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贵
幼儿教育活动应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旨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感知能力和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关注自然、亲近环境,在“玩沙”和“戏水”中不断体验游戏的快乐,在快乐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与意义。沙水游戏作为幼儿园主要的游戏类活动项目,深受广大教师与幼儿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扩展活动内容、丰富教育意义,如何将本土资源渗透到沙水游戏中,是当下重点研究的问题。
沙和水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物质,当水花涌动翻滚、沙土流逝于指间时,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充斥全身。作为游戏体验感十足的一种教育方式,沙水活动能让幼儿切实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欢欣、快乐。幼儿沉浸于游戏中,与同伴开展积极交流,向教师展示丰硕成果,在大家共同的赞赏下收获了满满的荣誉感,越来越有自信在水与沙的交织中制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沙水游戏可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实现对本土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将游戏与自然合而为一,为幼儿创设一个更加广阔的游戏天地。
一、挖掘本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沙水游戏的要点
(一)确定游戏主题
为了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沙水维系良性互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本土资源,教师需在组织幼儿展开户外沙水游戏活动前明确主题,如“载沙运水”“注水灌溉”“南水北调”等,指引幼儿使用沙土资源自由建构,并配以当地的竹资源进行建构,如竹筒、竹渠、竹篮、扁担、竹块等。为了使幼儿能在主题情境中充分运用本土资源,教师需要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前解释说明、渲染情境,有效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源介绍“载沙运水”“南水北调”等主题背景,这样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还能调动其参与主题游戏活动并融入主题情境的自主性,继而为顺利高效开展户外沙水游戏奠定基础。
(二)自主、自由探索
沙水游戏的目的之一是启智,助力幼儿在游戏中亲近自然、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需为幼儿开辟自由、自主的游戏空间,助力幼儿把握建构机会,以呈现脑海中的设想为导向,灵活运用水管、纸箱、草皮及竹篮、扁担、竹筒等材料进行建构与探究。因为材料的大小、土堆的高低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调整,所以幼儿在喷洒、搬运、产挖、舀盛的过程中将亲近沙土,并了解沙土的特性。例如,有的孩子在游戏中想要建造一座城堡,于是先用铲子把土聚到了一起,再浇水让沙土有一定的黏性,而后根据沙土的状态有选择性地添加沙子或水,最终得到一座方形的“城堡”,并选择大小合适的竹块把四周围上。其中,幼儿搬运、采挖、搅拌等建构过程,即为其自主、自由探索的过程。
(三)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运用本土资源
在主题游戏情境中,部分幼儿可能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这与幼儿的适应力较弱有关。基于此,教师需在游戏中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指导幼儿有效运用本土资源。例如,有些幼儿在建构迷你水池时,发现水管在其他的小朋友手里,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引水入池,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沙水游戏区域内的物品,想一想哪些东西可以发挥盛水器皿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发现竹筒能盛水,于是使用竹筒完成运水的任务,继而与沙水亲密互动。在游戏中,幼儿会遇到许多的问题,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能会阻碍幼儿继续玩游戏,因此教师需要加强游戏观察,并及时施以“援手”,助力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本土资源。
二、挖掘本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沙水游戏的原则
(一)问题驱动原则
在挖掘本土资源展开幼儿户外沙水游戏前,教师需针对游戏方案进行设计规划,在此前提下解决“为何使用沙土资源”“怎样使用本土资源”“本地区沙土资源有何特色”等问题,让主题式沙土游戏方案在问题的驱动下更为完整。
