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学游戏 助力数学学习

2023-11-22 01:07:26张冬梅
教育界·A 2023年29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张冬梅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特点,并且其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串联性,非常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单纯借助教材内容进行单一形式的讲解,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可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并内化相应的数学知识。文章阐述了借助游戏化教学助力学生数学学习的策略,以此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对于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将游戏教学方式融入数学教学中,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游戏是一种数学文化的独特表现方式,也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游戏,不仅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契合,也与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同频共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要富有趣味性、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如何应用游戏化教学来改进日常的教学方法并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下小学教育的重点探讨内容。

一、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凸显“以生为本”

教学需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诉求,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密切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生本理念的精髓正是如此。而数学游戏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游戏,从而更好地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降低学习难度

数学中有较多抽象的学习内容,往往会让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游戏元素的融入,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记忆、理解抽象的知识。由此可见,数学游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促进师生、生生互动

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多,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平等、融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拉近双方的距离;此外,学生之间合作式的互动也会变得更加频繁。很多游戏需要组内学生通力合作,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为攻克游戏难关而共同努力。由此可见,游戏能促进师生、生生间的良好互动。

二、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策略

(一)基于教学目标设计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是教师在设计与构建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同样,教师在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时,也要重点考虑到趣味游戏所承载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将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点融入游戏的框架与流程设计当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游戏教学的真正价值[1]。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相关含义,同时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强化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由于小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立体图形,对空间的感知较为模糊,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道具搭建游戏,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立体图形。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准备足够的10厘米、8厘米、6厘米的塑料管子(同种长度颜色相同)及三通口,以及10厘米×8厘米、10厘米×6厘米、8厘米×6厘米、6厘米×6厘米规格的长方形白纸,让学生自由搭建立体图形。有的学生很快搭建出了长10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有的学生搭出了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或6厘米的长方体等;还有的学生搭建了棱长分别为10厘米、8厘米、6厘米的正方体。搭建完毕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糊面”游戏,让学生将立体图形所有的面都用白纸片糊上。通过搭建、“糊面”游戏,学生更好地认识了立体图形的特征。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对搭建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并带领学生认识顶点、面、棱的定义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可谓水到渠成。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要素有了直观的感知,并自主掌握了它们分别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等要素,形成了正确的认知,这样的游戏过程让知识的习得变得更加自然、和谐。

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游戏形式,发挥游戏辅助教学的作用,促进游戏教学效果的提升[2]。

(二)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游戏,引导主动探究

小学生不同于其他年齡段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对各种新鲜事物都保持着较强的好奇心,一方面也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将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作为基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

以“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征,将竞争元素融入游戏设计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来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为每组学生准备蝴蝶、京剧脸谱、枫叶、中国结、奥运五环、邻边不等的平行四边形等图片,让学生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轴对称图形,比比看哪个小组能找出最多的轴对称图形;对于那些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则要给出理由。通过游戏,学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交流,他们也在交流中更加明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验证方式。这样的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展示、乐于分享、勇于交流的学习品质,让知识的习得方式变得更丰富有趣,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由此可见,虽然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完善,但教师可以利用其想象力、探究能力来帮助小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与推理。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游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不仅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融入游戏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3]。

(三)着力问题驱动设计游戏,培养数学眼光

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数学眼光的培养不可或缺。学生有了良好的数学眼光才能打通数学课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眼光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数学规律,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融入问题,用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4]。

以“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为例。笔者设计了两次渐进式的抢答游戏。游戏抢答(一):准确判断35、63、120、99、156、5370这几个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由于学生已经有2倍数和5倍数的特征经验的积累,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迅速地判断并抢答前两个问题。针对第三个问题,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3的倍数的特征应该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3、6、9。笔者未对学生的看法直接做出评判,而是继续开展游戏抢答(二):83、236、460、2009、1393、1767、8547、8457中哪些数是3的倍数?此时,学生接二连三地出错,抢答进行得很不顺利,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刚才的结论有些站不住脚了,前面5个数都是符合个位上是0、3、6、9的,却没有一个是3的倍数,而最后的3个数个位上不是0、3、6、9,但它们又都是3的倍数。学生开始疑惑,也在认知冲突中陷入了思考。这时,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3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的数字吗?(2)如果3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的数字不能判断的话,还要看哪一位?(3)3的倍数一定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吗?(4)3的倍数是不是有其他不一样的规律呢?学生在认知冲突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产生了更多的数学思考。有了问题的导向,学生再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可谓水到渠成。

没有数学眼光,走不进数学抽象的大门,也不利于培育创新人才。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专注于让学生解决问题,还要通过游戏的设计,让学生把发现、提出问题作为一种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基本方式,助力学生数学眼光的形成和发展。

(四)结合信息技术设计游戏,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能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让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将数学游戏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数学游戏活动的融合,可将色彩鲜明的游戏内容呈现于数学课堂上,能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促进数学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5]。

以“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复习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呈现“20+35×2”“135-25×4”两道典型的两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之后,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计算法则,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设计闯关游戏:游戏包含3个不同难度的关卡,以及50道四则混合运算题,每个关卡都是计算题与相关结果的对应卡片,只有两者正确相连才可抵消,全部抵消完毕之后才可进入下一个关卡中。每当进入下一游戏关卡时,学生都可进入奖励界面当中,该界面由3个隐藏的奖励所组成,其内容为“拥抱一个”“再来一次”“免课后作业一次”,学生可随机进行选择。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比拼,看看哪个小组答对的计算题最多,并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实践证明,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巩固知识,学习效果颇佳。

传统的数学教学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数学游戏教学的方法不仅高效省时,也能激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眼球,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的亮点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植根实际生活设计游戏,提升综合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化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以生活资源为切入口,设计游戏,助力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6]。

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购物游戏,并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些已标价的文具:1角的橡皮,2角的铅笔,3角的小刀,5角的直尺,5角的数学作业本,1元的圆珠笔等。首先,笔者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假设你现在要买一些文具,但你只有1元钱,你可以买哪些文具?最多有几种购买方案?请同组先分享交流自己的思路,最后再一起汇报展示。”由于方案不唯一,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买一把直尺和一本作业本;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买一支圆珠笔;也有的學生认为可以买一支铅笔、一把小刀、一把直尺。在购物游戏中,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互动,学生不仅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对它们之间的进率也有了更深入的感知。

由此可见,现实生活是开展各类游戏教学的重要基础,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挖掘日常生活与学科知识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更加适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为高效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能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掌握、内化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游戏,助力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凤霞.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游戏化课堂:“伤脑筋12块”分级课程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2(6):34-35.

[2]何银兰.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35):65-66.

[3]方芳.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36):149-150.

[4]张新.在数学游戏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与想象”教学设计与思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12):63-65.

[5]陆雯.在游戏中学数学 在快乐中长智慧: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2(31):70-72.

[6]张盛林.设计游戏活动,提高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9):158-160.

猜你喜欢
游戏化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33:09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7:37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