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
【摘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从以“短”促学和以“赛”促教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基于学情优化的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同时,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深入研究基于学情优化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旨在弥补学生的运动短板,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情;优化;短板;比赛
以“短”促学是指围绕学生的学习“短板”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赛”促教是指利用比赛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短板理论是指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坚持赛教融合能够助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基于学情优化的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做到以“短”促学、以“赛”促教,从而补齐学生的运动短板,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人才基础。
一、基于学情优化的小学体育教学价值分析
(一)以“短”促学,补齐运动短板
以“短”促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方面的不足,开展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以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帮助学生补齐运动短板[1]。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受到身心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影响,其运动水平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坚持以“短”促学,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由此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薄弱项。此外,教师在运动中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补齐运动短板,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又能够促进班级整体运动成绩的提高。
(二)以“赛”促教,丰富教学内容
以“赛”促教是教师利用比赛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与运动空间。这有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比赛中积累丰富的学习与运动经验,从而提高运动水平。体育比赛具有竞技性、高强度等特点,能够检验学生的日常学习与训练成果。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比赛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阶段性训练成果与应变能力,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学情优化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立足学情,重构体育教学流程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发展
以学定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短板来确定教学内容的一种策略,能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基础,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按照既定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运动,重构体育教学流程,促进学生发展[2]。
比如,在“行进间转法”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行进方法,正确做出行进间转走的动作,做到“自喊自做,整齐划一”。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听口令和做动作等方面存在短板。笔者立足实际学情,坚持以学定教,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比赛活动。
首先,笔者设计“行进间转法”的教学目标:
(1)练习行进间向左、向右、向后转走的动作要领,学习正确的动作;
(2)练习分解动作,掌握行进间转走的技巧;
(3)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赛,做到“自喊自做,整齐划一”。
其次,笔者立足学情,重构“行进间转法”的教學流程。笔者带领学生在训练前观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分列式”视频,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同时,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由此,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笔者发挥好引导和纠正的作用,让学生集中精力听口令,快速反应做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掌握“行进间转法”的动作要领。
最后,笔者开展班内分列式比赛,让学生在雄壮的背景音乐下行进,自行喊出口令,完成对应的动作。笔者结合学生的比赛表现,给出评价并表扬学生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进步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以学促教,实现教学相长
以学促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运动情况,对教学流程进行调整,并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的一种策略。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短板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阶段学习和运动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其能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阶段性学习和运动成果,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能力区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比如,在“乒乓球”的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单步、并步的动作要领;要学会移动接球的动作。笔者发现,学生的短板是单步、并步的动作。因此,笔者针对学生的短板,重构体育教学流程,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在训练间隙开展比赛,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
首先,笔者播放乒乓球比赛的视频引出新课,组织学生练习常规乒乓球动作。其次,笔者观察学生的动作,针对学生的单步、并步动作短板,重构体育教学流程,让学生分组以相互观察、纠正的方式掌握基本步法,提高训练效率。再次,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对打比赛,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做出单步、并步动作,完成扣球。最后,笔者在分组练习中,要求学生选择悬挂重物的方式进行练习,开展单腿站立比赛,意在为学生的单步、并步动作夯实基础[3]。
(二)创新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1.设计趣味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
教师可以从趣味训练活动入手,由此创新教学形式,补足学生运动方面的短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方面存在的疑惑,设计有趣的专项训练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训练中保持运动热情。此外,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情,以学生的运动短板为抓手,深入剖析学生的运动缺点,设计有趣的体育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比如,在“小篮球”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基本动作,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首先,笔者以传球热身的方式引出新课,让学生了解小篮球在弹性、滚动性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其次,笔者在学生接触小篮球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短板,据此开展对应的运球、滚动传球、反弹传球、投篮等训练。学生在训练中能够明确自身的不足,主动训练自己的薄弱项。最后,笔者按技能水平或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积分的形式开展传球、投篮等训练比赛,提升小篮球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比赛中补齐短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鼓励学生自主训练,培养学生的运动自信
针对学生在运动方面的缺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训练,逐步培养其运动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克服困难,补齐运动短板。教师应当坚持以“短”促教,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结合学生的实际想法与运动水平,设计对应的教学活动,进而提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自信[4]。
比如,在“毽球”的教学中,笔者针对学生的接球、传球短板,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自信。首先,笔者示范毽球的正确踢法,使学生认识脚内侧踢球、脚外侧踢球以及脚背踢球的技巧。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来球的方向,合理判断落球点,并邀请学生参与示范,培养学生的运动自信。再次,笔者让学生自主进行一对一颠球训练,使学生掌握毽球的接、踢技巧,逐渐补齐运动短板。鉴于部分学生因近视问题,难以观察来球方向或判断落球位置,笔者引导他们预先用手或其他关节触球,将球停到自己满意的位置,再用脚踢开。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接球的准确率,并将球踢至指定位置。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开展“毽球踢不停”比赛,使其在比赛中积累经验,锻炼技能,增强体育运动的自信。
(三)以赛代练,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1.开展个人比赛,提高学生体育技能
新时代体育教学提倡教会、勤练、常赛。教师坚持以赛代练,利用不同的赛事活动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学生的学习与训练情况,设计符合当前阶段学生运动水平的比赛,利用多种类型的比赛活动替代训练,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不斷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比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跑姿和呼吸方式,由此增强力量和耐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笔者开展不同形式的短跑比赛,设计对应的奖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比赛。首先,笔者在教学中介绍我国著名田径运动员苏炳添、谢震业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田径运动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短跑的积极性。其次,笔者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学生在起点处做好起跑准备,并听口令开始短跑。在学生跑步的过程中,笔者观察学生的跑姿与呼吸情况。再次,笔者立足实际学情,开展对应的训练与比赛活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笔者设计趣味比赛游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积极思考、学习和积累比赛经验。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短跑比赛,让学生利用大课间进行训练,鼓励学生有组织地进行备赛,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2.开展团队比赛,增强教学效果
团队比赛可以反映学生的真实运动水平与学习情况。教师坚持以赛代练,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日常训练以及常规比赛中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短板,据此设计不同形式的比赛活动,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做到以“赛”促教,增强教学效果[5]。
比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进而增强腿部力量和跳跃能力。首先,笔者利用跳远热身操带领学生活动关节。其次,笔者示范立定跳远动作的技术要领,如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等。再次,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立定跳远团队挑战”游戏,让学生分小组模仿笔者的动作进行立定跳远练习,使学生在游戏中产生良性竞争的心理,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掌握立定跳远动作的技术要领。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两人结伴牵手跳”比赛,让学生分成四路纵队完成立定跳远动作,从而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动作的要领。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坚持以学生的短板为教学切入点,开展专项训练与比赛活动,能够对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由此补齐学生的运动短板,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习、比赛融合起来,以“短”促学,以“赛”促教,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比赛活动中,提升身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瑞琼.小学体育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导学,2020(29):72-73.
[2]张玉军.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兴趣激发策略[J].才智,2020(10):67.
[3]廖冠元.小学乒乓球多球单球训练差异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9(8):51-52.
[4]刁在余,杨海林.小学体育生态课堂的构建:以轻物投掷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84-85,107.
[5]曹汝霖.合理运用比赛 快乐体育课堂:比赛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8(26):64.