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贵波
【摘要】红色信仰内在于无产阶级追求自由、解放与幸福的实践逻辑之中,是立足于现代社会而展开的指向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独特信仰范式。由于技术控制与时空流动引致生存方式多维演嬗、思潮渗透与资本逻辑引致社会心态秩序失衡、发展阻力与伦理变迁引致矛盾冲突层叠显现等多重因素的甦生与杂糅,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之虚无风险呈现出扭曲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意义彰显、窒碍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凝聚、消解中华民族记忆的价值蕴含等多重危害。红色信仰影响个人的价值取向、映射民族的精神面貌、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基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本质规定性,应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大厦基石、塑造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历史记忆、讲好讲深讲透红色信仰宏伟故事,在历史主动、精神自省、文化自觉中规避红色信仰之虚无风险引致的信仰危殆。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信仰虚无;虚无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23)05-0065-08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321而国家与民族的灵魂来源于对红色信仰的坚持、坚定与坚守。红色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进程中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而不断发展的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根基的蕴含着以身许党、以身报国、铁心向党等精神特质的革命信仰,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成员深层心理结构中的精神性内化,饱含着强大的心理力量、真理力量、人民力量、行动力量,熔铸了从“民族振兴”到“民族复兴”的强大底气与硬核精神,孕育了当代中国人在历史大潮中勇立潮头的思想伟力与精神动力。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始终保持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积极向上的革命品格,是新时代青年补足信仰之钙、打好信念之铁、淬炼意志之钢,增强更高志气、更硬骨气、更强底气的实然趋向与应然抉择。但技术控制与时空流动引致生存方式多维演嬗、思潮渗透与资本逻辑引致社会心态秩序失衡、发展阻力与伦理变迁引致矛盾冲突层叠显现等多重因素的杂糅,特别是红色信仰“倒退论、无用论、过时论、崩溃论”[2]等有害论调甚嚣尘上、愈演愈烈,并与“商品拜物教、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相对主义”[3]等错误价值观念相互勾结、互相渗透,制导部分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呈多元化与信仰迷茫化共存的趋势”[4],由此衍生而出的消极懈怠、回避矛盾、躲避挫折等言行不时见诸报端。“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5]235。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敏感多变的周边环境、艰巨沉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高度,从风险的视角探究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之虚无风险由何而生?有何危害?如何规避?是培养胸怀“国之大者”、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诉求、精神祈盼与使命使然。
一、危机互嵌: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之多重致因
依据出场学的内在规定,任何一种现象都不是无端而始,也不会无端而止,其是内外多重因素相互糅合交织的结果。“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1]519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风险引致的无聊、荒诞、虚无的精神困境和迷茫、彷徨、无奈的生存境遇,其根源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6],而技术控制与时空流动引致生存方式多维演嬗、思潮渗透与资本逻辑引致社会心态秩序失衡、发展阻力与伦理变迁引致矛盾冲突层叠显现是其甦生与演变的重要致因。
(一)时空转向:技术控制与时空流动引致生存方式多维演嬗
科学与技术联姻、资本与市场结合、虚拟与现实聚集,现代社会创造出比原来几个时代总和更为丰盈的物质财富。随着作为人类“器官的投影”的技术被“货币拜物教”裹挟并在人的精神空间与意义空间中逐渐消解、式微,加之权力和资本对“流动空间”与“流动时间”的占有和支配,深陷技术控制与时空剥夺裹挟下的现代社会将人的生存拖入一种“技术异化”与“时空稀缺”的境地之中,而生存方式的多维演嬗在仓促的时空转向中僭越思想道德发展的进程,使得金钱拜物教、意义缺失症、“丧文化”侵扰着良善社会的景观与生态,进而引致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风险扩散蔓延。首先,生存方式的物质化浸润。“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7]531必然是“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7]531,这是任何历史观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7]531,但无尽的物质以及由此带来的欢愉使得“人的目光是过于执着于世俗事物了”[8]5,陷入无休止的追名逐利之中,原本矢志不渝、砥砺前行的红色信仰被极端个人主义吞噬和湮没,部分新时代青年在生存方式物质化浸润的巨大流变中深陷价值真空、意义空地和消费欲望的无底泥潭,自我陶醉式地享受文化时尚与文化垃圾,将人生意义和精神价值等同于物质享受和自然欲望,而对于红色信仰的服膺则“被囿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之中了”[9]10。其次,生存方式的原子化衍变。