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军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标题、话题作文中的话题、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以求理解具体含义,弄清写作要求,确立写作中心,把握写作重点,明确写作范围,确定下笔角度,定下感情基调,择定写作方式的一种过程。
“审”就是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审题,也就是要仔细地阅读题目,读懂题目的意思要求,悉心揣摩命题者隐含在题目之中的价值取向。
审题的关键:一是全面,二是理解,三是准确,四是突出重点。审题的前提是解题。顾名思义,解题就是要解释题目的意思。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得开、解得透、解得准、解得破。“解得开”就是要对题目进行恰当的分解,将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搞懂,甚至要将字词分解,搞懂字词中包含的多层意思,“解得透”就是要全面地、辩证地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意思,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解得准”“解得破”就是要揣摩隐含着的、命题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命题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取向,进而确定自己的观点。
一、审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它往往是文章题目的表意重心,只有准确把握题眼,才能迅速明确立意,断定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在审题思维活动中少走弯路。
如:“二十年后的遇见”,题目的中心词“遇见”即碰到,“遇见”的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件物,可以是某种情感,可以是某一处风景,一切能体现“遇见”的,给予你惊叹、遐思、回味、警醒的东西皆可为文,它的修饰语“二十年后”则限制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二十年后,从而明确这是一篇想象作文。
又如:“终于等到你”,题目中有几个关键词,一是“终于”,对时间作了限制,要写经历了很漫长的等待之后发生的事、见到的人或现象,而不是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二是“等到”,为什么要等、怎样等,等来后自己的心情如何等是作文中必须交代的内容;三是“你”,是对人称作了交代,当然,此处的“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希望、一个理想,或一本书、一个顿悟等。
再如:“真的有意思”,题目由两个关键词组成,即“真的”“有意思”。“真的”,指考生所选的材科,必须有切身的体验,从而让人相信这是真的。而“有意思”,是题目的题眼,“有意思”的含义很多,可以是有趣的,还可以是有深意的,蕴含着人生哲理、教育意义等。
二、审障碍
作文试题中经常带有一定的隐含信息,准确把握这些“限制”,才能扫除审题障碍,像“该”“而”“并”“这么”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弄清楚了这些,就确定了作文的选材范围。
如:“就该这么做”,该题为全命题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读懂限制条件和非限制条件,这个题目的限制条件有“该”和“这么”两个,暗含“做得好”,是肯定,是欣赏,是赞美。说明即使有时候可能是“不愿意”或者“不想”“这么做”,但是因为是“应该”做的,所以就“必须”去做。非限制条件即题目中没有主语,这样就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写作自由。
又如:“因交流而多彩”,该题为全命题作文。审题时,首先应弄清楚限制条件,是“谁”或“什么”“因交流而多彩”,其次要弄清楚“交流”和“多彩”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交流”是“多彩”的前提条件,也就说没有“交流”就不会出现“多彩”的情况;“多彩”因“交流”产生,是“交流”的结果。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所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偏离题目。
再如:“彼岸并不遥远”,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彼岸”,谓语“遥远”,谓语之前有两个起修饰限制的状语“并”“不”。文题之前有一则材料,分别解读了“彼岸”的基本义“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和比喻义“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同时展开阐述了“彼岸”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特殊含义,即“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源于有所追求,都体现为通过行动,去努力达到所向往的境界”。命题者借此告诉考生,只要“通过行动,去努力”,就可以达到“所向往的境界”。
三、审修辞
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双关语,其意义既有实指的具体的事物意义,也有虚指意义,审题时要审出它的象征意义。这些命题往往不采用裸题形式,题目前面有一小段引语,如山东日照卷“昂起头来真美”、陕西卷“逗号”、浙江杭州卷“一份满意的答卷”、湖南益阳卷“启航”、江苏连云港卷“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江苏徐州卷“又是一个新起点”等,这些题目中的“逗号”“答卷”“昂头”“道路”“起点”等词语既有实的一面,也有虚的一面,构思时必须虚实兼顾,以虚为主。
如:“顶出一个春天”,题目有“顶出”和“春天”两个关键词,由提示语对“顶”的阐释,可以理解为一种坚强、刚毅、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这便明确了写作的方向,包括承受、担当、碰撞、支持等。这是过程,是行动。而“春天”则是成果,是结局,可以理解为一种成功、成就,或者收获、梦想等。在写作之前,需要明确这几个问题:是谁顶出了春天?如何顶出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什么样的?前一个问题决定了文章的选材和写作对象,后两个问题决定了文章的主旨和中心主题。仔细阅读题目,拓展想象,打开思路,大胆发挥。
