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颖
(山西传媒学院人文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了解新时代英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发现其在语言表达体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英美文学翻译是基于目的语读者需要展开的语句转换,转化过程中,既要保留原文内涵,也应保留其语言文化。而语言文化是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社会背景和发展环境息息相关。不同民族语言都有一定特色性,了解语言与文化间的关联,剖析英美文学翻译中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可发现语言表达体系的不同,会使翻译难度加大。其一,语言发音不同。全球各个国家就很难寻找语音因素相同的民族,而语音方面差异会使翻译难度加大。以诗歌为例,不同国家的文学作者在创作诗歌过程中会利用相应韵律手法。但由于不同语言的发音不同,因此,诗歌经过翻译后很难保持语音和意境方面的完整。其二,语法差异。文学翻译过程中语法的不同导致翻译难度加大。语法的形成和国家文化以及发展背景有关,不同民族的语法结构以及语法规则都有所区别。多数语法具备较强的民族性,以汉语为例。汉语属于意合语言,与西方语言的形态完全不同。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部分语态很难用汉语进行直接翻译。因语法差异而带来的原文信息受损,将影响英美文学的内涵表达。其三,词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词汇是常见的语言组成部分,不同语言汇总将代表新的含义。而不同民族对相关事物的称呼也会有所区别,因此翻译过程中目的语读者可能很难理解相应词汇,甚至翻译工作者也无法快速寻找恰当词汇来形容相关事物。所以严格来说,部分词汇无法直接翻译。且少部分词汇在英语和汉语体系中完全不同,甚至会存在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发展背景不同,其文化特征也有所区别,而不同作者生长于不同环境。因此,其对文字的塑造和加工模式也会有所区别。其一,虽然不同作者笔下的文学作品都具备一定感染力,但由于历史文化区别较大,导致中西方文学家笔下的形象截然不同。强化对英美文学史的分析,发现不同人物将代表不同时期,只有了解其背景文化,才能真正感受不同人物形象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内涵。例如,大文豪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才能真受真正感受人物性格的丰满。而我国封建历史相对较长,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塑造的角色形象区别较大。其二,由于不同国家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其文学形象取材也有所区别。通过阅读欧洲文学可发现部分人物形象来源于古罗马神话与传说。但在翻译过程中,我国对相关人物故事了解较少,这也是导致翻译难度较高的主要原因。虽然部分作者会在发育过程中增加注释,但如注释太短,很容易无法讲清典故的来龙去脉,注释太长又容易破坏文学作品结构。其三,文学形象塑造过程中采用的语言表达手法不同。这与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关,部分成语和谚语,具备明喻和暗喻意味,翻译过程中由于缺少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导致很难忠实传达相关信息,不利于保留文学作品的原有魅力。因文学形象体系不同而产生的翻译障碍,也是众多翻译者的重点关心和主要攻克的难题。
不同文学作品借由创作主体创作,而相关差异也是因相关主体而存在。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可发现创作主体的生活背景以及其价值观,会对文学作品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和文学作品的翻译者,其差异在于信息的创造者和信息的搬运工。对于文学作品创作来讲,任何元素都有可能成为创作灵感,而翻译工作者需要在接收信息后准确传达信息,既要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科学化理解,也要基于文化差异采用恰当翻译模式,加强对作品的准确表达。例如,翻译者需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文章的情感色彩,并准确传达相关信息。因此,翻译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将受到诸多障碍,既要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尊重原作者意图,尊重不同语言习惯,也要在翻译过程中提升表达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前文提到翻译者也属于信息接收者,若其未透彻了解文学作品,则有可能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信息传达不准确或信息传达错误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形成不同,导致翻译者和创作者的价值观和生活经历也有所区别,这导致不同主体对不同事物的认知也具有较大差别。文学作品是创作者的智慧结晶,更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表达。作者借助敏锐洞察力进行创造时,会对艺术进行逻辑性加工。而翻译者可能和文学创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以及生活经历不同,因此任何创作者都无法完全将自己代入原作者,这也导致翻译过程中其文学意境有可能出现一定偏差。
文学作品创作后相关阅读主体对作品的认可度,关乎文学作品的成功度。首先,文化差异将会对接受主体产生较大影响。一般文学作品创作后,其原文读者对相应背景知识和语言文化了解较为透彻,因此对作品的理解度也相对较高。同时,原文读者很容易因文学作品中角色情感的变化而产生共鸣。而译文作者对文学作品中文化背景、道德观念等内容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其在阅读译文时,可能出现无法理解作品的问题,并与人物产生一定思想障碍。读者很容易用自身熟悉的文化去解读译文作品,体会不同角色情感。这也会导致部分作品翻译过后,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对作品的看法各不相同。其次,接受主体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因此文学作品的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很有可能产生不一看法。最后,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因此不同读者的审美情绪也会有所区别。例如,部分西方作家在文学作品创作时更重视描写人物外表,希望形成立体化角色感,而西方也更欣赏外露的美。但我国更注重内涵式表达,不同文化背景将会对接受主体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产生的翻译障碍很难克服。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加强对不同文化的深层次了解,也需要突破文化差异障碍,提升翻译的灵活性,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力求接近原文内涵,使译文读者在充分了解原文的基础上,以此为文化交流蓄力,助推各民族文化实现科学化交融。