生存方式的原子化使得美德伦理、他者伦理、集体伦理等社会优先价值序列被缺乏公共美德给养的自我谄媚、自我优先与自我膨胀挤压,部分新时代青年在生存方式的原子化衍变中被命运的悲剧感、生存的空虚感和生活的孤独感所裹挟,沉溺于充满恶搞、戏谑、无厘头的历史情节,而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意识伴随着“主体人”的“在场我”与“数字人”的“缺场我”相互撕裂、抽离而陷入虚弱的境地,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被掩盖了……掩盖在‘娱乐‘社交‘升迁中”[10]96。再次,生存方式的网络化变革。在网络虚拟社会空间中,“渠道多、无权威”“信息多、无观点”“言语多、无行动”的场域特征使得“权威”的坍塌与自我意识的崛起成为部分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倾向的导火索,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去身份化、去中心化等特征渐进消融了红色信仰赖以生存的物质性根基,部分新时代青年的信仰信念信心在一个高度自由开放的虚拟空间中受到虚无主义的渗透和挤压而难以形成一种基于公共交往理性的公共精神与公共信仰,各类价值信仰、思想倾向、政治思潮以网络暗语、图像表征、区隔场景等隐蔽的方式植入到各种新奇的网络媒介之中,潜移默化地损害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的开掘与形塑。
(二)治理转场:思潮渗透与资本逻辑引致社会心态秩序失衡
社会思潮是折射社会意识的重要媒介,错误社会思潮穷尽趣味化、生活化、碎片化等传播手段,通过虚无人生观、扭曲价值观、搅乱世界观的卑劣行径,借助新媒体传播向社会深处延伸,悄无声息、潜移默化地将新时代青年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乃至生活方式向流俗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引导。资本逻辑内蕴着非物质意义上的价值形式生产以及物质实体意义上的生产,两者围绕着增值目的相互联结与助力。充满欲望属性的资本逻辑消解了现实社会中精神信仰对主体的思想凝聚、价值支撑与行为引导,其统摄生产逻辑并与错误社会思潮共同引致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风险扩散蔓延。首先,错误思潮与资本逻辑消解“四个自信”的认同根基。从“普世价值”思潮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鼓吹为超阶级、超历史、超民族的人类最高文明,到“个人主义”思潮将抽象、孤立、自私的个人视为人存在的最终状态;从“新自由主义”思潮鼓吹彻底私有化、完全市场化、多党轮流执政,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鼓吹“蓝色文明”、主张“美国模式”、倡议“全盘西化”,资本固有的增值本质和扩张本性僭越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种种错误思潮与无休止地追逐价值增值的资本逻辑一道极力消解“四个自信”的认同根基,进而导致部分新时代青年对红色信仰的物化、异化与虚化。其次,错误思潮与资本逻辑侵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与“颜色革命”,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民粹主义等错误思潮裹挟着“意识形态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共产主义空想论”等论断纷至沓来,并通过传播西方宗教信仰、实施“奶头乐”战略、推行网络空间霸权战略等方式进行文化渗透,“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11]113,部分新时代青年在泛娱乐化主义、去意识形态化、网络民粹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等各类思潮的诱导以及资本逻辑追逐“绝对的致富欲”[12]179的野蛮本性引诱下迷失了红色信仰的方向而陷入虚无主义桎梏之中。再次,错误思潮与资本逻辑紊乱红色信仰的心理基础。错误思潮狡猾地利用部分新时代青年崇尚个性与自由这一心理特征,在“娱乐为王”旨趣下利用所谓时尚化、娱乐化、大众化手法以及戏谑化、段子化、隐性化话语表达增强对部分新时代青年的吸引力,从而灌输错误认知、诱发叛逆心理、形成“虚骄”心态、引发矛盾思维,并与“起颠倒作用的力量”[7]247的资本逻辑一道让部分新时代青年沉溺于对物质利益“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13]34追求之中,进而使其在“享受生活”和“娱乐至上”为信条的“游戏人生观”中丧失对红色信仰、德性诉求的坚持与坚守。
(三)社会转型:发展阻力与伦理变迁引致矛盾冲突层叠显现
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跃迁使得人类发展进入空前繁荣的时代,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高速扩张让人们在流动的现代性面前“成为机械、技术、物质的奴隶,缺乏个性而丧失自己”[14]82,迷失在追尋伦理道德精神的现代化征程中。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多元思潮融入、拜物教观念盛行、人文关怀缺失等现代性弊病,……人们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经济‘茧房与对资本价值的单向追求之中”[15],而崇高的红色信仰则在发展阻力与伦理变迁的现实图景中陷入困惑、迷茫、怀疑的境地,进而引致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风险扩散蔓延。首先,从经济生活上看,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使人民摆脱了贫困的桎梏,我国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16]121,人民正日益朝着美好经济生活大步迈进。但“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唯利是图的市场经济缺陷”[17]逐渐造成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浮躁喧嚣,“把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为赤裸裸、冷冰冰的金钱关系”[17],使得部分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处于无所依傍的流浪状态,进而在剧烈的社会冲突和心理震荡中以一种消极、嘲弄的态度对待红色信仰。其次,从政治生活上看,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更加成熟、党内政治生活呈现许多新气象,“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8]64。