又如:“那一把钥匙”,题目中的钥匙既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中的工具;也可以比喻为解决问题的方法、门径,“过去是认识现在的钥匙”,說明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是真正认识一个人的方法。“看似平常的钥匙,有时却意义重大”,这话揭示了钥匙的特点,也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尽情驰骋在想象的原野。如:关爱是家庭和睦的钥匙,理解是保持友谊的钥匙,经历挫折是成功的钥匙,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等等。
再如:“心中的宝藏”,该题为全命题作文。“心中的宝藏”中题目由“心中”“宝藏”两个关键词组成。“宝藏”一般指储藏的大宗珍宝或珍贵物品,当然“宝藏”也可以比喻为内心珍贵虚拟的物品,如“知识”“友爱”“母爱”等。就这个题目而言,要着眼于自我,扣紧“宝藏”,突出给“我”的影响和启示来写。
四、审提示
有的作文题前面有一段导引语,导引语一般在选材范围、写作重心、写作走向、思路扩展上给话题加以指导、限制,读懂和用活这些提示性的话,对学生理解题意、激活思维、优化写作大有好处,可以避免漫无边际、无从下笔、生拉硬拽、牵强附会、浅尝辄止、断章取义等现象的发生。
如:题目“我的最高分,我的最低分”,分數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别人评分,也可以是自己打分;可以出现在试卷上、竞赛中,也可以隐身于日常生活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待人处事、家务劳动等,都会获得一个或高或低的分数。这些分数,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请以“我的最高分,我的最低分”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时要紧抓提示语。题前的导引文字暗示了写作的方向,对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明确写作方向有导向作用,导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最高分和最低分出现的种种情况,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是考试竞赛,可以是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可以是某次体育活动……第二部分阐释了分数的意义,在于它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这也是“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归结点。
再如:题目“遗憾,从未缺席”,在成长路上,我们总还有一本想读未读的书、一堂想听未听的课、一次想去未去的旅行,一位想交未交的朋友、一些想说未说的话、一份想还未还的人情……回望过往,立足当下,这些想做未做的事情,是会成为你人生中的遗憾,还是成为你奋勇前行的动力呢?阅读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遗憾,从未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什么,审题时应注意审导语,“导语”为写作提供了多种选择:想读未读的书。想听未听的课,想去未去的旅行,想交未交的朋友、想说未说的话、想还未还的人情……当然我们也可以写想看未看的电影、想探望却未探望的朋友、想实现却未实现的愿望,等等。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想做未做的事情,是会成为你人生中的遗憾,还是成为你奋勇前行的动力呢”,这要求文章立意要高,表达正能量,不能囿于遗憾、失落当中,做无畏的慨叹。
五、审留白
有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添枝加叶法”,扣住题目拟新题,即在理解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前,或题目后,或题目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如:题目“如果”,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词“如果”,审题上的难度降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假如,假使”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一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要写生活中那些假如遇到的人、发生的事、领悟到的感情……由此,可以采用“添枝加叶法”,在“如果”的前面和后面增补新的信息,自然就能够很快打开写作的思路。例如:“如果我放弃了那次我成功演讲的经历,我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朝气蓬勃,感谢当时给我机会的老师,感谢老师给我的鼓励”,“如果在小时候我能理解母亲对我的爱,理解母亲对我的唠叨背后的深情,我就不会顶撞母亲,给母亲带去伤害”等。
六、审要求
在作文审题时,还要注意审题目的写作要求,如文体要求、内容情感要求、书写字数要求等,如果在这方面不认真严谨,也会给作文带来扣分降档的不良后果。如:题目“温暖一生”在写作时“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要求所写的内容一定要完整,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要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情感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学生可以选择除诗歌外自己擅长的一种文体进行写作。“不少于600字”要求考生所写的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否则会被扣分。“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注意回避这些信息,否则会被扣分。“不得抄袭”要求考生独立完成作文,不得照抄他人的作文,否则会被扣分。
审准了题目,在习作时还要提醒学生会点题,如采用下笔扣题的方法,或者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也可以在文中穿插点题,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文章始终运行在题意的轨道里。
“打开优秀作文的第一把钥匙就是审题。”写作文前从审题眼、审障碍、审修辞、审提示、审留白、审要求这六个角度全方位审题,就一定能明确中心,选好材料,确定重点,写出优秀作文。审好题,构思时就能做到“胸中有丘壑”,作文时也定能“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