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附属幼儿园
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幼儿园实践中依然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为此,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附属幼儿园以聚焦幼儿体能发展为目标,以游戏为促进体能发展的载体,让幼儿在享受运动游戏之趣的同时,获得体能的锻炼与发展。
积累经验,创设区域。在开展“享趣”运动区域游戏、促幼儿体能发展的实践研究时,我们认为活动的方式方法应由幼儿决定,便尝试转变思路,突显“自主”的意义。
首先,幼儿以“主人翁”身份参与活动设计。以往,我们的户外活动大多以教师为主导,想要打破这种现状,就要从倾听幼儿的表达开始。幼儿的表达与创意需要原有经验的支持,为避免幼儿表达游戏愿望时出现不符合科学教育理念的想象,我们为幼儿播放了很多户外游戏视频,让他们对户外游戏产生更多认知。幼儿的奇思妙想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决定以“趣玩”为出发点,设计更加贴近幼儿需求的体育游戏。其次,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设计。通过教研活动,我们让教师了解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再运用思维导图鼓励教师表达对“享趣”运动区域游戏的创设想法。
规划场地,准备材料。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既需要物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又需要教师、家长、幼儿共同营造的良好游戏氛围。我们将幼儿和家长纳入创设人员,场地的设置、材料的投放由教师和他们共同计划、讨论并确定。
首先,出示幼儿园鸟瞰图,让幼儿初步了解户外整体场地设置。其次,教师带领幼儿实地考察,随后分小组在鸟瞰图上进行标记。再次,幼儿阐述本小组对户外游戏区域划分的思考。这是幼儿表达观点的环节,有助于他们切身感受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最后,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规划图,以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原则,对“享趣”运动游戏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并确定了21个游戏内容。
体验游戏,了解区域。运动区域游戏初具雏形后,以“体验”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开始了。首先,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将每班幼儿分为两组,让他们分别去不同的区域体验游戏。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顾区域创设过程中的想法,帮助幼儿了解区域游戏材料。其次,以年级为单位,尝试开展混班户外游戏区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游戏的时间和材料,提高幼儿积极开展游戏的兴趣。
常规培养,强调安全。我们通过共研制定规则、班级讲解要求、进区体验玩法、游戏过程强化四个步骤,加强户外自主区域的常规培养,保障幼儿的安全。幼儿有了体验游戏的经历,便能从“游戏者”角度出发发现问题。例如:人太多了应排队,玩沙区时不能扬沙,不能从游戏区之间穿过去等。幼儿的表达其实就是常规,教师只要将其提炼总结,就可以形成各个游戏区域的具体规则。
观摩指导,提升质量。区域游戏的指导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方法,需要随机应变。我园教师大多年轻、有活力,可以与幼儿一同游戏,但缺乏观察及深度分析幼儿游戏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初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用眼看、用心想”,不能盲目指导。随着运动区域游戏的开展,教师的儿童观在不断深化,我们将要求调整为“用心看,巧指导”,尽可能尊重幼儿的需要,让游戏的“自然”和教育的“应然”在教师的动态引领中保持平衡。
突显趣味,发展体能。“动即快乐”的游戏体验可以让幼儿拥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我们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开展运动区域游戏,使幼儿自由自在地玩耍。与此同时,我们在量的基础上,围绕游戏的“质”展开探索。例如:我们与幼儿研讨开展“斯巴达小勇士”“平衡大撞锤”等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增强体能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