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娜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说文解字进课堂”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CJYC2301110102)研究成果
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最深厚的滋养就是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为了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而文化是用汉字来记录的,汉字不仅仅是记录生活、记录文化的符号,汉字本身就是厚重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中华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中华文明的曙光,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系。
谈到汉字,就不得不说《说文解字》 ,不得不说“字圣”——许慎。许慎为一代大儒,贯通儒家经典,在当时有“五经无双”的美誉。他用了二十多年,收集整理了九千多个汉字,并逐字讲解字形、字音、字义,全面展现汉字与汉语、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著作《说文解字》。正是因为《说文解字》,中华文明中那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不再是独立的、散乱的,渐渐汇成了一个体系,呈现出一个博大完整的汉字文化系统。读懂汉字,必须从《说文解字》开始。
一、“说文解字进课堂”的实践意义
(一)培养识字能力,培养良好品格。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老师们要重视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引导他们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中记忆字形,感受汉字的魅力。在学习汉字时,一笔一画,一撇一捺的认真书写,对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增强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凝聚华人心灵,展现中国魅力。“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汉字是中华民族先民们留给世界人民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日趋密切,汉字书写对凝聚华人心灵,展现中国魅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三)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发明创造,在学习中,可以感受到汉字演变之丰富,造型之奇美,内涵之厚重,这足以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说文解字进课堂”的学习目标
(一)帮助学生了解1000个常用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本义和引申义,认识到汉字的意美,激发学生正确书写、规范应用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二)通过“说文解字进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了解,由字源探究来达到对中国文化形成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从根本上理解中国文化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四)老师在推进“说文解字进课堂”的活动中,探究文字教学活动对学生语文学习动力、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作用。
(五)由点带面,推广应用于日常的语文课堂,摆脱学生语文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的困境,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说文解字进课堂”的具体做法
(一)分门别类学汉字。把1000个常用汉字进行归类,了解它们的起源和演变、本义和引申义,由溯源激求知。根据偏旁部首的不同可以分为八大类:汉字里的人,身体里的汉字,汉字中的天地人居,汉字中的日用物品,汉字中的兵器戒具,长在植物中的汉字,活在汉字中的动物,抽象世界里的汉字。
汉字之美,在于形,在于音,在于义;汉字之美,在于由形音义衍生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对文字的书写、字意的理解,呈现出机械呆滞的工具人状态,没有体味文字的形意之美,学习起语文来没有劲头、缺乏兴趣。
鉴于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让他们了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如从“身体里的汉字”说起,头——首部,古文字“首”上是头发,下为面部,突出眼睛,本义指头,引申为头领、开端、第一等意义,如首领、元首、魁首等,进一步延伸至成语,如首当其冲、首屈一指、俯首帖耳、马首是瞻、颔首低眉等;再如眼睛——目部,与目有关的字多与眼睛、观看相关,如盼、瞻、睽、睦、睡、眯等;又如毛发——彡部,脸——面部,耳朵——耳部,鼻子——自部,胡须——而部等。这些字比较常用,与身体密切相关,学生便于理解,也比较感兴趣。
(二)随堂教学识汉字。对于汉字大多学生无意于探本溯源,只知道它现在常用的喻意,不知道它原初的本意和所包蕴的意境。这样对于这个汉字来说它就成了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固定的符号,学生记住的就是这个符号。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应用来说,就只是简单地成了一项记忆任务,而不是一场可探究的奥秘,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在学习文本时,特别是古诗文教学中,通过对关键字的“说”“解”,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与文本内容及情感无缝衔接。
如李白《送友人》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话“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好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是“班马” 而非“斑马”?这个时候给大家讲解“班”的造字起源。“班”,会意字,它的本义是用刀将一块玉石从中切开。从字形来看,就是两块“玉”中间插着一把“刀”,本义就是分开、分别,在诗中表达离情别绪。
(三)讲述故事学汉字。由识字到说成语典故,由拆解汉字到故事讲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加深过程,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过程。在讲述成语由来、成语演化的过程中,容易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悠久绵长、意蕴丰富体会更多,对中华民族传世精神的理解、融汇、接纳、升华,会更容易形成,对汉字之美会更有感悟。同時,也能更真切地理解文言文言简义丰的具体体现了。
如上面提到的“首当其冲”,它与“一马当先”很容易混淆。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出自《汉书·五行志上》:“首当其冲,不能修德。”一马当先,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比喻领先、带头。出自《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这样由浅入深,由产生兴趣到主动探讨,由识字到能讲说,逐渐累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或许就生出来了。
(四)活动比赛用汉字。比如汉字听写、成语小故事、演讲比赛、课堂大赛、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参观许慎故里、成语接龙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学习汉字并能准确地运用汉字。
“说文解字进课堂”以“学汉字、知汉字、爱汉字”为宗旨,把说文解字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生认识甲骨文、形意字、象形字等,为了弄清这个字的起源,常常伴以原始故事的讲解,使学生既能了解先人简单朴实的意愿,又能到感受前辈造字的神奇巧妙。这种认知过程仿佛一个探险之旅,简单中有奥妙,朴质中有智慧,接近原初的创造过程,会使学生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思考,对识字解字有深入的理解。这一活动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而且使识字教学的过程形象生动,充满乐趣。
写好中国字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每一个汉字如同鲜活跳动的生命,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学习汉字的同时,本身就是在传承中华文明,增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从而更能增强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作为中国人,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汉字——我们眼中的、笔下的汉字,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网络。身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推广汉字、传承文化的重任,为推动汉字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更好地传承许慎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