但是“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19]2,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新时代青年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受到挑战,逐渐形成“功利主义症候群”,进而产生理想动摇、信仰模糊、价值弱化等信仰危机。再次,从文化生活上看,虽然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充裕,文艺作品呈现繁荣之景,人民精神生活逐渐向共同富裕迈进,但是西方国家持续不断地通过文化霸权主义战略对我国文化和思想进行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原有计划经济、小农经济等传统伦理自导、自足、惰性的价值取向交糅汇聚,新的社会关系格局与人伦价值秩序尚未建构完善,部分新时代青年在文化冲突中“交织着文化错位、心态失衡的情绪焦虑,感知着价值分裂、认同丧失的道德困境,承受着无可回避的理想冲突与意义失落的精神迷惘”[20]11,红色信仰的价值追求、情感体验、意志品质逐渐在困惑、迷茫、怀疑的渲染之中呈现虚无趋向。
二、危机冲击: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之深层危害
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科学理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于“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价值追问的科学回答,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价值指向。但红色信仰虚无风险逐步异化着新时代青年信仰文化的形塑逻辑,不仅扭曲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意义彰显、窒碍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凝聚、消解中华民族记忆的价值蕴含,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新时代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一)抽空信仰伟力:扭曲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意义彰显
红色信仰虚无风险引致部分新时代青年在强国征程中以工具理性遮蔽价值理性、以偶然决断替代实践态度、以个体自我超越集体利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存在论‘认识论与‘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1]171,扭曲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意义彰显。首先,“虚无敬畏”扭曲了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意义彰显。“信仰是人们勾画的美好、科学的图景,像星空一样,被人们景仰和敬畏”[22],对革命英雄人物、革命历史事实、革命发展规律、革命精神谱系的敬畏是新时代青年树立崇高红色信仰的重要基石。而红色信仰虚无风险引致的“虚无敬畏”淡化了部分新时代青年对内蕴着人民性和价值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敬畏,使得其在“泛娱乐化”狂欢的幻象笼罩下遗忘了红色信仰的精神激励、行动引领、行为约束、意志凝聚功能,从而难以在信仰的引领下“一方面成为历史,另一方面走向未来”[22],不期然造成精神信仰、价值生态、人生秩序的困顿与乱象。其次,“虚无理性”扭曲了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意义彰显。红色信仰虚无风险引致的“虚无理性”淡化了部分新时代青年对内蕴着真理性和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敬重,使得其对理性的探寻、真理的追问和价值的意义置若罔闻,沉迷于空洞、肤浅、伪善的感官刺激之中,在拒斥理性中相互调侃、暗自比拼、自得其乐,无法“摆脱掉偶然、无根的状况”[22],崇高的红色信仰随着“泛娱乐化”的谐谑逻辑而陷入破碎感、空虚感、恐惧感的境遇之中。再次,“虚无崇高”扭曲了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意义彰显。崇高的信仰是一种应然性的期待与选择,这种选择是形塑精神气质、化育主体力量的轴心与根本。红色信仰虚无风险引致的“虚无崇高”淡化了部分新时代青年对内蕴着崇高性和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敬畏,使得其囿于充斥着享乐主义、物欲主义、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陷阱之中,主体人格在极端“饭圈文化”的影响下更抽象地异化,进而在欲望伪境、娱乐至上、责任弥散、精神消弭中沦为丧失理性思考和批判能力的“单向度的人”。
(二)深陷虚无旋涡:窒碍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凝聚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1]7-8。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不仅引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力、渗透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式微,让是非之辩、善恶之分、美丑之心失去了界限和意义,更为严重的是窒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凝聚,直接威胁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首先,挤占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滴灌空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23]194主流意识形态共识凝聚的实质是认同与自觉的贯通,而意识形态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离不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定位、精准研判和精准滴灌,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滴灌空间被虚无主义思潮环绕式精准渗透,部分新时代青年的红色信仰不断受到丑化民族历史、肆意阐释历史、随意修改历史之风侵扰、驯化与腐化,消蚀了自身成长的文化空间结构、阻碍了心性价值世界的开新,进而在价值冲突与碰撞中陷入虚无主义的桎梏之中。其次,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事实依托。