例如,在解決“怎样使用本土资源”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创设资料库,用以存储废旧且有利用价值的竹资源,如竹篮、竹筒、扁担、竹渠等。此举目的是满足幼儿使用本土特色竹资源进行沙建构的需求。再如,在解决“本地区沙土资源有何特色”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建构中观察沙土,对其颜色、黏性、颗粒大小等进行描述,指引幼儿在产挖、搬运时仔细观察、自由探索,达到幼儿与沙水积极互动的目的。
(二)可持续性原则
本地区竹资源丰富,且竹子具有耐磨、抗腐蚀性强、可以反复使用等特点,基于此,教师可以重复利用本土资源。竹筒、扁担等物品就像幼儿的好朋友一样,吸引着幼儿融入沙水游戏情境,进而解放手脚、大胆建造。因此,教师需要在挖掘本土资源游戏价值的过程中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在不同的主题式游戏情境中探索本土资源多角度重复利用的途径,助力幼儿用已有的游戏经验尽快适应新的游戏场景,并能在迁移认知的过程中与沙水高效互动。
三、挖掘本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沙水游戏的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形式多变、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环境,是幼儿初步建立知识体系的前提,也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关键。围绕生活实际开展的游戏活动,能使幼儿在心理、思维、行为等层面获得高效教育。生活中遍地都是可以利用的游戏资源,添加了本土自然气息的沙水游戏,能够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生活、对自然的亲切感、向往感。
(一)利用本土水源,丰富游戏内容
在沙水游戏中,沙与水的再造性和可塑性丰富了游戏内容,彼此的融合与渗透构造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沙水画面。若幼儿园靠近自然水源,便可以大力开发具有水系特征的沙水游戏活动,为幼儿营设良好的、便利的游戏环境。
首先,在户外建设沙水区域,配备由不同材质制作而成的蓄水池、手压井等送水设施,将引水设备置入水源引向沙水区,方便幼儿活动时用水。为满足个体用水或群体用水的不同需求,或独立安放蓄水池,或并排安置水池,或用自动化吸水设备,使水自如流向沙水区域。
其次,于沙水中间部位挖出一条又细又长的小水沟,将竹制水渠插入适宜位置,打造一幅沙中有水、水中有沙的奇特景色,使幼儿尽兴发挥,在不断探索中获取信息和知识。例如,有些幼儿在沙区中看到水流,出于好奇心想要将沙子挖走,挖开后观察到水流出现分叉迹象,刚刚挖过的水渠被水的支流填满了,并保持流动态势。幼儿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但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分析后,幼儿懂得了如何做才能控制水的流动方向,即更改水道,自身认知能力得以培养。
最后,为了进一步获得实践体验,教师还可以指导幼儿使用竹竿或其他本土资源制作输水管,到指定区域负责排水,让幼儿体验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取水的。很多孩子得知这个办法后,非常享受制作的过程,甚至有的幼儿说出“人民的智慧真伟大”这样的话,令教师感到惊喜。
幼儿对水的亲近处于认真观察、亲身触碰、又拍又打的状态,看到了水是怎样流动的、如何冲洗沙土的,当水碰壁时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这些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间,逐渐了解了水的属性和特征。同时,在与水的“交流”中,一些原来怕水的幼儿也不再畏惧,配合同伴尽力完成送取水的任务,在游戏中取得进步。
(二)借助石料资源,丰富活动信息
沙水是活动中最基本、最普通的两种物质,为使沙水游戏更具多样性、多变性特征,我们可以借助本地的石料资源丰富游戏内容。若幼儿园所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石系,如鹅卵石或者贝壳等,则可以将其融入沙水活动中。这些形状独特、色彩不一的本土资源可以成为幼儿爱不释手的小玩具,能借此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鉴于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限制,石类资源的获取难度各异,因此应遵循“物尽其用”的原则。经过实践发现,石头在沙水游戏中深受幼儿喜爱,成为当仁不让的可用素材。比如,石头与沙土结合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用石头组建简易沙漏,将沙土倒入其中体验流动感;在沙土区,使用五彩缤纷的石头摆成一条大金鱼。有些幼儿发动好玩的心理,将鹅卵石埋放在一个角落中,号召同伴进行“寻宝”游戏,或者用石头铺在挖好的水渠边沿,形成一道宏伟壮观的“堤坝”。一时之间,沙水周边洋溢着愉悦的气息,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喜笑颜开……
奇形怪状的石类资源无疑可以得到幼儿的关注,将石头放置水中或沙土区,感知沙水冲刷石头产生的奇妙景象,使幼儿对立体感观产生初步认知,增强对自然的探索欲和亲近欲,同时帮助幼儿建立对问题勇于探究、不惧艰辛的品质和信念。
(三)巧用本地树植,增强自然体验
沙水游戏还可以加入树植类资源,前文所述用竹竿制作吸水器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像稻草、树枝、芦苇等都可以作为建立特色沙水区域的资源,能为幼儿增强自然体验提供良好的空间与环境。