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为克服文化差异,需加强对受众诉求的尊重,科学选择相关翻译方法。首先,翻译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也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加强对语言背后深层次内涵的综合考量。例如,为提升翻译的科学性,翻译者可加强对文学作品的再次创造,明确自身使命,借助语言转换形式赋予文学作品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中西方文化的科学化交流,加强文化借鉴,从而为我国综合实力增强蓄力。翻译者可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语境,了解其深层次含义,并基于受众需求进行翻译,确保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字背后含义。当然,翻译过程中为避免受众形成固定化英语思维,可对翻译思维展开适当优化,不断基于时代发展突破传统翻译模式限制,加强对内容的精准化表达,并持续性提升自身沟通和交流能力,继而加强对受众诉求的关注和了解。其次,科学化选择多元翻译方法,加强对翻译策略的合理化运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为科学化处理语言差异问题,可适当采用异化手法或归化手法进行翻译。翻译过程中还可加强对意译法和音译法的应用,尽量保留原文,也要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读者无法理解译文。另外,翻译者需充分了解不同翻译方法的优势和缺点,并将翻译上升到文化交流高度。例如,翻译者对独特词汇进行翻译时,有可能无法找到恰当汉语进行转换,此时可借助异化翻译策略进行翻译,以确保读者更好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助推中西方文化交流。一方面,翻译人员需充分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需充分尊重读者可能出现的阅读障碍,既要实现语言和文化的有机融合,也要从文化角度出发,实现多种翻译方法的有效结合,以此提升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一般读者会基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了解更多西方文化。为此,翻译者可适当加强对读者反应的观察,不断基于读者表现审视文化差异。首先,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既要服务于文化交流,也应服务于读者。从读者角度出发基于其理解力,进行作品翻译,既能实现文化交流目的,也能提升翻译效果和翻译质量。翻译者可不断与读者沟通和互动,加强对读者的尊重,也要基于读者理解力选择恰当翻译方式,对作品内容进行现代化表达或者增加注释。在尊重读者的基础上展开翻译,从多维角度入手,提升翻译素养和翻译能力,有利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进一步传播。其次,加强对文化差异的审视。我国历经千年传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既要透彻理解西方文化,也不能被文化差异所左右,应以客观视角看待文化差异,展开合理化翻译。文化差异客观存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加强自我审视,不断寻找文学作品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对文学作品的还原。例如,儒家文化倡导中庸之道,但此种文化理念并不适用所有情景或场合。
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为克服文化差异应加强对现实的尊重,并持续性关注语言的应用功能,了解不同目的语读者的语言逻辑。首先,遵循现实化理念展开翻译。英美文学翻译旨在加强对优秀文化的借鉴与传播,希望译文读者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一旦翻译过程中,语言表达模式不恰当,很有可能影响文化传播与交流效果。为此,翻译者需在遵循忠实化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剖析。客观分析目的语读者诉求和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次内涵,既要忠于原文,也要基于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主人公形象最大程度还原全文。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加强经验积累,而翻译前既要对文学作品创作者的出生年月进行系统性查阅,也要基于其成长环境,对文学创作背景进行注释,明确创作动机,以此提升沟通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同时,为方便读者理解,翻译者可在翻译过程中基于现实对文学作品进行适当转化,加强对其文化载体的保留或转移,以表达其深层次内涵。其次,充分尊重语言逻辑。英美文学翻译对翻译工作者提出较高要求,翻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也要了解不同语言的结构差异,以此对文学句式进行调整。例如,翻译者可基于其语言表达内涵,对其进行适当操作,采用多元办法实现英语文化和中文文化的有机交融,将不同词汇进行置换,以加强原文大意概括。我国不同词汇内涵相对较多,翻译者可在对原文语言结构分解的基础上,减少因文化所带来的句式差异,进而为英美文学作品传播奠定坚实基础。例如,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妥善处理人文等相关的差异,既要适当保留文学作品的文化差异性,也要基于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对语句进行转换,从而提升翻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确保目的语读者充分理解与接受相关译文。
综上所述,借助英美文学作品展开中西方文化交融,可在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重视文化差异,加强对西方文化的正确认知。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尊重西方文化,也应基于目的语读者展开系统性翻译,才能避免因文化体系不同而影响文学作品的内涵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