主流意识形态共识凝聚所表征和反映的核心价值与精神信仰的内在统合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诚然需要实践的客观事实正确地表征和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利益與核心价值。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使得客观的历史事实被肆意、荒诞地虚构、裁剪、拼贴、阐释和读解,严重啃噬和瓦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事实依托,祛魅了红色信仰的本体论意义,加深了个人伦理与集体伦理、功利伦理与道义伦理的对峙与矛盾,窒碍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再次,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凝聚效力。主流意识形态共识凝聚效力的彰显需要在人们的精神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中显现,必然呈现知与行的高度密合状态,但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使得部分新时代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受到阻断和隔绝,断裂了“本体世界-生活世界-个体世界”的精神链,进而在叛逆心理的诱导下阻碍了主流意识形态共识凝聚效力的发挥,妨碍了红色信仰从“价值分化”向“价值共识”再到“共同行动”的提升路向。
(三)迷失历史坐标:消解中华民族记忆的价值蕴含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24]22历史“塑造了可以共同分享的经验、一致默会的忠告、不言而喻的共同情感和作为共同话题的记忆”[25],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基石。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牢记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光辉历史记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更是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不惧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但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风险引致的记忆混乱与疏离,不仅消解了中华民族记忆的价值蕴含、削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而且盘剥了现代性气质的伦理道德精神。首先,破坏红色记忆链条。红色记忆的形塑实质是红色历史及其所蕴含的红色文化遗传机制的记忆呈现路径,红色记忆链条是由真实、崇高、深刻的红色记忆相互串联而成的逻辑链。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使得部分新时代青年出现“信息选择危机-记忆断裂-本体认同危机”等破坏性链式反应,“真历史”在与否定崇高、插科打诨的娱乐温床中生长起来的“伪历史”的斗争中逐渐隐退,红色记忆链条随着红色符号的解构而走向断裂。其次,窒碍历史记忆共识凝聚。任何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皆离不开对本民族历史记忆的唤醒与强化,“记忆共同体是浓厚关系和伦理的栖息地”[26]8,每个人都负有竭力分享和保存记忆的义务。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使得部分新时代青年从“革命空间”“英雄空间”“历史规律空间”中剥离出来,陷入对历史记忆与历史认知的焦虑与迷惘之中,“精神力量可能已经困倦、已经衰竭,以至于以往的目标和价值不适合了,再也找不到信仰”[27]401,历史记忆共识凝聚在历史记忆弱化、精神生态失衡、价值环境紊乱境遇下呈现软化趋向。再次,动摇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延续的心灵根基。“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28]170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革命历史记忆饱含着深厚的现实合理性和价值性根基,是民族精神的蕴含与表征。而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使得现代伦理文化、精神气质与价值秩序遭遇“绵延中的断裂”[29]3,部分新时代青年贯通现在与未来的“遗传密码”逐步瓦解,深沉、艰辛、痛楚的历史负重被调侃、戏谑、嗤笑的娱乐话语替代,记忆领域承担的道德责任逐渐弱化,对“我”的自我身份和“我们”的共同身份的认同渐进淡化,从而销蚀了德性、革新、创造的精神气质,徒增了精神生活的无序、困顿与紧张。
三、危机修复: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虚无风险之规避路径
坚定的信仰是信仰主体在信仰认知、价值认同基础上对终极关怀形式(信仰对象)的完全信服与坚定信念,应对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之虚无风险,需要我们瞄准“阿基里斯之踵”,在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大厦基石、塑造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历史记忆、讲好讲深讲透红色信仰宏伟故事的同时,积极引导新时代青年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个人成长发展的青春梦融合起来,在增强做时代新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中深味服务人民的精神之甘、复兴民族的信仰之甜。
(一)融通时代境遇: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大厦基石
