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毕雪静
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写作属于语言技能中的表达性技能。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分析、总结、输出语言。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远超英语表达能力,已经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满足他们自由表达的需求。因此,此阶段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和水平普遍较低。“Thinking Map”是教育博士David Hyerle开发的一种图形语言,是用来帮助学习者进行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它用不同的形式说明不同内容的关联性,如因果、分类、整体与部分、类比、属性与特性等,对于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
从教学的适用性和操作性角度出发,“Thinking Map”的结构相对简单,形式多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学会使用。教师可根据写作教学的内容与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合适的“Thinking Map”,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必要的修改,使其更适合该教学活动。
在英文写作中,当学生出现读完作文题目却无从下笔时,或者想表达的内容太多而不知如何抉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圆形图。圆形图能帮助学生生成与圆心处主题相关的信息,常常用于头脑风暴教学活动环节,也可运用在写作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帮助他们发现更多和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以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将任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写在图形里,不必进行分类、归纳或者总结。
例如,在进行“Tea”的作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先用一个短视频向学生展示茶叶的生产过程以及各个国家的茶文化,然后再询问学生关于“Tea”的问题。如:Do you like drinking tea? Who likes drinking tea in your family?Who likes drinking tea in the world?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ea culture? 教师利用圆形图,在视频展示和师生问答活动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思考写作内容,并一一记录、收集可以用于自己作文的写作素材,删除无用信息。与此同时,关键词和短语的呈现,可以解决学生的单词拼写难题,降低写作难度,不让词汇问题成为写作表达的障碍。
圆形图制作(见图1)完成之后,学生需要根据图中内容继续构建写作框架,不可直接动笔写作。圆形图一般用于写作教学的第一步 ,旨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生成与圆心处主题相关的信息,收集、筛选写作内容,提供相关词汇、短语,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气泡图分为单气泡图和双气泡图。
单气泡图旨在描述某一事物的属性,或者某一事件的要素。单气泡图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主题、按类别进行思考,在发散思维、丰富内容的同时,指明写作方向,帮助学生从作文的核心展开写作,防止跑题现象的出现。
双气泡图用于比较和对比两种事物。例如,故事中的人物,两件相似的事物或者两个系统。通过这个图形,学习者还可以借此比较发现最重要的信息,以确定优先顺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双气泡图发现两个人或两件事之间的共同点,在表达中减少重复内容的出现,使表达更加简洁、准确。
例如,在进行“My best friend and me”写作教学时,教师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外貌、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表达,引导他们发现自己与好友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制作“Thinking map”时,将共同点写在两个气泡的中间,不同点写在气泡外侧,以示区分(见图2)。在写作时,将相同点放在最后,以突出两人成为好朋友原因——相同的爱好,或者某一相同、相似之处。
图2
双气泡图制作完成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气泡图开展写作活动。因为气泡图中已经将文章主题、结构、写作内容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出来,学生只需添加内容即可完成写作。在气泡图的帮助下,学生梳理了思路,写作因此变得简单起来。学生在制作气泡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写作兴趣,促进了比较力、分析力和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流程图可分为单流程图和多重流程图。
单流程图类似于流程表,学习者可以使用此图呈现序列、顺序、时间线、周期、动作、步骤和方向,帮助学习者分清事件阶段与子阶段之间的关系。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多使用单流程图表述各个阶段发生的重要事情,展现事件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事情脉络。单流程图常用于叙事性作文的写作中。
例如,学生使用单流程图将脑海中回家的步骤显性化地呈现于纸上,这其实也是写作的草稿。图片、箭头和文字的组合不仅可以将各步骤有条理地展现出来,而且便于修改和完善。单流程图是故事作文、活动步骤介绍写作中的常用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和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多重流程图多用于探寻事件及影响产生的原因。此图展开时,就会显示历史原因,并预测未来事件的发展和结果。在它的最复杂的形式中,它会展开显示在动态系统中反馈效果的相互关系。在小学英语作文写作中,多重流程图多用于表述不同的问题经过同一种处理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以及所带来的相应影响。
例如,复述故事写作教学中,教师先要求学生阅读并归纳总结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再指导学生将原因和结果正确地填入多重流程图中。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由此带来的后续影响。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纠正其表达中存在的语法或者逻辑性问题,协助学生一起完成多重流程图。(见图3)
图3
在和教师一起完成多重流程图之后,学生就可以开展自己的写作了。学生可以采用教师的流程图,也可以使用小组合作设计的流程图。因为流程图已经将前因后果,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影响,详细地罗列在写作者的面前,所以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只需认真誊抄即可。写作时的轻松,应归功于合理地选择、恰当地使用“Thinking Map”。制作多重流程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整理信息的过程。流程图在辅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和推理力。
树形图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和演绎。学习者在树干的顶部标注事物的一般概念、主要思想或者分类标题,在下面的树干部分罗列支撑思想和具体细节。支架图用于定义一件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自然关系。支架图通过呈现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次部分的关系,支撑学生进行空间推理,帮助他们理解并确定事物自然属性的范畴。虽然两种图形用途以及底层逻辑并不相同,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并无太大区别。为了方便学生使用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两种图形都可以用来表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都可进行归纳和演绎。
例如,作文:仿照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和你的朋友、家人每天出行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树形图或支架图。先在图形最上端或最左端写上主题“How do we go to ...?”第一横排或竖排写上主要人物;第二横排或竖排写上每个人的上班、上学方式;第三横排或竖排写上此方式出行的原因,注意对齐,必要时提醒学生画横线。上班、上学方式超过一个,原因超过一个,可以再添加一横排或竖排。(见图4)
图4
树形图或支架图,将复杂的写作内容,以图表的形式简洁地呈现出来,学生可以轻松整理每个人的上学、上班方式,思考、发现不同上学、上班方式背后的原因。在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如:“I often go to school by car. Because I live far from school. My father works far from home. He sends me to school first. Then, he drives to work.”而不是干巴巴地表达“I go to school by car. Because I live far from school. My father works far from home. So he goes to work by car. He sends me to school.”“Thinking Map”能够帮助学生梳理作文内容,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从而丰富了作文内容,使写作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逻辑性,提高了学生的概括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Thinking Map”其实早已广泛地使用于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只不过我们在使用时并不知道这些是“Thinking Map”,也没有对“Thinking Map”的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Thinking Map”不仅可以运用于写作教学,还适用于阅读、口语交际、语法等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时,都可以选择合适的“Thinking Map”,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使用。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图形语言,“Thinking Map”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具有辅助功能,能够搭建语言表达的“脚手架”,降低作文写作的难度,还在于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比较力、推理力、想象力、概括力等,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