上建立起更加明确和独特的形象和认知。
(六)提升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陈云在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时,注重挖掘和呈现长征文化的丰富内涵,从长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英雄事迹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充满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传播内容。这种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不仅能够满足受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还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从而加强传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在新时代推动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时提升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感染力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一是不断丰富长征文化内容:长征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革命历史和战争故事,还涵盖着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要提升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内容的丰富性,需要将长征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发掘,并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呈现。例如,可以将长征文学作品翻译成多种语言,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征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二是强化情感因素:长征文化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文化,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要提升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内容的感染力,需要强化情感因素。例如,在传播长征文学作品时,可以采用情感化的语言和手法,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同时,可以通过影视、音乐等艺术形式,将长征文化的情感因素进行深度的呈现和传达,让观众在情感上更深刻地感受长征文化内涵。三是要适应不同文化背景:长征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感染力和传播效果都有所不同。要提升长征文化国际传播内容的感染力,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传播长征文化时,应该考虑到国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并对传播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例如,在向西方国家传播长征文化时,可以将其与西方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被西方观众接受和理解。四是要利用多种媒介形式: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形式,以提升传播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在传播长征文化时,可以通过图书、电影、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可以利用新兴数字媒体,如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将长征文化内容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之中,提高传播效率和效果。
習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0]47。让我们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新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多种形式,让全世界人民更加知晓、认同、赞赏长征文化、长征精神,为长征文化的综合利用发挥出更加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掌握长征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踏着陈云同志走出的长征文化国际传播足迹,前进!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 上卷[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2] 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第五卷[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3] 陈云年谱(1905.06—1949.09): 上卷[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
[4] 陈云文选: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5] 陈云文集: 第一卷[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 第十五卷[M].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
[7] 陈云文集: 第三卷[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8] 习近平.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0-22(02).
[9] 李书磊.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N]. 人民日报, 2022-11-10(06).
[10]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The Study of the Red Starting Poi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he Long March Culture
YANG Xiannong1, LIU Haixin2
(1. School of Marxism,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engdu 610072, China;2.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 The Long March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 is an epic that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ld. Around the historical events of the Long March, a very rich and penetrating and influential long march culture was formed. Th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Long March culture has expanded the world influence of the Long March culture, it shows the image of the heroic struggle of the Red Army soldier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en Yun's entry into Sichuan” is not only a major historical event during the Long March, but also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Long March culture. The Red Army's experiences in Sichuan during the Long March were rich and forme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Chen Yun's entry into Sichuan. He not only showed the true imag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the world for the first time, but also earned high recognition and appreciation from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d by Mao Zedong, and promoted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Long March culture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Chen Yun's entry into Sichuan” is the red starting point for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Long March culture, opening a magnificent chapter for Long March culture to go from Sichuan to the world. This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us toda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Long March culture.
Keywords:the Long March culture, Chen Yun left the Sichuan,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starting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