首先,实现政治认同与利益认同相融合,确保“理论确证”。习近平指出:“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11]116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新时代青年自我价值观建构、精神超越的根本价值取向与信仰导航,要在新时代青年群体中甄选好“讲”的内容、选择好“讲”的方法、运用好“讲”的艺术,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理阐释与现实读解,运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主动破除与回应马克思主义“灵不灵”、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不能”等信仰信念信心的质疑,释解新时代坚守红色信仰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让新时代青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从而解决人生成长中的情感蒙昧、价值冲突、精神弥散等问题。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性与新时代青年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结合,按照“知、情、意、行、定”实践路线图,将理性化教育与情感化教育、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互动融通,打造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立体化培育体系,构筑新时代青年自我超越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精神动力机制,增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新时代青年的行为引导力、思想教育力、现实解决力。其次,要实现价值引领与践履笃行相融合,确保“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治理的价值轴心、价值涵摄与价值规定,对新时代青年起着强根固本的价值熔铸、价值涵化功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的巨大理论力量、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凝聚、感召、鼓舞新时代青年,通过创设交往实践的网络场域、优化价值教育的方式方法、构建循序渐进的涵化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青年的情感感召力、教育亲和力和目标引领力。探寻以虚拟交往实践为基础的主体间交往与关系,让新时代青年在为国家和民族的福祉贡献聪明才智的实践中践履对红色信仰的坚定与坚守,在视界融合、精神共鸣和理论共识中构筑精神信仰与感性生活有机一体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共同体,积聚起千里奔腾、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再次,实现算法规制与技术赋值相融合,实现“清朗空间”。要以筑牢红色信仰为内容承载和逻辑起点,在强化对资本逻辑驾驭与调控的同时,用主流价值觀驯化、规制、优化“算法”,通过变革叙事方式、构建话语体系、精准内容供给、增加受众黏性、强化认知沉浸度、引发心灵共鸣等方式,破除算法黑箱、信息茧房、过滤气泡、数据异化的侵蚀,垒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防火墙”、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重墙”,进而在交融与涤荡中淬砺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的纯度、厚度与温度。
(二)立足认知特征:塑造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历史记忆
首先,打牢红色信仰历史记忆框架。随着社会各方力量对错误思潮的联合批判以及网络虚拟场域的自由敞开,各类错误思潮“金蝉脱壳”以新的面相姿态粉墨登场,呈现潜隐化、新颖化、碎片化、柔性化等难以识别的多重新表征,“‘非意识形态下的意识形态诉求”[30]1愈加强烈。因此,需要打牢红色信仰历史记忆框架,牢牢掌握红色信仰历史记忆塑造主导权。一方面,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核心内涵为主线,强化红色信仰历史记忆框架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保持合理张力结构,将红色信仰历史记忆从无形向有形、他者记忆向集体记忆转化,从而在唤起对象主体性的过程中抵制错误思潮的隐性渗透与猛烈攻击;另一方面,我们要引导新时代青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形成新的红色信仰历史记忆,通过榜样示范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新时代青年向榜样看齐、向模范学习,建立和健全红色信仰历史记忆素材库,增进新旧历史记忆之间的耦合性,促进历史记忆在自我“新陈代谢”中不断强化和丰富。其次,我们丰富红色信仰历史记忆载体。创造、迭代和更新记忆符号、记忆之场、纪念仪式等记忆载体是掌握红色信仰历史记忆塑造主导权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引导新时代青年以社会实践为基点,打造一系列蕴含红色信仰内涵的接地气、涵生气、蕴底气的记忆符号、新质要素,强化纪念仪式、特定的姿势操演等身体行为记忆载体的价值寄托、意义互动、精神共享功用,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旗帜徽章、标语口号、英雄人物等红色符号背后蕴含的信仰力量;要以纪念馆、革命遗址、纪念广场等孕育、催生红色信仰的纪念性公共空间为重点,依托新媒体网络技术打造一批具有与真实记忆之场同样社会功能的网络化虚拟历史记忆之场,让新时代青年在自然生命生存与精神层面享用双向互动中感悟红色信仰的伦理气质与精神价值。再次,注重红色信仰历史记忆传播。我们要在新时代青年群体中用多层次的主体、精彩精炼的载体和灵活多样的方式讲好红色信仰历史记忆故事,强化红色信仰历史记忆传播的时机把握、节奏掌控、力度调节、分寸拿捏、效果管理能力,利用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大历史事件等契机实现红色信仰历史记忆的常态化传播和二次传播,引导新时代青年在中华民族谋求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探寻中感悟红色信仰的积极意义和历史的深刻性。
(三)回应时代难题:讲好讲深讲透红色信仰宏伟故事