按照树木与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不同季节开展沙水游戏时,我们应注意选用不同的种类资源。如在春天带领幼儿进行沙水活动时,笋类植物刚发,可以采摘竹笋制作端水的器具,或者采摘萌芽的柳条制成柳环;夏天时,用竹子做吸水器,或用于锅边炉灶使用;秋天时,大批农作物进入收割期,谷子可以做成具有新意的“沙子”,秸秆、稻草等可以做围栏、编草绳等丰富游戏道具,大量落叶可以成为锅中的一道“美食”,让幼儿之间进行一场厨艺大比拼,看看谁摘的叶子最好看、最靓眼;冬天下雪时,将雪运至沙土区,看看光照多久后雪会融化以及雪水渗入沙土中会产生什么效果,或者使用硬树枝做小旗,作为沙土建筑的标志。
沙水游戏是开放的、包容的,所选用的材料也应不拘一格,树植类资源的融入与使用,能让幼儿大开眼界、开阔思维,逐渐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而非一味索取资源,应学会就地取材、合理利用、严禁浪费。
(四)打造生态环境,感受自然气息
沙水游戏活动实质上是一个带有浓重游戏色彩的生活区,既然是生活,则必然涉及环境建设。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区域总是令人心旷神怡,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使用本地特有的植物或道具布置生活环境,让幼儿从小就懂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例如,在沙水区适宜的位置建立生态角,尝试栽植几种适应性强易于生长的植物,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植物生长的历程;种些小花小草,待开放后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用一些塑料瓶制作成韭菜、青菜、土豆、包菜等投入沙池中让幼儿在假装尝试种田,并提供小栅栏,这样一片小田地就诞生了。总之,教师应让幼儿在沙水游戏中尽量体验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让生态的概念深入幼儿心中。
(五)巧借家乡景观,打造本土特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景观,我们的家乡亦是如此,有着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如幼儿比较熟悉的黄龙大桥、北渠、闽台缘、西湖公园等家乡景观。
例如,在我园开展的围绕本土资源“黄龙大桥”沙上主题建构中,首先借助家长力量,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了解黄龙大桥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等,然后制定沙水游戏计划,一起选择适宜的游戏材料分工合作进行游戏。在游戏开始,幼儿一起合力挖出“黄龙大桥”底下的一条“北渠”,完工之后幼儿寻找适合的材料(竹梯、水管、kt板、小石子等材料)在“北渠”上方建构幼儿熟悉的“黄龙大桥”。而在“黄龙大桥”建构成功后,我们又继续研讨,从而在大桥的旁边建构“见龙亭小区”“西湖公园”等幼儿所熟悉场景。最后,利用南水北调的方法将一旁的水接到“北渠”里面。
在此次沙构中,我们挖掘本土文化中的资源,利用幼儿所熟悉的家乡资源和景观进行沙上建构,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本土优秀文化资源的特色。
四、开展幼儿户外沙水游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安全事项
玩沙戏水是幼儿释放天性的好时机,但游戏过程中也会隐藏着一系列问题。如,部分幼儿用小铲挖沙时,没有控制好力度导致铲中沙子落到其他幼儿头部;玩水时,幼儿忘记了教师的嘱咐,鞋上、脚上、腿部全是水迹;游戏时,有些幼儿总想拿走别人的工具,互相之间拌嘴吵闹;石头比较坚硬,如果幼儿操作不当会造成身体损害。可见,虽然沙水游戏好玩、有趣,但其中确实存在不少隐患。为了避免幼儿发生安全问题,教师应强调沙水游戏的纪律,在游戏中不断提醒幼儿注意正常操作,要保证游戏工具和器材的绝对安全。总之,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引导者,也是安全责任人,为使幼儿顺利进行活动,避免家长忧心,应加强安全问题的重视。
(二)科学分配时间
幼儿在沙水活动中享受自我、体验快乐、收获知识。这种游戏活动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个性需求。但幼儿长时间处于活动奔波中,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与疲惫,所以教师需要在游戏前做好任务规划和时间安排,也要做好自我定位,可以提建议、讲道理,但不能过多干扰幼儿的行为,始终起到辅助游戏、辅助教育的作用。
(三)合理评价行为
在沙水游戏中,教师应时刻观察幼儿的行为举止,引导幼儿深入实践,但要注意切入的时机和分寸,不要影响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幼儿谈谈今天的收获是什么,自己与同伴配合时有哪些做得不好,再辅以自身分析后总结问题,以鼓励式教育激发幼儿的动力和兴趣。
五、結语
综上所述,沙水游戏基于自身的优点和特征,是幼儿户外活动不可或缺的活动。为使沙水游戏内容丰富有趣,教师应善于运用本土资源,实现与沙水游戏的高度整合,让幼儿在嬉戏玩耍中感知自然的魅力,鼓励幼儿尝试自主开展活动建构,做好教育引导、安全保护等具体工作,以鼓励式评价总结问题,为幼儿开创一片美好的游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