首先,勇于发声,以百余年党史为素材讲好红色信仰故事。红色信仰的精神质料与思想资源蕴含在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的历史结晶、百余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世界之问”的求索回答之中,我们要善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巧用党史专题网站、网上红色展览馆等“互联网+党史”学习宣传模式,妙用建党、建国纪念日等重大历史节点及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纪念活动,建构教师学生互动、家庭社会协同、课上课下同步、网上网下融合的“大思政课”格局,对新时代青年讲好共产党人初心故事、“四个自信”故事、精神谱系故事、青年追梦圆梦故事,进而在启发心智、传递经验、教授技能的同时彰显理性、澄明价值、化育精神。其次,敢于亮剑,以红色文化自信讲深红色信仰故事。我们要在新时代青年群体中以革命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驳斥“革命偶然论”,讲清楚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林林种种的改革与革命走向破产的必然性,以及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引领民族复兴的必然性;以革命精神和历史事实驳斥“英雄无功论”,讲清楚别有用心者疾呼“否定革命”、断定“英雄无功”、号召“人物重评”、呼吁“文明西来”的险恶用心与政治图谋,以“六个不能”为标准,客观、理性、历史地看待英雄人物;以革命成果和伟大成就驳斥“革命破坏论”,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是拯救民族于危亡、引领民族于复兴的根本保证,以百余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不可逆转的复兴进程印证红色信仰的磅礴力量。再次,善于引导,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讲透红色信仰故事。在教育理念上,我们要遵循以认知自觉、情感自发、意志自愿为核心的新时代青年红色信仰生成自我建构规律,创建具有强烈实践理性特征的合智德、通内外的教育理念系统,在变革、依赖、消解、创造、超越传统中增强红色信仰话语的亲和力、引导力和凝聚力,进而提升红色信仰教育的话语感染力、视觉冲击力、形象感召力、推送辐射力。在教育方式上,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创新路径,将枯燥灌输转变为精准滴灌、时代表达、赏阅体验、启发引导,积极引导新时代青年在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化解思想困惑、深化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实现关系连结、议题互动与场景融合三维合一。在教育载体上,我们要依托VR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建立灵活性教育平台、创建多维度互动关系、打造内生性内容供给模式、建设双线联动的阵地管理,实现从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从教学体系转向信仰体系的转变,在潜移默化中型塑红色信仰、提振精神气质、涤荡精神质态。
结语
红色信仰虚无风险引致的认知困惑、信念动摇、言说轻薄、实践退缩等症候,其背后显露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攻击、西方政治意识形态肆虐、“和平演变”战略渗透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万般阻挠。习近平指出:“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334新时代青年的角色化信仰期待,是一个国家希冀新时代青年具备的价值理想与精神信仰,更是一个民族对良序、理性、文明的人伦秩序与精神价值的渴求和祈盼。新时代青年作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和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体,身处历史风口、躬逢伟大盛世、肩负时代重任,“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31]323,必须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蕴含古老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力量又彰显先进本质和现代气息的红色信仰,在倒海翻江卷巨澜、雄关漫道真如铁的百余年党史中深悟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岁月的浩瀚、崇高、凛然与神圣,在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砥砺奋进中把握历史发展脉搏、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牢牢掌握历史主动,“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31]50,在合着历史的节拍中以排山倒海的势能劈波斩浪、强劲奔涌,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33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2] 解科珍, 马抗美. 文化自信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7): 62-67.
[3] 卢黎歌, 武星星. 道德虚无主义的学理批判——兼论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7): 105-114.
[4] 黄明理, 冯茜. 我国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 6-13.
[5] 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6] 李庆真. 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解析当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信仰危机[J]. 青年研究, 2005(6): 1-7.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8] [德]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上)[M]. 贺麟, 王玖兴,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9] [美]杰里米·里夫金, 特德·霍华德. 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M]. 吕明, 袁舟,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10] [美]埃里希·弗罗姆. 逃避自由[M]. 刘林海, 译.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
[1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五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4] [韩]赵永植. 重建人类社会[M]. 清玉, 姜日天, 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5.
[15] 韩升. 价值认同视阈内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无主义批判[J]. 长白学刊, 2017(4): 39-44.
[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
[17] 程恩富, 譚劲松. 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能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3): 5-12.
[18]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20] 李振纲. 文化忧思录——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M]. 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4.
[21] 孙正聿. 哲学通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22] 徐斌. 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3(3): 83-88.
[23]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十卷[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24] 龚自珍全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25] 赵汀阳. 历史之道: 意义链和问题链[J]. 哲学研究, 2019(1): 116-125.
[26] [以]阿维夏伊·玛格利特. 记忆的伦理[M]. 贺海仁, 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27] [德]尼采. 权力意志[M]. 孙周兴,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2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八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9] 曾盛聰. 伦理变迁与道德教育: 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际遇中的现代性追寻[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30] 袁铎.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3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Interlock, Impact and Repair: The Nihilistic Risk of Red Belief among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ZOU Guibo1, 2
(1. School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2. The Yangming Cultural Academy of Guizhou,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Red belief lies in the practical logic of the proletariat's pursuit of freedom, liberation and happiness, and is a unique belief paradigm based on modern society that points to a better and happier life in the future. Due to the emergence and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technological control and space-time flow leading to the multi-dimensional evolution of living style, ideological infiltration and capital logic leading to the imbalance of social mentality and order, development resistance and ethical change leading to the emergence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the nihilistic risk of young people's red belief in the new era presents multiple hazards, such as distor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st belief view, obstructing the consensus cohes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dispelling the value implic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memory. Red faith affec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dividuals, reflects the spiritual outlook of the nation, and is related to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training new people who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cornerstone of the red faith building of young people, shape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and tell the grand story of Red faith well and deeply, avoid the nihilistic risk of the red belief caused by the crisis of faith in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ual self-examination and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Keywords:new era youth, red faith, belief in nothingness, nothingness 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